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6篇
  免费   1440篇
  国内免费   961篇
医药卫生   1932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187篇
  2010年   1157篇
  2009年   1216篇
  2008年   1280篇
  2007年   1212篇
  2006年   1060篇
  2005年   1080篇
  2004年   781篇
  2003年   751篇
  2002年   616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牡蛎共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ML-4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globosin V(1),chaetoglobosin Vb(2),tyrosol(3),5-methyluracil(4),uracil(5)。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1对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为60.5 mg·L-1,阳性对照药顺铂的IC50为19.96 mg·L-1。进一步研究发现,化合物1可引起SMMC-7721细胞G2期细胞周期阻滞,并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SMMC-7721细胞中Bcl-2/Bax的比值下降,Caspases-3,-8,-9的表达增加,Akt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诱导细胞周期G2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其诱导凋亡作用同时涉及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中药木鳖子不同提取部位体内体外的抗肿瘤作用,并考察其中抗肿瘤效果显著的木鳖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技术将中药木鳖子按照溶剂极性顺序依次提取,得到不同成分,采用细胞增殖实验结合动物抗肿瘤模型方法进行药效评价,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其中最优部位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中药木鳖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可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能力(P0.05),且对实验动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本研究首次发现木鳖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可影响表皮生长因子(EGFR)激酶活性(P0.05),并可明显抑制EGFR蛋白磷酸化表达(P0.05),可明显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通路上重要节点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的磷酸化水平(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结论:中药木鳖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可通过抑制EGFR蛋白及相关通路蛋白活性,在体内外实验中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3.
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医药历史有记载以来,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的治愈肿瘤也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中药复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发展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各种疾病古来有之。在中医病症中并无肿瘤一说,但通过对肿瘤的认识,分析其病机,可以将其归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由此可见,肿瘤治疗是中药复方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中药复方能够充分调动机体的防疫机制,发挥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调控作用,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复方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繁多、组方形式多样、药理机制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目前对中药复方多环节、多靶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入,以至于研究进展缓慢,国际认可程度较低。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影响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状态等方面对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理论基础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臭牡丹地上部分所含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方法: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臭牡丹的地上部分,通过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依次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粗分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采用MTT法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不同萃取物质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采用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和粗分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液质分析结果和文献比较,确定粗分物中是以毛蕊花糖苷为主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95%乙醇洗脱部分的IC50为0.019mg/m L,二氯甲烷部分、25%乙醇及50%乙醇的IC50分别为0.039、0.180和0.181mg/m L,水部分的IC50不存在;毛蕊花糖苷的CC50值约为0.22mg/m L,粗分物A的CC50值约为1.3mg/m L。结论:MTT结果显示,95%乙醇部分抗肿瘤活性最好,其次为二氯甲烷,25%乙醇与50%乙醇第三,水部分基本没作用;CCK8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粗分物A对A549细胞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苦参素又名氧化苦参缄,是中药苦参的重要活性成分,其在抗病毒、抗炎、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等方面颇具疗效。近年来,研究发现苦参素在抗肿瘤方面亦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就苦参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促进苦参素抗肿瘤的临床应用并为苦参素的进一步科研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猕猴桃多糖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猕猴桃多糖治疗胃癌的特点,为开发新型有效的胃癌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有关于猕猴桃多糖治疗胃癌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猕猴桃多糖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但尚未发现猕猴桃多糖如何通过分子通道调控胃癌的机制。结论猕猴桃多糖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可显著降低目前抗肿瘤药品的费用支出,具有很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67.
68.
69.
王善贵  王传艳 《重庆医学》2021,50(2):292-296
目的 探讨化疗结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105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GFR/ALK)基因阴性的晚期非鳞状细胞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8例患者生存期未到6个月,最终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D-1抑制剂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MMP-9水平,治疗前后肺功能、治疗6个月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MMP-9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1、6个月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9.18%vs.31.25%,91.83%vs.70.83%,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可逆不良反应,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4.69%vs.31.25%,P>0.05),对症处理后均显著改善.结论 化疗结合PD-1抑制剂方案相对于单纯化疗更能有效提高NSCLC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血清Cyfra21-1、MMP-9水平.  相似文献   
70.
王丽  朱九群  龙超  何林  董文娟 《西部医学》2021,32(9):1388-1392
【摘要】 目的 探讨达卡巴嗪长循环脂质体(PEGylated dacarbazine liposome,PEG-DTIC-LP)的制备及体内抗肿瘤效应。 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PEG-DTIC-LP,考察其包封率、载药量、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体外释药性等性质。建立荷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脂质体组、DTIC溶液组、PEG-DTIC-LP组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于第1、3、5、7、9天按10 mg/kg给药剂量给生理盐水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白脂质体组尾静脉注射空白脂质体混悬液,DTIC溶液组尾静脉注射1mg/mL DTIC溶液,PEG-DTIC-LP组尾静脉注射1 mg/mL PEG-DTIC-LP混悬液。以肿瘤体积、小鼠体重、中位生存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PEG-DTIC-LP的抗肿瘤效应。 结果 制备的PEG-DTIC-LP为半透明乳白色有蓝色乳光的液体;包封率为(60.41±2.47)%,载药量为(5.95±0.24)%;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53.8mV;放置7天后PEG-DTIC-LP包封率无显著变化(P>0.05),放置14天后包封率下降明显(P<0.05);PEG-DTIC-LP组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DTIC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但与空白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PEG-DTIC-LP组>空白脂质体组>生理盐水组>DTIC溶液组(P<0.05);PEG-DTIC-LP组体重低于其余三组(P<0.05)。 结论 将达卡巴嗪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