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61.
为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比14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特性,在筛选出适宜的树脂型号后,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提纯工艺要求,并进一步考察了树脂的重复使用和再生次数。同时,以VC为对照采用体外实验考察纯化前、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LX-8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解吸效果最好,可重复使用5次、再生6次。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100 mL浓度为6.4 mg/mL,pH5.4的茶汤以1.0 mL/min流速上样至LX-8树脂后,经180 mL 76%乙醇溶液以1.0 mL/min流速解吸,在该条件下茶多酚的回收率为86.9%,纯度为74.6%。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和·OH的能力均有显著性增加,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能力增强,其总抗氧化能力(1 mg/mL)为80.59 U/mL,对DPPH·和·OH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0326和0.4167 mg/mL。虽然低于VC的抗氧化活性,但均高于纯化前的茶多酚,说明通过该工艺...  相似文献   
62.
63.
主要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对50CrMnV弹簧钢氧化脱碳的影响,为制定大生产加热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相区770 ℃附近加热,试样表面产生明显全脱碳层,当温度达到870 ℃时,全脱碳层消失。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总脱碳层深度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1 120 ℃时,出现全脱碳层,达到1 170 ℃以后,脱碳层深度不再明显增加。为保证脱碳层要求,大生产采用快速加热,加热炉均温区采用1 020 ℃以下温度加热,可满足无全脱碳层,总脱碳层深度不大于0.2 mm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的陆续发布与深入实施,医疗健康行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进一步升级,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医疗改革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移动在国家指导下响应医改方向,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打造运营商级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提供安全、高效、创新的远程医疗信息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65.
本文叙述了某工程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正是以其跨度大、自重轻、节约材料、节省层高、改善功能等突出优点,迎合了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6.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靶向振动控制需求,提出不同频率分量幅值相位可控、任意频率可注入的自适应频谱塑形主动控制算法.首先,在传统的滤波自适应控制的结构中引入一个控制器的数字镜像模型,通过自适应算法在线更新该数字镜像模型的系数实现原控制器系数的随动修正,改善了控制系统的闭环特性,提升了控制系统的收敛性.其次,提出了广义塑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克服了传统算法缺乏相位塑形和频率注入能力的局限性,通过外加多频信号和噪声估计共同构造幅值、相位和频率可控的塑形滤波器,实现了任意频率成分的消除、消减、保持、增强、注射五种控制模式,拓展了算法的适用性.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时域收敛性分析,推导分析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某旋转机械实测振源信号及次级通道模型开展了算法验证,通过舱段柱壳模型开展了在线试验,结果均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7.
在航空叶片、整体叶盘等零件高速高效加工过程中,切削过程阻尼作用的减弱,致使颤振相比低速切削时更容易发生,严重影响了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而颤振监控作为智能主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解决高速高效加工过程中颤振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首先,在主轴结构上集成压电作动器及位移传感器等,搭建颤振主动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主动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分析主轴系统动态特性,据此设计模糊控制规则,开发模糊控制器.接着,通过力锤激励试验及扫频试验辨识主轴动态系统模型,进行铣削加工及颤振控制仿真分析.最后,开展铣削颤振主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颤振模糊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铣削颤振,提升铣削加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盒形件特征点应变路径的提取,验证了正交实验方法应用于应变路径变化趋势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取得了控制DP高强度钢成形过程中特征区域应变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利用自制立式HVPE设备,在蓝宝石衬底上进行了不同载气情况下AlN的生长试验,生长温度1 000℃。在采用H2作载气情况下,由于预反应严重,没能生长出AlN薄膜,只得到一些白色AlN粉末;而在分别采用Ar和N2作载气的情况下,则成功生长出AlN薄膜,但由于生长温度低,AlN生长均为岛状生长模式。在生长速率较快时,AlN薄膜是以〈0001〉AlN为主的AlN多晶;而在较低生长速率下,得到的AlN薄膜由为〈0001〉取向的AlN岛组成。试验还发现:用Ar作载气更有利于AlN晶核的横向生长,用N2作载气则有相对高得多的AlN成核密度。  相似文献   
70.
以矩形简支薄板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通过对薄板表面施加激振力,来控制其振动噪声的辐射特性,采用有辨识器和无辨识器两种反馈控制算法实施频域控制.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和辨识器的拓扑结构均采用神经网络,分别称为神经网络控制器(neural network nontroller,简称NNC)和神经网络辨识器(neural network identifier,简称NNI).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可实现多频点控制,前者精度高,后者易实现.构建了简支薄板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系统,针对易实现的无辨识器控制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控制效果良好,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