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简称左冠窦)的30例、无冠状动脉窦3例和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2例。左冠窦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2或V3导联,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1.29±0.36。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起源的心电图特点:和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基本相同,但V5、V6导联有S波。无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或R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3导联。34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5~120min,X光曝露时间12~30min。1例出现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随访2~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速和/或频发室早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2.
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的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28例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平均年龄(54±1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18例。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导管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左心房-肺静脉双向阻滞。复发患者再次消融术采用双Lasso导管指导在原环形消融线上标测“漏点”并消融封闭之,对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者再行拖带标测、激动标测或结合Carto系统标测;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行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结果初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45±65)d,18例无复发;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包括5例典型房扑、2例其他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左上肺静脉电位未完全隔离者仍持续房颤。除外1例持续性房颤,另外9例接受了再次消融术,证实所有复发患者均有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8例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192±92)d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初次手术附加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可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密度及Kir2.1(编码Ik1)mR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慢性AF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机制。方法: 胶原酶Ⅱ两步酶解法分离心房肌细胞,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离子电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心房组织Kir2.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AF患者心房肌细胞Ik1在超极化状态显著高于窦性心律(SR)组,在膜电位-120 mV时AF组Ik1增加34.04%(P<0.05),在-30 mV-+10 mV时其外向电流成分显著增加;(2)以GAPDH为内参标基因,AF组和SR组心房肌Kir2.1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F患者右心房肌细胞Ik1密度在超极化状态显著增加是其电生理重构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AF患者心房肌Kir2.1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推测Ik1重构为转录后调节。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转录辅激活因子p300在调控老年小鼠心房肌细胞电重塑,进而导致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5、13和18月龄的C57BL/6小鼠左心耳组织,Western blot检测p300蛋白,钙通道蛋白和衰老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别取5月龄和18月龄小鼠,分离单个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Ca,L)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快速起搏心房观察不同月龄小鼠房颤的可诱发性。结果与5月龄小鼠相比,13和18月龄小鼠左心房组织p300、衰老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53和p21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L型钙通道蛋白Cav1.2表达减少;老年小鼠心房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明显减小,APD缩短。不同剂量的p300抑制剂-姜黄素(50、100 mg·kg^-1·d-1)饲养后能明显减少老年小鼠房颤的可诱发率,并使衰老小鼠心房肌细胞的ICa,L密度增加和APD延长(P<0.05)。结论p300可能通过调控ICa,L参与衰老相关心房肌细胞电重塑。  相似文献   
75.
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芍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取用同一等级的白芍,采用煮沸后去皮和去皮后煮沸的不同加工方法,不同煮沸时间,对白芍外观性状,醇溶性浸出物及芍药甙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同等级白芍因加工方法不同测得结果有差异,不同等级白芍用同一种加工方法测得结果与传统经验鉴别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及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41例和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和右房上下径(R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和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有无明显的二尖瓣返流(MR),所有房颤患者在窭性心律下做超声测量.结果 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Lad(mm)和IVSd(mm)显著增大(Lad:36.1±5.8 vs 31.0±3.9,P<0.00l;IVSd:10.7±1.3 vs 9.9±1.5,P=0.001),MR发生率显著增高(52.5% vs 11.1%,P<0.001).两组Rad、LVIDd和LVEF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中两组Rad(mm)为46.4±7.1 vs 44.0±4.0(P=0.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IVSd和MR发生率均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有显著性关联[OR(95% CI):Lad,1.375(1.135~1.665);IVSd,1.98(1.183~3.313);MR,4.708(1.126~19.685)].结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较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显著扩大、室间隔显著增厚和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显著增高,这三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7.
背景 常规方法标测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常导致较长的手术时间及较低的成功率。环状电极标测指导射频消融能够克服这些缺点。目的 评价在 10极环状电极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组研究包括 16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性 11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1± 14 5 )岁 ]。 10极的环状标测电极在窦性心律或者冠状窦远端 (CSd)起搏的情况下标测肺静脉 ,确定房性早搏发生的起源 ;一旦确定靶肺静脉 ,肺静脉电位的分布及其激动顺序进行评价 ,射频消融在肺静脉口最早激动处进行。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消失 ;②肺静脉电位与心房电位无关 ;③房早消失。结果 本组研究总共消融了 36条肺静脉 ,包括 16条左上肺静脉 ,12条右上肺静脉 ,7条左下肺静脉 ,1条右下肺静脉。有 2例消融了 1条肺静脉 ;8例消融了 2条肺静脉 ;5例消融了 3条肺静脉 ;消融 4条肺静脉者 1例。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 (186 7± 6 3 8)min及 (5 1 5± 15 0 )min。在随访的 1~ 12月 ,11例 (6 8 7% )在未服抗心律失常药没有房颤发作 ,其中 2例为再次手术 ,有效者 3例 (18 7% ) ,2例未成功 (12 6 % )。初次术后有 2例发作房早 ,其中 1例服用胺碘酮 ,另外 1  相似文献   
78.
79.
右心室间隔部希氏束附近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与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5例,分析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特点;病人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于右心室流入道行激动与起搏标测,以心室激动较体表QRS波提早、消融导管远端起搏图形与体表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相似部位为消融靶点。结果 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5例病人Ⅰ导联和Ⅱ导联QRS波均呈R型,Ⅲ导联、aVF导联以低振幅波为主,V1导联均呈QS型,胸导联较早转变成qR或R型(发生于V2或V3),V5、V6均呈高R型;室性期前收缩QRS波时限为110~120ms。5例病人分别于前间隔(2例)、中间隔(1例)、后间隔(2例)标测到消融靶点,放电后前间隔部、后间隔部病人室性期前收缩均消失,中间隔病人消融失败。无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随访8~30个月,成功病例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期前收缩发作。结论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具有明显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导管标测与射频消融,消融此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Background Allitridi is an active compound that is extracted from the garlic. It has effects of anti-atherosclerosis, anti-arrhythmias and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But the controversy about the effect on cardiac contractility still exists. Methods Whole-cell 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record ICa,Lin single cell isolated rat ventricular myocytes. The nifedipine- sensitive L-type calcium current was recorded in the rat ventricular myocytes. Results Allitridi decreased the calcium channel current in a dose-dependent and voltage-dependent manner in ventricular myocytes of rats. The current-voltage curve was shifted upwards, on which active potential,peak potential and reverse potential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inactivation curve was shifted to more negative potential, but the activation curve and recovery curve were not altered. Allitridi had no effect on frequent-dependency of calcium current.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allitridi could concentration-dependently decrease calcium channel current in ventricular myocytes of r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