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9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医药卫生   63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神经症状积分(TSS)、感觉神经传导速(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MNCV),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S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NCV和MNCV显著提高,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5,而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能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葛根素改善早期DN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机制。方法:早期DN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8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葛根素静脉滴注,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TNF-α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NF-α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DN患者血清TNF-α较葛根素治疗前减少,葛根素能改善早期DN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相似文献   
73.
王静 《北方药学》2014,(11):8-1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羌黄颈康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水(21∶79),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5℃。结果:葛根素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与其他组分有较好的分离度,葛根素线性范围为0.0505~0.303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5%(n=6)。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羌黄颈康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评价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Pubmed、CBM、WanFang Data和CNKI(至2013年8月)中有关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相关性的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及其参考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纳入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葛根素注射液组整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提示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的常见不良反应。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天保康葛根素注射液未见发热反应;普润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0.90%,为偶见不良反应;其他产家的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13%,为常见不良反应。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从2005年之前的4.04%降至2005年之后的0.32%。结论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除药物本身因素外,该不良反应与葛根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背景:小剂量的葛根素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的葛根素或较大剂量的雌二醇效果相近。目的:寻找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最佳的雌二醇和葛根素的剂量搭配。方法:64只健康雌性大白鼠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葛根素-50组、雌二醇-200组、葛根素+雌二醇-5,50,100,150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去卵巢动物模型。葛根素-50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50mg/kg,1次/d;雌二醇-200组大鼠皮下注射雌二醇200μg/kg,2次/周;葛根素+雌二醇-5,50,100,150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25mg/kg,1次/d同时分别注射雌二醇5,50,100,150μg/kg,2次/周。结果与结论:去卵巢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和骨钙、骨磷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骨组织呈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葛根素和/或雌二醇治疗10,20周后骨密度和骨钙、骨磷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葛根素+雌二醇-100组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效果最为明显,提示葛根素25mg/kg,1次/d+雌二醇100μg/kg,2次/周是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最佳搭配剂量。  相似文献   
76.
潘建新 《西部医学》2011,23(12):2345-2346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可提高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7.
李林  张琼  杨志建  陆阳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265-2269
目的 研究葛根素肠道吸收的机制,探讨提高其肠道吸收的方法。方法 改变实验时间、温度及药物质量浓度,考察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特性,并考察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对其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 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被动扩散是其跨膜转运的主要机制;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破坏Caco-2单细胞层的完整性,提高葛根素转运;聚氧乙烯月桂基醚(Brij 35)、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分离乳清蛋白对葛根素转运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Caco-2细胞的跨膜电阻(TEER);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壳聚糖通过可逆性地降低TEER,促进细胞间转运,提高葛根素的膜渗透性。结论 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不同吸收促进剂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其膜渗透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葛根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油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葛根素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粒径、载药量和自微乳化时间优化了葛根素自微乳处方;并对葛根素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葛根素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酯(19.0%)、油酸(19.0%),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80(19.0%)、聚氧乙烯蓖麻油(19.0%),助表面活性剂为1, 2-丙二醇(19.0%),葛根素(5.0%)。自微乳化后粒径为(17.28±0.24)nm,自微乳化时间小于120 s;室温留样6个月,该自微乳性状、质量分数、粒径和自微乳化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所制备的葛根素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葛根素聚乙二醇衍生化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葛根素聚乙二醇(PEG-PUE)衍生化的合成工艺条件。方法 以PEG-PUE的质量分数、载药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对PEG-PUE衍生化过程中PEG与PUE物质的量的比例、催化剂DMAP的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优选。结果 PEG-PUE衍生化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PEG-EDC-PUE-DMAP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1.2∶1.2∶0.3,反应时间为12 h。结论 优选的PEG-PUE衍生化合成工艺条件合理,操作可行。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不同时期大鼠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然后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各时间点(假手术组、SAH 3d组、SAH 5d组、SAH 7d组、葛根素3d组、葛根素5d组、葛根素7d组)分成7组,葛根素组在术后每天一次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于各时间点将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切片常规行HE染色观察,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动脉管径及血管壁厚度。结果:经葛根素治疗后,7d治疗组基底动脉内径周长明显大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0.05)。病理组织学表明,痉挛血管的形态学得到改善。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