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7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IP技术反应过程中裂化反应链引发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模拟MIP技术反应条件,研究了催化循环链引发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MIP技术反应过程中,催化循环链的引发主要是原料中烷烃质子化,产生五配位正碳离子,使链反应遵循单分子的质子化裂化反应机理。热裂化反应在催化裂化反应体系中是不可避免的,热裂化反应产生的烯烃对链的引发也有贡献。烯烃即使是微量,质子化后产生三配位正碳离子,使反应按双分子反应机理进行。链引发阶段单分子反应与双分子反应选择性的比率为4.2:0.9。  相似文献   
62.
MIP系列技术降低汽油苯含量的先进性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已运行的MIP装置汽油苯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MIP系列技术的汽油苯含量低于1.0%,满足车用汽油(Ⅲ)质量指标要求,而FDFCC-Ⅲ,ARGG和DCC的汽油苯含量分别为1.36%,1.64%和2.11%。通过对这些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数据分析,发现在催化裂化条件下既存在着烷基苯发生裂化生成苯和小分子烯烃,也存在着苯和小分子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MIP汽油苯含量降低的原因在于MIP工艺第二反应区反应条件有利于汽油苯和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从而减少了汽油苯含量;而其他多产丙烯技术由于反应设计要求,有利于烷基苯发生裂化生成苯和小分子烯烃,从而增加了汽油苯含量。  相似文献   
63.
AutoCAD绘图功能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AutoCAD下如何对其绘图功能进行扩展的一般性技术,包括命令组文件绘图、数据库绘图、程序绘图等一系列绘图技术,这些技术也是AutoCAD二次开发中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此外,还介绍了AutoCAD中用C语言开发系统ADS,并用ADS完成了对AutoCAD的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64.
针对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α-严格对角占优矩阵和双严格对角占优矩阵的情况,讨论了线性方程组求解时常用的几种迭代方法的收敛性,给出了迭代法收敛性定理,解决了以往估计迭代矩阵谱半径的问题。结果不仅适用于这两类矩阵,还适用于广义严格对角占优矩阵类,最后举例说明了所给结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催化裂化过程中,烷烃分子中的C-H键和C-C键质子化产生具有三中心两电子键结构的CHH和CHC五配位正碳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从头算法,计算了正十六烷分子链中C4-H键和与之相邻的C3-C4键和C4-C5键质子化形成的C4HH、C3HC4和C4HC5五配位正碳离子的结构和能量.结果表明,正十六烷质子化产生的CHH五配位正碳离子能量高于C3HC4和C4HC5五配位正碳离子.表明CHH五配位正碳离子能够转化为CHC五配位正碳离子.以C4HH、C3HC4和C4HC5五配位正碳离子为起点进行过渡态搜索,得到了C4HH五配位正碳离子转化为C3HC4和C4HC5五配位正碳离子的过渡态,并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计算得到的C4HH五配位正碳离子转化为C3HC4和C4HC5五配位正碳离子的能垒分别为16.6 kJ/mol和13.9kJ/mol,表明CHH五配位正碳离子很容易转化为CHC五配位正碳离子.  相似文献   
66.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在减压蜡油体系下,研究了非碱性氮化物吲哚的催化裂化反应网络,结合Py-FTIR和XPS等表征技术探究了吲哚的生焦行为。研究表明,吲哚在催化裂化条件下易于转化,主要发生烷基转移、开环裂化和脱氢缩合反应,导致汽油和柴油的氮传递系数(NTC)增加;吲哚生焦造成催化剂反应性能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升高;吲哚优先作用于催化剂Lewis酸中心,使中、强Lewis酸中心数量降低60%;吲哚导致的生焦主要位于催化剂表面,发生在转化率较低时;随着转化深度提高,烃类的生焦逐渐占优势。  相似文献   
67.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探索研究了直馏柴油催化裂化加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是将直馏柴油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采用催化裂化技术路线时,直馏柴油直接催化裂化反应具有较高的汽油和丙烯收率,分别可达48%和8%左右;采用催化裂解技术路线时,直馏柴油直接催化裂解反应具有较高的低碳烯烃和BTX(苯、甲苯和二甲苯)收率,在反应温度为620℃时乙烯、丙烯和BTX总收率可达39%以上,并可副产22%以上的高辛烷值汽油,其 RON在99以上;重油原料掺炼直馏柴油时,直馏柴油掺入比例较高时催化裂化反应性能较好,但会导致汽油产物中芳烃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8.
为满足石油产品轻质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催化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逐渐被炼油厂采用。为探索加氢处理油中氢化芳烃催化裂化的反应规律,以四氢萘和十氢萘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萘不同程度加氢所得的氢化芳烃催化裂化的反应规律,重点分析了四氢萘和十氢萘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分子筛孔道结构、酸性质以及工艺参数对四氢萘和十氢萘催化裂化反应规律的影响。认为具有不同氢饱和度的氢化芳烃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为灵活调节催化裂解产品结构、最大化目标产物产率,适宜控制并优化催化原料加氢深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9.
在分析典型直馏石脑油的烃类组成特点以及烃类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扩散和吸附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ACE)装置考察了反应温度、油剂接触时间和催化剂活性对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馏石脑油馏分富含的小分子饱和烃在常规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中扩散阻力小,具有较弱的吸附性能,同时催化裂解反应活化能较高。对此提出需开发多级孔沸石材料、改善小分子饱和烃吸附性能以及实现高苛刻度反应环境的技术构思,以推进石脑油催化裂解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70.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FFB)上,采用MLC-500裂化催化剂,在空速5 h-1、剂油质量比8、反应温度460~540 ℃的条件下对顶循环油裂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裂化过程中,有17.41%的顶循环油转化为汽油馏分,有利于提高催化裂化汽油产率;液体产物中低碳数、高辛烷值组分含量高,催化裂化汽油产物中芳烃质量分数达50%以上。汽油产物中的芳烃主要来自于顶循环油中烷基苯的裂化反应,该途径的贡献超过75%。在此基础上,提出顶循环油中各组分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理想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