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8篇
  免费   1062篇
  国内免费   449篇
医药卫生   3454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579篇
  2016年   697篇
  2015年   791篇
  2014年   1422篇
  2013年   1581篇
  2012年   2062篇
  2011年   2234篇
  2010年   2156篇
  2009年   2145篇
  2008年   2213篇
  2007年   2218篇
  2006年   2078篇
  2005年   1845篇
  2004年   1396篇
  2003年   1162篇
  2002年   1079篇
  2001年   962篇
  2000年   662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目的:针对结核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探究肺结核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90例,随机进行分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之行以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个性化护理措施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对数据处理,得到实验组知晓率为86.32%,对照组知晓率为55.7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肺结核知晓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摘 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活动性肺结核(PTB)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 GEO 数据库下载 GSE19444 和 GSE19435 基因芯片数据集。利用 GEO2R 工具筛选活动性 PTB 患者与健康对照间的差异表达基 因(DEG),使用 CentiScape 插件确定中枢基因(Hub 基因),并通过 GSE56153 数据集验证 Hub 基因在活动性 PTB 治疗 期间的变化。结果:两个数据集中共筛选 505 个 DEG,上调 251 个,下调 254 个。DEG 网络的 9 个子模块中模块 1 评分最 高,包含的 25 个基因主要参与病毒防御、干扰素信号通路等反应。在 25 个基因中筛选了 13 个 Hub 基因,通过验证,提示 上调的 IFIT3、IFI35、STAT1 和 GBP1 在初诊活动性 PTB、治疗 8 周、治疗 28 周和健康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有显著降低趋势。 结论:筛选出的 IFIT3、IFI35、STAT1 和 GBP1 与活动性 PTB 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有望成为 PTB 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潜 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3.
〔摘 要〕 目的:探讨结核菌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对肺结核筛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 期间在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 105 例,另选取临床诊断为非结核肺炎的患者 95 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T 细胞斑点试验、结核抗体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T 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肺结 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结核抗体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 细 胞斑点试验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相比于结核抗体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均更高。  相似文献   
54.
〔摘 要〕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联合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T–SPOT.TB)试验在肺结核患者中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12 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 85 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 TB–Ab、 T–SPOT.TB 试验检查,以痰涂片、痰培养及病理检查为诊断 “ 金标准 ”,判定 TB–Ab、T–SPOT.TB 试验及两者联合在肺结 核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85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经 “ 金标准 ” 明确诊断为肺结 核 50 例(58.82 %)。TB–Ab 诊断灵敏度低于 T–SPOT.TB 诊断和联合诊断;T–SPOT.TB 诊断特异度高于 TB–Ab 诊断和联 合诊断;T–SPOT.TB 诊断阳性预测值高于 TB–Ab 诊断和联合诊断;TB–Ab 诊断阴性预测值低于 T–SPOT.TB 诊断及联合诊 断;TB–Ab 诊断准确度低于 T–SPOT.TB 诊断和联合诊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SPOT.TB 在肺 结核中诊断效能高于 TB–Ab 诊断,而两者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55.
56.
【摘要】 脂膜炎病因繁多而复杂,感染为重要病因之一,在欧美等结核低发区,以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但在结核高发地区如我国,结核杆菌感染是脂膜炎的重要因素,以Bazin硬红斑和结节性红斑最为常见。Bazin硬红斑与结核关系最为密切,常表现为下肢屈侧结节、斑块,可出现溃疡,病理表现为小叶性脂膜炎。结节性红斑可作为结核的早期症状出现,可作为结核的预测指标,常表现为双下肢伸侧红斑、结节,极少破溃,间隔性脂膜炎是其病理特征。Bazin硬红斑和结节性红斑的抗结核治疗常可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明确结核分支杆菌与脂膜炎的关系,在脂膜炎的治疗及预后方面,尤其在结核高发地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肺结核主要是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引起肺部感染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对不典型肺结核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泰安市肿瘤防治院2016-01-30-2018-01-30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不典型肺结核患者78例,非肺结核患者39例。分别采用结核菌素皮试(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TSPOT.TB进行检测。结果不典型肺结核组TST检出阳性率为50.00%,高于非肺结核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25;不典型肺结核组TSPOT.TB检出阳性率为97.44%,高于非肺结核组的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92,P<0.001;不典型肺结核患者采用TSPOT.TB检测灵敏度为97.44%,高于TST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P<0.01;不典型肺结核患者采用TSPOT.TB检测特异度为94.87%,高于TST的71.79%,χ~2=7.48,P<0.01。结论 TSPOT.TB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TST,对于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8.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CS-NPs)载体,并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主要评价指标优化了工艺参数。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标准强菌株H37Rv的保护性抗原蛋白Rv0180c(GLDKNKFDIRVVSPDEARRLY),经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后载入优化的空白CS-NPs中,获得结核多肽壳聚糖纳米粒(Pep-CS-NPs)。所得空白CS-NPs的平均粒径、PDI和ζ电位分别为(148.13±2.24)nm、0.197±0.013和(+18.00±0.89)mV;4℃放置28 d,粒径未见显著增大。Pep-CS-NPs的平均粒径、PDI和ζ电位分别为(186.93±8.80)nm、0.254±0.014和(+12.07±1.68)mV,包封率和载药量为(45.20±2.95)%和(12.92±1.1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ep-CS-NPs缓慢释放多肽,48 h累积释放率为56.6%。本试验表明,离子交联法制备载多肽CS-NPs的工艺简便稳定、条件温和,所得制品粒径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且具有明显缓释作用,有望作为治疗结核病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59.
目前,结核病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然而,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存在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多以及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常导致治疗失败,故亟需可以控制结核病的新药或新剂型。装载抗结核药物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将抗结核药物主动或被动靶向到被感染的细胞或病灶部位内,杀菌的同时,还具有缓释给药、减少给药频率、减少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结核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和社会效益五个维度评估贝达喹啉的临床价值, 以期为医疗和医保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共计792例为研究对象, 基于病例资料回顾性调查, 以利奈唑胺为参照药, 采用析因分析或卡方检验的方法对贝达喹啉各评价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性方面, 贝达喹啉能显著提高23.9%(95%CI:4.8%~43.0%)的治疗成功率, 显著减少64 d(95%CI:18~109 d)治疗时间;安全性方面, 贝达喹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停药率(5.11%、4.55%)显著低于利奈唑胺(22.49%、15.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 P<0.001;χ2=14.09, P<0.001);经济性方面, 使用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抗结核药物疗程费用明显增加48 209.4元(95%CI:28 336.0~68 082.8元);适宜性方面, 在2020年观测样本中, 患者初次治疗方案中贝达喹啉的使用比例低于利奈唑胺(16.7%比8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