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26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腰穿持续闭式引流治疗难治性脊髓术后脑脊液漏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神经外科从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5月 ,开展脊髓再次手术 [包括减压术、粘连松解术和 (或 )嗅鞘细胞移植术 ]治疗脊髓损伤 13 0例 ,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2 0例 ,其中 5例行腰穿置管持续闭式脑脊液外引流术 ,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82.
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下降与其部位及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变及损伤部位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根据不同损伤部位分为C3-5组与C5-8组,又根据不同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测定每例患者最大肺活量(VCmax)、时间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in1s,FEV1)、呼气高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对每例患者进行脊髓损伤评分。结果: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VCHMAX%=51.83&;#177;17.65,FVC%:52.08&;#177;18.51,FEVl%=56.99&;#177;18.45,PEF%:59.55&;#177;20.26皆显示降低,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PEF成正相关;C3-5组ASIA评分,VCMAX%,FVC%,FEV1%,PEF%与C6-8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3-5组: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成正相关(P&;lt;0.05),与PEF无相关性(P&;gt;0.05);C5-8组: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PEF%无相关性(P&;gt;0.05);C3-5组内完全损伤组与不完全损伤组比较,ASIA评分,VCMAX%,FVC%,FEV1%,PEF%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C6-8组内完全损伤组与不完全损伤组ASIA评分,FEV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VCMAX%,FVC%,PE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77,2.393.2.177,P&;lt;0.05)。结论: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皆下降,下降程度与损伤部位无关,相同的损伤部位中不同的损伤程度对肺功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OECs)培养与纯化的优化方法.方法 取3~5个月流产胚胎,无菌条件下取出嗅球,解剖镜下仔细剥离嗅球表面的软膜组织和血管,消化后用条件培养基制成密度为106个细胞/ml细胞悬液,利用差速贴壁法结合阿糖胞苷抑制法进行无血清纯化液细胞纯化培养,对不同培养时期进行观察和行P75NGFR(低亲和力神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培养方法对许旺细胞纯度影响。方法应用三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对10份人胚胎样本的坐骨神经分别采用植块培养法、差速贴壁法、分次消化法进行培养观察。并采用S100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许旺细胞,Hoechst染色标记细胞核,统计许旺细胞纯度。结果三种培养方法其获得的细胞纯度分别为:分次消化培养法为90%,差速贴壁法为75%,植块培养法为67%,分次消化培养法获得的细胞纯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分次消化培养法较差速贴壁法、植块培养法更易获得高纯度许旺细胞。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确诊Friedreich共济失调患者11例,采用胚胎嗅鞘细胞脊髓内或脑内移植治疗。其中4例在全麻下行脊髓内细胞移植手术,7例局麻下行脑内细胞移植手术。术前和术后2~4周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价其治疗结果。结果 2~4周后11例患者ICARS由术前50.73±21.80降至45.27±23.99(P=0.004)。脊髓内移植和脑内移植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无差异(P=0.104)。改善主要表现在行走能力、步态、站立平衡方面。术后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及呕吐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其中8例患者进行半年以上的远期随访,4例平衡及行走功能仍有改善,MRI复查显示脊髓或脑无明显变化,移植部位及其周围未发现新生肿瘤、出血、水肿、囊性变形成、神经结构破坏、感染等病理改变。4例患者病情平稳。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Friedreich共济失调能够使神经功能得到部分改善,生活质量相对提高。脑内移植和脊髓内移植结果无明显差异。验证脑内存在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细胞移植到此部位,可能对整个大脑、小脑、脊髓神经网络功能产生广泛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86.
双源CT头颈部CTA扫描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联合动脉成像时调整螺距及阈值,改变触发点,对颅内血管显影的影响。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A、B两组行头颈部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A组采用螺距0.9,触发点设在主动脉弓升部,阈值为50 HU;B组采用螺距0.7,触发点设在颈动脉主干,阈值为100HU,比较两组的动脉成像质量和颅内静脉显示情况。所得原始数据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容积再现(VRT)重组,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结果 A组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与B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示颅内静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防止颅内静脉的过度显影优于B组。结论双源CT头颈部联合扫描CTA选择合适的参数对获得较好的图像和降低颅内静脉显影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7.
背景:细胞移植的安全有效靶点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脑内是否存在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点或区域,以最大限度对神经网络发挥良性影响进而修复,是研究先行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细胞移植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理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方法:2003-05/2009-01共有631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接受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嗅鞘细胞移植,其中609例资料齐全,男392例,女217例;年龄1.2~84(42.87±19.64)岁,病程0.4~35(5.11±5.46)年.疾病分布:肌萎缩侧索硬化432例次、脑性瘫痪110例次、多发性硬化25例次、共济失调12例次、多系统萎缩7例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6例次、持续性植物状态6例次、痴呆2例次、脑缺氧后遗症2例次、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例次、非特异性脑炎后遗症2例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核黄疸后遗症1例、皮质基底核变性1例.患者来自75个国家或地区.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随访2~8周,平均4周,609例次中526例次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6.37%,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改善率为87.96%.脑性瘫痪改善率为82.7%,特别是4例伴有癫痫者,术后发作明显减少.共济失调改善率为83.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改善率为83.3%.围手术期出现不良事件共33例次,发生率为5.4%,主要为术后头痛、发热等,多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大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客观存在,在该点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改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延缓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能够达到临床细胞治疗标准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纯化方法。方法以15%FBS/DMEM作为培养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间接分离法,分离MSCs,以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和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状态和形态学变化,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免疫组化染色的鉴定。结果细胞计数显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的细胞成活率大于95%,其纯度大于85%,符合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的有关标准。结论脐带血内含MSCs,可在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增殖,获得大量相对纯化的MSCs,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胚胎嗅球嗅鞘细胞(OECs)和胚胎中脑腹侧细胞(VMCs)联合移植对帕金森病(PD)S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12只PD模型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单独VMCs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和联合移植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OECs和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OECs来源于5~7d绿荧光鼠的嗅球嗅鞘,VMCs来源于孕13~14d绿荧光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于移植后4、14周灌注取脑,切片后做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胚胎中脑腹侧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移植4周后单独VMCs组及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都可检测到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14周后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单独VMCs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胚胎中脑腹侧细胞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促使纹状体神经元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90.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17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细胞学治疗后获得疗效的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004年11月~2007年11月间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4岁。受伤6~312个月,平均105.9个月,受伤原因包括车祸、坠落、放射性损伤、机器挤压伤、枪伤、跳水。疼痛持续时间6~309个月,平均102.2个月。嗅球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成单细胞后培养12~14 d。细胞移植到损伤段的上下两端。疼痛评价使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日常生活功能评价量表:0分为极度疼痛,止痛药无效;1分为中度疼痛,需用强效止痛药;2分为轻度疼痛,普通止痛药有效;3分为无疼痛。结果随访时间0.5~88个月,平均17.5个月,疼痛平均改善1.2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