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22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目的探讨5-Aza-CdR对凋亡诱导分子TRAIL抗胃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TRAIL蛋白的抗癌活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 TRAIL 200 ng/ml作用72 h对SGc 7901、Kato 3和AGS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83%、11.94%和4.04%;经5-Aza-CdR处理后,对3株胃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提高到38.98%、52.42%和30.72%;用5-Aza-CdR处理后3株胃癌细胞caspase-8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5-Aza-CdR能增强胃癌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8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2.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抑癌基因杂合缺失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7例(132%)为微卫星高频率不稳(3个以上微卫星标志),10例(189%)为微卫星低频率不稳(1或2个微卫星标记).肠型胃癌微卫星高频率不稳的发生率(250%)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34%)(P<005).高频率不稳组未发现有APC,MCC和DCC基因LOH,微卫星高频率不稳与APC/MCC和DCC基因LOH呈负相关.结论微卫星不稳在部分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频率不稳胃癌与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有共同的特点.与此相反,低频率不稳和无不稳胃癌可能通过LOH病理途径发生  相似文献   
73.
74.
糖尿病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氮能神经在糖尿病大鼠胃运动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和糖尿病模型组(n=30),用链尿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记录两组的胃电活动并行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计数。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胃电节律失常明显增加,异常节律指数(ARI)和慢波频率变异系数(CV)显著增高,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但氮能神经神经节数目无明显改变。结论 糖尿病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改变可能是导致其胃电节律失常和胃运动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5.
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Ca2 + )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5 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2 0 )和糖尿病模型组 (n =30 ) ,用链尿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3个月后测定胃排空时间 ,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平滑肌细胞凋亡发生率 ,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细胞内Ca2 + 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模型组大鼠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 <0 0 1) ,平滑肌细胞凋亡发生率及细胞内Ca2 + 浓度明显增加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 + 增加 ,从而使平滑肌细胞受损 ,平滑肌功能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76.
PCR检测大肠癌YNZ22位点VNTR的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殿春  罗元辉 《癌症》1998,17(1):20-21
目的:探讨YNZ22位点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杂合性丢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1例大肠癌YNZ22位点的VNTR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肠癌YNZ22位点杂合缺失(LOH)率为43.3%。分析LOH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发现,大肠癌YNZ22位点杂合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YNZ22位点杂合缺失参与了大肠癌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7.
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对4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42例肝癌组织有34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1.0%。42例癌旁组织有1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28.6%。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肿瘤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 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阐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理,癌  相似文献   
78.
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或骨髓中的肿瘤细胞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该方法的推广使用不仅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转移、复发,而且也可能为临床选择、评价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反义tankyrase 1基因转染对SGC-7901胃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构建人tankyrase 1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至SGC-7901胃癌细胞中,从光镜、电镜水平观察转染与未转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亲本细胞相比,光镜下反义tankyrase 1基因转染的SGC-7901...  相似文献   
80.
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幽门螺杆菌(Hp)、特别是含cagA基因的Hp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体外实验证实Hp培养滤液可诱导胃黏膜细胞DNA损伤[2]。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亦提示Hp感染与ras基因活化有关[3]。为从分子水平揭示Hp的致癌机制,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胃癌组织Hp进行检测,并对Hp感染与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49例胃癌为我院1994年1月~1996年7月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收集癌及切缘处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