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目的 了解广东省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防控需求,为示范区采取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广东省第四轮示范区地区2011—2018年HIV/AIDS报告病例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共新报告HIV/AIDS病例34 926例,其中城市示范区报告病例集中在20~39岁(68.76%)、以同性传播为主(48.09%);县区示范区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是首要感染途径(77.87%),≥50岁年龄组占比呈上升趋势并成为首要感染群体(P<0.01)。两者样本来源均以医疗机构就诊检测发现为主(49.43%、56.79%)、晚发现病例来源医疗机构就诊检测比例高(63.5%、64.0%)。城市和县区示范区报告病例的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感染途径等特征,以及晚发现比例、现存活病例抗病毒治疗比例和治疗成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011—2018年广东省城市和县区示范区地区报告病例特征和防控现状存在差异。广东省第四轮示范区在落实国家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城市和县区示范区疫情特点和当地实际,采取更细化和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2.
徐慧芳  陈琼  刘茵 《中国肿瘤》2021,30(11):848-854
摘 要:[目的] 分析2017年河南省食管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及2010—2017年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符合质量评估标准的数据,结合2017年河南省人口数据,按照城乡和年龄分层,估计2017年河南省食管癌的发病及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标准人口年龄构成标化。计算2010—2017年期间食管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据估计,2017年河南省新发食管癌33 860例,死亡25 581例。河南省2017年食管癌发病率为31.28/10万,中标发病率为22.45/10万,世标发病率为22.70/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89%,男女发病率比为1.73∶1。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食管癌中标发病率分别为17.72/10万和24.55/10万。河南省2017年食管癌死亡率为23.63/10万,中标死亡率为16.23/10万,世标死亡率为16.36/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91%,男女死亡率比为1.88∶1。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食管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11.80/10万和18.18/10万。2010—2017年期间,河南省的食管癌发病率(APC=-4.0%,P<0.001)及死亡率(APC=-3.1%,P<0.001)呈稳定下降趋势。[结论] 河南省食管癌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针对河南省的食管癌流行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减轻其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90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本土化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评定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对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本土化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评分为(106.6±14.7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职业、就诊医院数量、疾病分期、治疗措施及是否使用靶向治疗药物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4个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疾病分期、就诊医院数量与治疗措施这4个因素是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职业、疾病分期、就诊医院数量及治疗措施等影响,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论坛剧场运用于青年学生性健康及艾滋病预防教育领域的效果。方法 以2023年4月举办的3场论坛剧场的学生观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风险意识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3场活动参与人数516人,活动前后均提交了有效问卷共460人,问卷有效率89.15%。年龄中位数为19(18,20)岁;其中男性占39.3%(181/460),女性占60.7%(279/460)。参加论坛剧场后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各道题前后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国八条”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7.4%上升到93.0%(P<0.01)。在风险意识方面,学生对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定位发生了变化(P<0.01),对性行为对象的选择较干预前变得保守(P<0.01),对与未知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性行为较干预前变得更为谨慎(P<0.01)。93.5%的学生对“知性防艾”论坛剧场表示喜爱,认同论坛剧场提高了自己的检测意愿(96.5%)、防护意识(96.1%)、性健康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95.0%)、对HIV暴露后预防用药的接受程...  相似文献   
75.
CD4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是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病程.其标准的检测方法是流式细胞仪法,它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但设备相当昂贵,很难在基层推广应用.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并适合一般基层单位检测条件的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库尔特(COULTER)手工检测法(简称手工法)测定CD4淋巴细胞计数并与流式细胞仪法(简称流式法)相比较,以验证镜检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广东省广州市艾滋病病例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对病例(包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心理行为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调查广州市艾滋病病例综合管理服务体系运行后363例艾滋病病例的行为、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抑郁和焦虑情况,并与体系运行前和体系运行之初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获知感染前比较,58.4%(139/238)的病例性伴数减少,79.0%( 188/238)的病例安全套使用频率增加;体系运行后,生活质量4个维度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6.65±15.28)、(63.99±16.05)、(54.87±15.81)和(52.06±14.1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8.67±7.68)分;抑郁及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8.8% (138/356)和22.7%(82/361),低于体系运行之初的56.1%%(137/244)和30.3%(74/244)(P<0.05).结论 广州市艾滋病病例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对降低高危行为、增加社会支持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7.
广州市1995-2007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其行为变化,为政府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广州市1995-2001年设立了1个吸毒者艾滋病监测哨点(A),2002年增加到2个哨点(A、B),2004年开始增至8个(A~H),对哨点的目标人群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注射毒品、商业性行为及安全套的使用等高危行为,并检测其HIV抗体。结果1995-2001年,哨点A的HIV感染率在1995-1999年快速上升,至1999年达到18.47%,1999-2001年下降至7.72%;1998-2000年注射吸毒比例高于1997年和2001年,1998年共用针具比例高于其他年份。2003-2007年广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中位数范围为2.95%~5.36%)、注射吸毒比例(中位数范围为47.56%~65.72%)、共用针具比例(中位数范围为22.91%~51.11%)、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中位数范围为14.87%~35.25%)及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中位数范围为12.69%~27.59%)总体上年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哨点的各项指标的年度变化不一,其中除哨点D的注射吸毒比例无明显变化,其余各哨点的注射吸毒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广州市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趋势进入平稳持续阶段,该人群中传播HIV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大力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8.
新生儿肺膜病(HMD)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亦是新生儿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故提高本病的诊治对降低早产儿及整体儿童的死亡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HMD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估胃癌统计治愈比例现状及其与胃癌内镜筛查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2005—2012年林州市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数据库中ICD-10为C16.0~C16.9范围的胃癌病例数据(共6 172例),通过链接胃癌人群筛查数据库与肿瘤登记数据库以获取患者是否参加筛查信息,利用混合统计治愈模型建模并估计统计治愈比例及相对生存率,计算比值比(OR)值以及95%可信区间(CI)以评估胃癌内镜筛查和统计治愈之间的关系。[结果]曾参加内镜筛查和从未参加内镜筛查胃癌患者的统计治愈比例分别为75.51%(95%CI:69.18%~81.85%)和31.69%(95%CI:30.30%~33.07%),估计治愈比例两者差值为38.76%(32.35%~45.00%)。参加内镜筛查患者与未参加筛查患者相比,受益于统计治愈的OR为5.84 (95%CI:4.10~8.31),参加内镜筛查患者受益于贲门胃统计治愈(OR=6.10,95%CI:3.96~9.39)要高于非贲门胃(OR=5.34,95%CI:2.54~11.23)。[结论]参加胃癌内窥镜筛查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统计治愈比例。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对1995年和1996年广东省部分吸毒人群的吸毒方式与艾滋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809名吸毒者中,单纯口吸者占31.5%,静脉注射者占23.5%,两者共用者占45.0%,静注毒品人群中,HCV抗体阳性率高于口吸人群(P〈0.001),共查出HIV抗体阳性者1例,梅毒抗体阳性者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