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生物科学   10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物的界级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如何分界?这是当前生物学上的一个百家争鸣的课题。两百多年来,分类学者习惯于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界的林奈系统(1735),墨守成规,很少异议。随着科学的进展,特别是晚近三、四十年来的迅速进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这个古老的两界系统的种种缺陷,纷纷提出新的观点,建议新的系统。一个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出现了。今天,生物的界级分类正面临着自林奈以来的第一次大变革,两界系统日趋没落,多界系统方兴  相似文献   
72.
胆碱单加氧酶(Choline monooxygenase,CMO)是高等植物体内合成甜菜碱的一个关键酶.利用载体pCAMBIA3300与玉米泛素(Ubiquitin)启动子构建了AhCMO基因的过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轰击愈伤组织细胞将AhCMO基因转化东稻3号(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 Kato),经抗性筛选,获得再生苗18株,选取农艺性状与野生型基本一致的其中7株进行PCR与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3株转AhCMO基因阳性植株;RT-PCR的检测结果表明外源AhCMO基因能正常转录;草铵膦叶片涂布试验结果表明,Bar基因在转AhCMO基因水稻植株中能正常表达;对T1代转基因再生植株进行0.5%NaCl高盐处理,结果表明,4号、7号转AhCMO基因水稻耐盐性强于非转基因对照,说明外源AhCMO基因能提高东稻3号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3.
人工染色体研究进展刘峰陈受宜(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人工染色体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在基因组分析、基因功能鉴定、基因治疗以及研究染色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等方面。本文介绍了人工染色体的产生、发展、必需成分以及构建策略,并展望了人工染色体的应用前景。1人工染色体的产生及发展1983年,Murray等人[1]首次成功构建了包括着丝粒、端粒、复制子和外源DNA总长度为55kb...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这主要是因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我们对蛋白激酶的了解不断加深。发现的蛋白激酶的数量爆炸般增长,这不仅仅表现在对人、动物以及酵母的研究上,对于植物蛋白激酶的了解也在深入。蛋白激酶的作用几乎无处不在。它的研究处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5.
RAPD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自从1975年Crodzicker等人第一次利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腺病毒血清型突变体基因组作图以来,人们便开始广泛利用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进行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76.
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李子银  陈受宜 《遗传》2000,22(1):0-60
基因组研究计划包括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两方面的内容。目前基因功能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基因表达的系统分析(SAGE)、cDNA微阵列、DNA(基因)芯片、蛋白组技术以及基于转座子标签和T_DNA标签的反求遗传学技术等。本文对上述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The genome projects comprise the structural genomics focusing on determining the complete sequences of the genome and the functional genomics focusing on elucidat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genes.The rapidly evolving tools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include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cDNA microarray,DNA (or gene) chips,proteome project and the reverse genetics technique based on the well-established transposon tagging and T?DNA tagging systems.In this paper,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ch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in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are reviewed and future prospective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77.
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化小麦及其表达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BADH) cDNA cloned from Atriplex hortensis L. in the plasmid pABH9 containing maize ubiquitin promoter and bar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by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with 4.1% of average frequenc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300 young embryo calli bombarded with the plasmid, 24 transgenic plants were obtained showing BADH gene integration by both PCR and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Among the 24 transgenic plants, 13 exhibited higher BADH activity than the control. Some transgenic plants grew normally with healthy roots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0.7% NaCl while the control plants had very poor roots and finally died.  相似文献   
78.
小麦耐逆基因-TaLEA3的克隆及在酵母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EA蛋白(late-embryogenesis-abundant protein),是指胚胎发生后期种子中大量积累的一类蛋白质,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且受发育阶段、脱落酸(ABA)和脱水信号的调节,其中第3组LEA蛋白与作物耐逆性密切相关。通过RT-PCR从小麦中克隆了一个新的第3组LEA蛋白基因,TaLEA3。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TaLEA3的表达受高盐、低温和外源激素ABA的诱导,根中表达量一般高于叶中,且在不同胁迫下该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所检测的一对同核异质小麦品种中,该基因的表达与耐旱性呈正相关。TaLEA3在酵母中过量表达,改善了酵母在离子和渗透胁迫下的生长状态或提高了存活率。  相似文献   
79.
大豆5个花叶病毒株系抗性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科丰 1号×南农 1138 2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 ,对群体进行了 5个SMV株系 (Sa、Sc 8、Sc 9、N1 、N3)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大豆对 5个SMV株系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aker 3 0进行连锁分析 ,发现Rsa与Rn1、Rn3和Rsc9均连锁 ,距离分别为 2 1 4cM、2 3 5cM和 35 3cM ;Rsc8只和Rn1连锁 ,距离为 35 8cM ;Rn1和Rn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10 2cM。多点分析结果表明 :5个抗病基因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为Rsc8 35 8cM Rn1 10 3cM Rn3 2 1 5cM Rsa 35 8cM Rsc9。根据RFLP、SSR标记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套大豆遗传图谱 ,该图谱包含 2 2个连锁群、2 5 6个标记 ,总遗传距离为 30 5 0 9cM。将 5个抗病基因定位于N8 D1b W连锁群 ,有 3个RFLP标记和Rn1、Rn3都连锁 ,分别为A6 91T、K4 77I、LC5T。它们与Rn1、Rn3的距离分别为 15 0 4cM、17 82cM、15 37cM和 16 14cM、17 82cM、16 5 8cM。  相似文献   
80.
从大豆中分离鉴定了一个单拷贝的cDNA克隆,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富含脯氨酸,命名为SbPRP .序列分析表明它具有完整的编码框,编码一个具12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中含有一个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成熟蛋白SbPRP具有典型的双模块结构,包括富含脯氨酸结构域(17个氨基酸)和一个长的疏水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84个氨基酸). SbPR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即叶中大量表达而根中不表达.Northern杂交进一步表明,SbPRP不仅对水杨酸处理作出迅速应答,而且也可对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a株系作出应答,同时还对其他非生物胁迫如盐和干旱也有明显的应答作用,因此SbPRP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防卫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