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29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722篇
医药卫生   30771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500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925篇
  2019年   1003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789篇
  2016年   852篇
  2015年   953篇
  2014年   1572篇
  2013年   1585篇
  2012年   1922篇
  2011年   1991篇
  2010年   1811篇
  2009年   1724篇
  2008年   1751篇
  2007年   1585篇
  2006年   1415篇
  2005年   1487篇
  2004年   1290篇
  2003年   1223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板(Medpor)植入手术治疗单纯性眶壁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单纯性眶壁骨折患者31例,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板植入进行眶壁骨折复位术治疗。术前及术后CT检查对比眶壁骨折恢复情况及眼球突出度情况。结果复视完全恢复患者26例(占83.9%),所有病例术后眶壁成功完成复位,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眼球内陷、复视现象。结论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板植入手术治疗单纯性眶壁骨折是安全、有效且稳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并探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使用钢针进行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加压钛板进行内固定 术治疗.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处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骨折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观察组患者骨折处功能恢复 优良率92%,观察组患者骨折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 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用于跟骨骨折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跟骨骨折处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 低,疗效确切且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锁骨钩板固定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优良率分别为73.9%和92.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颌间结扎术牵引固定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咬关系、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牙龈炎、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菌斑指数与软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咀嚼效率及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及对治疗过程与疗效的满意程度,相比传统颌间结扎牵引治疗显著减少了相关并发症及对口腔环境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且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5.
目的::回顾性分析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诊断、治疗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66例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进行诊疗。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按照改良 Macnab 标准评价疗效。结果:66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0 min;诊断治疗患者11例,3例明确为椎间盘炎,8例明确为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患者55例,术前 VAS 评分(7.964±0.902)分,术后1日(1.764±0.981)分;术前 ODI 指数(82.109±5.325)%,术后6月随访(12.109±7.418)%,手术前后 VAS 评分及 ODI 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改良 Macnab 标准:优46例,良8例,可1例。结论: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是对慢性腰腿疼痛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可采取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057-1062
[目的]研究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维持关节复位和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依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DE组)或锁骨钩板(HP组)固定,每组各15例,并跟踪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记录患者的X线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肩锁关节复位。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的VAS评分(P=0.886 9,0.580 3,0.8228,0.100 3,0.706 2)及Constant-Murley评分(P=0.458 1,0.379 4,0.151 2,0.165 0,0.813 4)均没有明显差异。HP组的手术时间与DE组相比明显较短(P0.000 1),但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却较高(P=0.017 6)。[结论]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急性肩锁关节全脱位上具有与锁骨钩板相似的疗效,而这项新技术的优点是允许患者术后早期锻炼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比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跨伤椎固定,实验组行经伤椎固定。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JOA为(23.4±1.8)分,VAS为(2.6±0.8)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后与手术前伤椎前后缘之差,以及半年后测量值与术后前后缘之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跨伤椎固定相比,采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柱椎骨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骨折分型方面,单纯曲骨折、爆裂型骨折、骨折脱位型骨折、安全带型骨折分别有24例、15例、8例、3例;受累椎骨方面,50例患者共有62处椎骨损伤,且以腰椎损伤居多,腰椎损伤患者所占比重(56%)与其他部位损伤患者所占比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脊柱骨折诊断中,可立体、全面、清楚地显示骨折情况,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法、确定手术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本文分别从除颤仪临床使用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介绍并探讨除颤仪规范化维护和保养流程。提出临床科室应明确除颤仪管理责任人,由责任人给每台除颤仪配置使用维护记录本,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和电池充放电的保养及易耗品补充,及时清洁除颤电极板;工程技术人员要定期对除颤仪进行巡查和性能检测,提出“三查一对”的具体要求;在除颤仪维修后必须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确保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713-1715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腕关节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行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0例患者,男1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岁。采用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综合评价疗效。患侧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和尺偏角,比较患侧与健侧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结果]50例患者随访1.5~7年,平均3.98年,术后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优28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32例,可10例,差0例,优良率为80%。术前患侧掌倾角为-4.42°±1.84°,尺倾角为10.26°±3.85°,末次随访时掌倾角8.88°±4.38°,尺偏角19.32°±5.85°,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1)。患侧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度与健侧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侧旋前较健侧明显受限,平均46.5%,旋后受限较轻,约17.7%。[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但术后前臂旋转功能仍有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