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417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0 毫秒
371.
危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及其控制机理变化多而快。临床指标如心率、血压和尿量等,不能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这些变化。除心电监护外,直接连续监测中央循环内的各项血液动力学变量,仍是目前处理危重患者的最可靠方法。这些变量主要包括心室充盈压  相似文献   
372.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做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以下统称颈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胫及血流参数的方法学以及正常颈动脉的多普勒频谱特征。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的差异,并提出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比值可能有助于检出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似文献   
373.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是口服转换酶抑制剂,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药,单独应用,疗效尚不够理想。大剂量可增多付反应,与利尿剂合用时疗效明显提高,并可减少巯甲丙脯酸剂量并减少付反应。为此以小剂量巯甲丙脯酸和双氢克尿塞合并制成片剂,进行  相似文献   
374.
本文测定12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多巴酚丁胺的血液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变化。硝酸甘油使主动脉、肺动脉和左心室充盈压明显下降,心脏指数增加。多巴酚丁胺并不明显改变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轻度降低左心室充盈压,但显著增加心脏指数。两药均降低血管阻力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上述部分有益作用在两药合用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75.
376.
变异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疼痛发生在静息时,发作时心电图示某一组导联ST段抬高。约50%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伴有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也可发生其他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部分病例可出现短暂的不同程度的心脏传导阻滞。若为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则可引起阿斯综合征而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报告一例如下: 谢××,男,49岁,住院号210480。因两天来反复发作胸闷及左上臂疼痛,伴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疑有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而于1978年2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多年,于1977年曾先后作左右肾上腺腺瘤部分切除术,术后血压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377.
蒲黄对血脂、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附11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临床角度研究蒲黄对血脂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观察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Ⅷ因子相关抗原诸指标。以双盲法设立蒲黄观察组,安慰剂对照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通过观察,发现蒲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血小板粘附率、致动脉硬化指数、血小板聚集性及Ⅷ因子相关抗原诸指标(P<0.01~0.001)。尚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01)。蒲黄的作用在上述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在某些方面也优于阿斯匹林组。推测蒲黄有抑制粥样斑块形成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8.
超声法估计人体大动脉顺应性的观察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妹  龚兰生 《上海医学》1990,13(10):566-569
  相似文献   
379.
ATⅡ受体至少可分AT1和AT2二种受体亚型(Receptorsubtype)AT1受体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血管、心脏、肾脏、脑、肺和肾上腺皮质;AT2受体主要分在人胚胎组织中,也有一些分布在成年人的脑、肾上腺髓质、子宫和卵巢[2]。AT1受体的作用包括:平滑肌收缩,醛固酮释放,儿茶酚胺释放,精氨酸加压素释放,调节液体量和(促进)细胞增殖[3]AT2;受体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ATⅡ受体拮抗剂分为三类[4]:第一类是二苯四咪唑类ATⅡ受体拮抗剂,以Losartan为代表,还包括L-158641,DUP532,L-158809、Candesartan、ICID8731,SC-52458,Irbesartan、FK739,第二类是非二苯四咪唑类ATⅡ受体拮抗剂,是以Eproartan为代表,还包括BIBR-277,第三类是非杂环类ATⅡ受体拮抗剂,是新的一代ATⅡ受体拮抗剂,以Valsartan为代表。缬沙坦(Valsartan),是新一代非杂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有高度选择性和特殊的直接作用,它不是一种前体药物,能有效拮抗AT1受体。缬沙坦80mg/d口服,其半衰期约为9h,降压疗效可维持24h以上,并有一个很好的谷峰比值。它与利尿剂合用可使疗效加强,单一缬沙坦80mg/d至少与氨氯地平5mg/d,依那普利20mg/d,赖诺普利20mg/d,氯噻嗪25mg/d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380.
7例肾移植后高血压患者,男性、年龄33±s6a,用氨氯地平5-10mg,po,qd,治疗1mo。治疗前后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者血压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和血肌酐下降(P<0.05或0.01),提示氨氯地平对肾移植后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并有保护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