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社会科学   2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通过构建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企业家财富、不对称信息和企业中权力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企业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投资者传递其私有信息,一是向企业中投入一定的自有资本,二是将部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这两种信号传递工具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对于优质企业家而言具有不同的成本.在分离均衡条件下,企业家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所产生的分离成本,要小于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所带来的分离成本,所以企业家更偏好于选择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来传递私有信息.本研究对企业中控制权的"相机转移"现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2.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3.
本文基于新投资机会存在假设,构建两期投资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模型,剖析新投资机会、现金流权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产生的背景,以2000-2008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投资机会与控制权私利显著负相关,新投资机会对于抑制控制权私利具有重要作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私利水平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与控制权私利显著不相关,再次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64.
本文使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实证检验终极所有权结构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所有权结构确实影响资本结构选择。具体而言:(1)现金流量权与债务水平正相关;(2)控制权与债务水平负相关;(3)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与债务水平负相关;(4)控制权超过现金流量权的公司具有显著低的债务水平;(5)终极控制股东是国有公司的债务水平显著低于终极控制股东是民营等非国有的公司;(6)董事会成员中终极控制股东派出的董事越多的公司具有相对多的债务水平。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支持这样的论点——在控制权超过现金流量权的情况下,终极控制股东会利用手中的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和减少债务融资以摆脱对"隧道"行为约束的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5.
现代企业公司更多地被描述成一个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不再满足于古典企业中的一个生产函数就能描述其所有特征,大规模现代公司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研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人"问题(Fama,Jensson,1983),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是治理结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也被定义为旨在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经历了两种治理模式的变迁,一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治理模式,另一种是全面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治理理论,现在两种治理结构趋同的发展趋势表明各个国家在实践中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各国公司永恒的主题。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是随着西方国家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6.
控制权收益是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一种形式。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引入博弈分析方法,对博弈论中“智猪博弈”模型进行了分析改进。本文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使国企经营嗜的选拔公开化、市场化,完善国企激励机制等措施,以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增强国企竞争力等政簌建议,旨在约束经营者获取控制权收益,使控制权激励机制规范化。  相似文献   
67.
组织内控制权分配是一项契约安排,合理的控制权分配可以节约组织内的交易成本。一个可以观察到的趋势是,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于组织内控制权或者权威的研究,试图通过对组织内控制权或权威的探讨来研究提高组织绩效的方向。企业组织里的权威或者控制权是可以转让的,控制权分配发生于组织内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具体而言是发生在组织内的领导和下属之间。一个不断困扰经济学家及其他学者的重要问题是:组织内的控制权是如何分配的?沿着这样一个总体思路,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分析和评述了组织内的控制权分配理论的进展:(1)显示原理;(2)通讯成本与契约复杂性;(3)信息处理;(4)串谋;(5)再谈判与不完全契约。这些理论总结将有助于深入研究组织设计以及决策效率等现代企业理论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8.
徽商的精义     
一、特殊的股权结构与资本多数决原则 我国的上市企业存在特殊的股权结构安排,非流通股大约占三分之二。而流通股大约只占三分之一。而且。具体到每一个外部投资者.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总股本的05%。由于持股比例有限,根据我国现有的《公司法》的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规定,他们难以对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实施影响或者实现公司控制。上市企业的内部人指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具有决定权的人.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与大股东。他们出于对私人控制权收益的追求,可以借助于资本多数决原则来从事私人控制权收益的转移行为,而置外部投资者的权益于不顾。由于我国上市企业股权结构中存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不相匹配的问题,在缺乏有效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约束条件下。企业内部人必然有偏离全体股东利益去为自己谋求私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  相似文献   
69.
股权是作为股东转让出资财产所有权的对价的民事权利,出资越多的股东在行使其自益权和共益权时就享有更多的权利。与控股股东密切相关的是其控制权,即对公司所有可供支配和利用的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权力。股东掌握了控制权,却往往容易在追逐自身利益过程中滥用权力。权力必须受到规制和限制  相似文献   
70.
PTC速度制胜     
陈振烨 《经理人》2008,(5):102-103
10年前,当James Heppelmann决定把他一手创办的Windchill公司卖给PTC(美国参数技术公司)时,这个选择最初并没有带给他太多的兴奋,他曾担心失去对这家仅有25人的小公司的控制权,更对大公司的官僚作风心存顾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