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4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谷氨酸是视网膜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然而在病理性浓度升高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具有兴奋毒性作用[1].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是表达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5],在维持谷氨酸平衡和保护RGC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免疫表型进行分析.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5月诊治的乳腺原发性淋巴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型.结果 8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LCA、CD20、CD79a肿瘤细胞膜阳性;CD45RO、CD3、CD23、CD10、CD5肿瘤细胞阴性.临床分期,5例为ⅠE期,3例为ⅡE期.采用CHOP方案化疗,随访2~110个月,其中1例随访108个月后,另一侧乳腺肿瘤复发.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较多见,而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少见.对于临床ⅠE期和ⅡE期的早期患者,采用CHOP方案化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浅刺八邪穴治疗,2组疗效均为2周。通过改良肌张力分级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Fugl-meyer评价量表(FMA)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即刻、首次治疗24 h后、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的手肌张力痉挛程度、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手运动功能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手肌张力痉挛程度3级患肢数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后个时间点3级患肢数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在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Ⅲ+级患肢数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手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末次治疗后即刻手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86%(P0.05)。结论: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不仅能缓解手肌张力痉挛,改善患者手运动功能,还可以减少手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初步探讨HBV感染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收录的已发表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中未发表的文献.采用表格提取文献资料,将样本中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感染HBV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未感染HBV患者),并对肝转移发生率进行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I2检测各研究的异质性,I2>50%提示纳入的研究之间异质性强,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以效应量标准误的倒数为纵坐标,以效应量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评估潜在的发表偏倚.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以及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56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11篇,结直肠癌患者共计5622例,其中感染组患者924例,对照组患者4698例,各文献研究结果的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0,df=1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10.61% (98/924),对照组为23.84% (1120/4698),两组肝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35,P<0.05).散点图显示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感染HBV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低肝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转型的影响,以探讨该药物血清防治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成年的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大鼠HSC分离技术,将分离得到的HSC分别添加各组血清培养24,48h后,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各组HSC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表达,经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培养24,48h各药物血清组血清对HSC中α-SMA阳性染色不同时相吸光度(A值)(24h: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10.95±45.21,243.82±62.97,417.46±126.72;48h分别为:333.71±57.90,345.08±51.85,675.35±202.20)与模型组(24h:778.93±190.26;48h:1032.69±106.6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高、中剂量药物血清组与正常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中剂量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能抑制HSC的α-SMA表达,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能抑制HSC向α-SMA的转型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建立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血清中必需氨基酸——色氨酸(Trp)及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水平的方法,探讨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荧光检测器检测色氨酸、以紫外检测器检测犬尿氨酸的血清水平 结果 再障患者血清Tr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Kyn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再障动物模型结果与患者血清结果相同(P<0.05)。结论 在再障发病过程中,色氨酸限速酶IDO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较正常明显增高,促进色氨酸向犬尿氨酸转化,色氨酸的不足导致细胞内的“色氨酸饥饿状态”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机体免疫系统自我调节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7.
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方法 ,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脑生化物质代谢在不同脑区域内的变化 ,以证明丘脑是否可以作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定位区域 ;以及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 ,是否存在不同脑区域间的生化代谢的不同。方法 :对 6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 ,11名抑郁症患者 ,8名正常人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单体素定位扫描的方法 ,扫描各组对象的左右丘脑 ,在部位上对比以额叶 ,获得NAA(天门冬氨酸 ) ,Cho(胆碱 ) ,Cr(肌酸 )的波峰下面积 (Inte gral) ,取相对值NAA/Cr和Cho/Cr作为分析指标 ,进行不同组间 ,不同部位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NAA/Cr值在优势半球丘脑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抑郁症组在非优势半球额叶的Cho/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中优势半球丘脑的Cho/Cr明显低于非优势半球丘脑 (P <0 .0 5 ) ,但这种差异的大小在三组间没有区别 (P >0 .0 5 )。结论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的优势半球丘脑存在着神经元的受损 ,故优势半球丘脑可能成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区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999年2月-2002年12月住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且检测HBV前C区1896位变异性的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前C区变异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各70例.通过检测HBV标记物、T淋巴细胞亚群、肝细胞纤维化指标及HBV-DNA定量等,对两组不同中医证型进行比较分析,筛选HBV前C区1896位变异的预测因子.结果:前C区变异阳性组与阴性组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 4、Ⅳ型胶原(Ⅳ.C)、DNA的相对危险度均大于1,其中CD 4为负相关,Ⅳ.C、DNA为正相关.结论:HBV-DNA定量测定、CD 4、Ⅳ.C数值可看作发生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的危险因子;辨证为湿热血瘀兼正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前C区变异的几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VI服液对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粒缺)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南方医院血液科收集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伴粒缺的136例患者,将其分为伊曲康唑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伊曲康唑组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1例;对照组中ANLL30例,ALL38例,1例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伊曲康唑组化疗后粒缺期间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持续至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或是体温正常且影像学无IFI改变时停用。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两组IFI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X。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伊曲康唑组12例发生IFI,发生率为17.9%(12/67),对照组32例发生IFI,发生率为46.4%(32/69),两组IF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9,P〈0.01)。伊曲康唑组中ANLL患者IFI发生率(6/36,16.7%)低于对照组中ANLL患者的发生率(17/30,56.7%)(X^2=11.53,P〈0.01)。伊曲康唑组女性患者IFI发生率(3/35,8.6%)低于男性(9/32,28.1%)(X^2=4.35,P〈0.05),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中女性患者IFI发生率(17/38,44.7%)(X^2=11.98,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期患者预防性口服伊曲康唑可以有效降低IFI的发生,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女性患者,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发生咽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本科全喉及下咽癌切除术后发生30例咽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提出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咽瘘的发生与患者术前放化疗、肿瘤侵犯范围、有无合并症、术后感染、术后鼻饲时间、术后72H内平均体温等因素有关。结论:术后并发咽瘘与多种因素相关,合理安排术前放化疗、加强术前术后营养支持、口腔、切口及气道护理、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可减少咽瘘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咽瘘应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促进瘘口早日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