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84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DTI,根据T2WI表现将颈椎病组分为A(单纯硬膜囊受压)、B(颈髓轻度受压)、C(颈髓受压,T2WI可疑高信号)、D(颈髓受压,T2WI信号增高)4组,每组21例,以健康组为对照,分析颈椎病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及本征(λ1、λ2、λ3)值的变化,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所有受检者DTI显示满意.21名对照组颈髓平均ADC值为(0.78±0.08)×10-3mm2/s,FA值为0.72±0.03,λ1、λ2、λ3值分别为(1.51±0.15)×10-3mm2/s、(0.42±0.09)×10-3mm2/s、(0.41±0.10)×10-3mm2/s.对照组与硬膜囊受压组比较,ADC(q=1.451)、FA(q=1.999)、λ1(q=1.137)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λ2(q=3.039)、λ3(q=2.982)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B、C、D 3个颈髓受压组比较,ADC值的q值分别为7.982、8.532、14.073,FA值的q值分别为12.206、15.889、26.306,λ1值的q值分别为4.601、4.845、6.631,λ2值的q值分别为6.502、11.060、20.480,λ3值的q值分别为9.782、9.416、16.94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ADC、FA、λ1、λ2、λ3值是检测颈髓微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动脉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诊断大动脉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大动脉炎的14例患者进行MS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自颈2椎体水平至耻骨联合水平,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组、血管内镜及血管分析,充分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14例患者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按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8例,混合型6例。重组图像结合轴面图像观察,可以清晰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依据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6例,Ⅳ型1例,CT结果均与其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MSCT血管成像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腔情况和管壁改变,后者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3.
3.0T磁共振CE-MRA在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T超强磁场磁共振三维增强MRA(3D CE-MRA)对腹部、盆腔、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EXCITE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对61例拟诊腹部至下肢血管病变的受检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36例行DSA检查。将腹部至下肢血管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个部分,由2位影像学专家独立对3D CE-MRA和DSA资料作出分析。结果61例受检者腹部至下肢血管3D CE-MRA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显示清晰。8.2%(5/61)受检者未见异常,91.8%(56/61)受检者显示共计601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粥样斑块43.4%(261/601),动脉狭窄22.0%(132/601),动脉闭塞29.5%(177/601);动脉迂曲2.7%(16/601);动脉瘤1.5%(9/601);动脉夹层0.5%(3/601);肿瘤压迫或包绕血管0.5%(3/601)。36例3D CE-MRA与DSA比较,3D 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3D 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P=0.01),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3D CE-MRA存在高估。结论3D 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评价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的方法,其诊断价值可与DSA相媲美,尤其对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至腘动脉主干(1~3级血管)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74.
对比剂对3T氢质子MR波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高场MR仪研究对比剂是否会影响氢质子MR波谱(1H-MRS)的结果.方法 对22例颅内肿瘤患者分别于增强扫描前后行1H-MRS检查,比较扫描前后2次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的峰下面积及Cho/Cr、Cho/NAA比值.结果 增强后Cho、Cr、NAA峰下面积分别为增强前的(86.7±27.3)%、(94.6±40.8)%、(113.8±74.5)%,NAA、Cr峰下面积增强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01、-1.640,P值均>0.05),Cho峰下面积较增强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20,P值<0.05).Cho/Cr增强前为2.4±1.6、增强后为2.3±1.3,Cho/NAA增强前为2.5±1.8、增强后为2.1±1.5,增强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79、-1.408,P值均>0.05).结论 对比剂不会影响1H-MRS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75.
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各种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特征。方法分析5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灰质异位23例,脑裂畸形12例,多小脑回9例,巨脑回5例,无脑回1例。脑灰质异位MR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区,侧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序列上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脑裂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衬有灰质。多小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增多、细小而浅。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增宽,灰质增厚,白质变薄。无脑回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呈肾形,正常脑沟和脑回消失,皮质增厚,白质变薄。结论MRI是诊断神经元移行异常的最佳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76.
患者 女 ,2 8岁。背部疼痛 3年 ,双下肢麻木、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 2个月。体检 :T11右侧椎旁可扪及 10cm× 6cm大小的皮下肿块 ,边缘光整 ,质韧 ,不活动。腹部平脐以下感觉减退 ,双下肢肌力 0级 ,肌张力增高 ,双膝反射及踝反射亢强。CT所见 :T10及T11右侧椎旁及背部软组织内有一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肿瘤破坏相邻椎体、附件及第 11肋骨头 ,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椎管内结构被湮没 ,肿块密度均匀且低于肌肉密度 ,境界清晰 (图 1)。MRI所见 :肿块在T1 WI呈均匀低信号 ,T2 WI呈多房样均匀高信号 (图 2 ) ,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  相似文献   
77.
随机双盲口服灯盏细辛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随机双盲口服灯盏细辛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1%,心电图疗效为56.7%,均高于复方丹参组,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8.
Mobius综合征一例报告鞍钢铁东医院李传福,黄东辉男性,2岁。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婚配。患儿出生后即见右手食、中、环、小指并连。查颅无畸形,口限歪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闭目时右眼裂增宽,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向右侧,右侧额纹消失。胸不对...  相似文献   
79.
螺旋CT扫描是目前推广的一种先进CT扫描技术。由于扫描速度快,因而造影剂的用量可望减少,同时可以重建高质量的冠状、矢状及三维图像。然而与动态CT扫描相比,由于螺旋扫描信息获得所需时间较短。因此,血管及器官的强化易受扫描期间造影剂进入血循环内各种因素以及注入造影剂后扫描时间的影响。除肝脏外,尤其肾及脾等器官在行螺旋扫描时所显示的图像可较动态CT扫描所显示的图像快。目前为止,根据我们的经验,对某些螺旋CT扫描图像如何解释,尚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80.
脂肪抑制序列在子宫腺肌病磁共振成像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脂肪抑制序列 (fat suppression ,FS)在子宫腺肌病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子宫腺肌病 30例行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 (TurboSE)T1WI、T2 WI和FS扫描 ,后者采用光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 (spectralpresaturationinversionrecov ery ,SPIR) ,包括T1/SPIR和T2 /SPIR。结果 :单独根据T2 WI或T2 /SPIR像对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 ,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均可作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常规序列。T2 WI的表现更接近于病理 ,T2 /SPIR像则更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边界 ,因而有利于病变径线的测量。单独根据T1WI或T1/SPIR像无助于发现子宫腺肌病低信号病变 ,对出血性异位子宫内膜岛的发现却有特异性 ,且T1/SPIR像显示得更为清晰。结论 :4种扫描序列结合有利于全面显示病变。FS在子宫腺肌病的MRI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