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1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医药卫生   668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腺病毒介导的Rictor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PCR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Rictor定向克隆入GV314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经Ad Max包装系统与辅助包装质粒在HEK 293T细胞中重组构建Rictor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d-Rictor),不含目的基因的Ad-Null为阴性对照组。分离培养HUVECs后分别用Ad-Rictor及Ad-Null重组腺病毒感染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及白藜芦醇干预组Ad-Rictor+Res。感染后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表达;CCK8、划痕实验和血管形成实验观察HUVECs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结果重组腺病毒Ad-Rictor及Ad-Null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Ad-Rictor感染HUVECs显著上调基因Rictor的表达,提高了HUVECs的增殖活力,迁移和体外管腔形成能力(P0.05);白藜芦醇干预显著抑制了Rictor过表达情况下HUVECs的增殖、迁移和体外管腔形成(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靶向mTORC2/Rictor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  相似文献   
62.
该文以一种腹壁疝修复补片移出物植入前后的理化性能变化,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探究补片与人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疝复发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人体组织大部分长在聚丙烯纤维面,硅树脂面引流孔处有组织长入,产生部分粘连。长入人体组织的补片皱缩率达49.89%。当人体组织去除后,通过SEM观察可知,聚丙烯纤维表面出现较多不规则横向裂缝,硅树脂面表面完整。DSC和TGA测试结果显示聚丙烯纤维热稳定性能降低。ATR-FTIR测试结果中没有出现代表聚丙烯纤维被氧化的羰基峰,硅树脂化学稳定性较好。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聚丙烯纤维周围有部分炎性细胞存在,但整体炎症反应不大。综上所述,聚丙烯纤维降解、硅树脂面引流孔处的粘连,补片结构的明显皱缩,都可能是引起疝复发的主要原因。该文还为补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即要适当增大纤维间孔隙和减少引流孔分布和其孔径。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尿路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4例尿路造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干预组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进行为期4个月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随访。结果干预后3、6个月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健康知识、自我效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用于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认识和领悟,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自觉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男16例,女46例;年龄27~72岁,平均51.6岁。其中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1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L3,4 5例,L4,5 42例,L5S1 15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0例(A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椎间融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Cobb角。对比两组病例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程度,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神经根或马尾损伤,以及下肢神经功能恶化现象。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在椎间隙高度方面,两组病例术后5 d与术前相比,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5 d相比,均获得良好的维持。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或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可、植骨融合率高、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方式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操作步骤少,不需要特殊器械,因而,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可在部分腰椎单节段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中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对比,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固定方法治疗的腰椎双节段病变49例,男17例,女32例,其中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组(A组)23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组(B组)2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29例,腰椎间盘退变17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3例;L2,3、L3,4 1例,L3,4、L4,5 30例,L4,5、L5S1 18例。对比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对比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术中、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马尾或神经根损伤以及下肢神经根功能恶化现象。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对比,A组优于B组。术后72 h,VAS评分A组为2.35±1.20,B组3.11±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椎间隙高度获得良好的恢复,并有良好的维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椎板关节突螺钉或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均获得良好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A组为93.5%,B组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式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融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部分腰椎双节段病变病例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张家口市气象因素变化与急性脑卒中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 4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入院时季节及入院时气候信息。根据患者入住医院病因是否为脑卒中将其分为2组,已确诊患有脑卒中疾病者为脑卒中组,其他疾病患者为非脑卒中组。比较2组患者上述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综合作用。结果 调查的1 426例患者中共有327例(22.92%)为脑卒中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长(OR=1.474,95%CI=1.073~2.025)、有吸烟史(OR=1.493,95%CI=1.033~2.159 )、有饮酒史(OR=1.530,95%CI=1.094~2.139)、秋季(OR=1.418,95%CI=1.006~1.998)、冬季(OR=1.464,95%CI=1.035~2.071)、月平均气温下降(OR=1.486,95%CI=1.016~2.173)、月平均气压升高(OR=1.442,95%CI=1.009~2.060)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张家口市脑卒中患者在秋、冬季节高发,月平均气温下降及月平均气压升高为张家口市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也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发血管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5家医院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9例,女156例;年龄32~83(61.9±13.5)岁。7例出现血管损伤,其中4例节段血管损伤,1例左髂总动脉损伤,1例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卵巢静脉损伤。结果:失访5例(单纯OLIF 2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其余获得随访,时间6~36(15.6±7.5)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8)分(t=7.21,P=0.033);ODI指数由术前的(36.5±7.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4±3.6)%(t=8.11,P=0.025)。结论: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为微创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尚存在并发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要谨慎细致操作,才能有效预防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LIF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观察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术后2周、12个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91例(97.85%)植骨融合。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结论 OLIF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0.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和原因,总结终板损伤的处理方式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17例患者。男4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61.3±7.4)岁;单节段固定13例,两节段固定4例。单一终板损伤15例,融合节段上下终板均发生损伤2例。观察其临床和影像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无椎弓根骨折、硬脊膜损伤,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和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72个月,平均(38.2±15.3)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恢复良好,但随访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融合器均有沉降,2例融合器向后移位。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94.1%。融合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2.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无法避免终板的损伤,损伤原因包括: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操作因素、香蕉型融合器的应用。只要处理得当,终板损伤并不影响预后,亦未增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不融合等并发症。但可能加速椎间隙高度丢失,增加融合器沉降,需要加强终板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