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4例26处EMR治疗(EMR组)和19例20处ESD治疗(ESD组)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在病灶大小、手术时间、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ESD组术前超声内镜测量的直径大小为(7.4 ±5.3)mm,明显大于EMR组的(5.6 ±2.1)mm(P <0.05);ESD组手术时间为(32.6±10.5)min,明显长于EMR组的(8.9±6.3)min(P <0.05);EMR组和ESD组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EMR组的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为100.0%(26/26),略高于ESD组的95.0% (19/20) (P>0.05);EMR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5.3% (4/26),明显高于ESD组的5.0% (1/20) (P<0.05);两组在术后复查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直径小于7 mm的病灶应用EMR方法可以有效完整地切除病灶,并缩短手术时间;而对于直径大于7 mm和经过多次活检或局部切除后内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的病灶,采取ESD的手术方式,方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28岁。主诉体重下降,进食困难。外院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见全食管粘膜凹凸不平,怀疑食管癌来我院。内镜检查时发现,患者口腔、咽喉部、声带及全食管粘膜均有严重的霉菌感染,未发现食管癌变迹象,见图1、图2。当即考虑如此严重的霉菌感染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细究病史,患者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状3月余,治疗无效,进食困难疼痛,体重明显下降1月余。结合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的可能。嘱患者抽血  相似文献   
44.
甲苯胺蓝异色反应标记胃组织癌变区域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少清 《肿瘤学杂志》2004,10(5):323-324
[目的]探讨甲苯胺蓝与中性黏蛋白发生异色反应标记胃组织癌变区域的可行性.[方法]用0.5%甲苯胺蓝溶液直接喷洒新鲜手术标本的胃黏膜,3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掉多余的甲苯胺蓝溶液,观察记录变色区域.[结果] 64例胃癌手术标本,47例癌灶发生变色反应,癌灶阳性显示率73.4%.甲苯胺蓝变色反应对腺癌阳性显示率73.4%(47/64),不典型增生阳性显示率76.5%(39/51),肠化生阳性显示率57.9%(11/19),正常胃黏膜阳性显示率10.3%(6/58).[结论]甲苯胺蓝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确定胃组织癌变区域.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6.
47.
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评价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诊断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率和在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2MHz超声微探头进行内镜超声检查(EUS)。选择本院手术治疗的53例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检查。以手术探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内镜超声检查诊断直肠癌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79.2%,诊断早期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100%,诊断进展期肿瘤(T2~T4)T分期的准确率为75.0%,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不受肿瘤部位、形态、浸润直肠壁范围和患者体质指数(BMI)的影响。EUS诊断直肠癌N分期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1%、20.0%和89.3%。结论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是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方法,诊断早期直肠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此方法用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稳定、可靠,但其诊断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浅表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联合应用超声内镜和超声微探头对121例共124处早期浅表型食管癌病灶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及黏膜切除后病理分期相比较.结果 内镜超声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3%(102/124).本组早期食管癌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5.0%(6/121),其中原位无一例淋巴结转移,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3%(1/78),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6%(5/43).结论 联合使用超声内镜及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可以进行准确的分期,可以指导早期食管癌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