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5篇
  免费   1697篇
  国内免费   1232篇
工业技术   28944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676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617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939篇
  2018年   967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1509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1376篇
  2011年   1432篇
  2010年   1399篇
  2009年   1186篇
  2008年   1200篇
  2007年   1204篇
  2006年   1204篇
  2005年   1018篇
  2004年   1007篇
  2003年   900篇
  2002年   728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694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49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98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259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54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34篇
  1984年   122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54篇
  1978年   21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18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与钢的洁净度水平密切相关。为实现对无取向电工钢冶炼过程氧含量的合理控制,分析了无取向电工钢冶炼过程碳氧含量变化数据,热力学计算转炉终点临界碳含量与炉渣αFeO。结果表明:随着转炉终点碳含量的降低,终点氧含量升高且波动范围大,合理出钢碳含量应控制为0.03%~0.05%;为满足炉渣中T.Fe≤24%的现场生产要求,终点碳含量应高于0.031%;钢包底吹氩气可有效降低钢液中过剩氧,降低钢液的平均碳氧积;据现场生产数据,RH精炼前理想碳、氧含量应控制为0.025%~0.035%和500×10-6~650×10-6,相应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为0.03%~0.04%。  相似文献   
32.
33.
通过对武山铜矿磨浮工艺流程进行的取样、检测、分析,查明了磨矿工艺状况及影响选铜指标的主要因素;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实验室开展了磨矿介质配比及充填率等工艺参数试验以优化产品粒度组成、浮铜工艺条件及流程等研究。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现场流程结构优化新工艺可获得含铜22.75%、含金3.99g/t、含银229.91g/t的铜精矿,铜回收率达到91.76%、其中伴生金回收率为34.79%、银回收率为51.96%,与现场工艺相比较,铜精矿铜品位提高了1.79个百分点,铜、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0.57个百分点、3.92个百分点、1.73个百分点,为现场工艺流程优化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35.
通过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模拟观察了Fe-0.1C-0.21Si-1.2Mn (质量分数,%)包晶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包晶相变过程,然后利用试样表面粗糙度变化反映了包晶转变收缩程度的不同。结果显示,冷却速率超过临界值后包晶转变能够发生快速相变,快速相变引起突然的包晶转变收缩和表面粗糙度变化。随冷却速率的增加包晶钢的包晶转变收缩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冷却速率为20℃/s时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大值,此时的表面粗糙度约是低冷却速率(2.5℃/s)时表面粗糙度的2.8倍。当冷却速率足够大后包晶转变收缩又开始减小,这一变化为高拉速下减少包晶钢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发生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36.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车轮用钢需求的快速增长,包钢在2 250 mm热轧生产线开发了双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两个车轮钢系列产品。两个品种系列采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加工能力的需求。包钢开发的高强车轮用钢均已通过疲劳测试和路试等可靠性测试,完成市场化推广,用户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7.
针对基于数据驱动的人脸画像合成算法像素特征缺乏对光照变化和复杂背景的鲁棒性,常合成低质量的画像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深度概率图模型的鲁棒人脸画像合成算法.采用预处理方法调整测试照片的光照亮度和人脸姿态,使之与训练照片一致.采用深度特征代替像素特征进行近邻匹配,采用深度概率图模型对画像重建权重和深度特征权重联合建模,得到合成画像的最佳重构表示.为了提高画像合成速度,提出快速近邻搜索方法.实验验证文中算法的鲁棒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38.
为对城市动态车辆路径进行优化,设计一种具有贪婪转移准则的改进多目标蚁群算法。对蚂蚁执行多目标迭代局部搜索,在多个邻域上优化解或产生新的帕累托解。使用SUMO和NS2仿真软件,并用TraNS软件进行交互,对西安市区500组不同出发点和终点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两种传统优化算法相比,计算复杂度略有增加,但求解旅行时间明显缩短(平均少10%左右);与三种最新优化算法对比,在不同迭代次数和不同车辆数量条件下,虽然收敛速度不全都最快,但求解旅行时间均为最短(平均少5%左右)。该算法能更好满足行车时间硬要求,规避交通拥堵,能较好应用于动态车辆路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9.
40.
刘新宇  李凌波  李宝忠  郭宏山 《化工进展》2020,39(10):4200-4209
用于脱硫及脱碳的胺液在长期使用中因降解或杂质混入发生变质,导致脱硫脱碳效率下降、胺液发泡、装置腐蚀及能耗增大等系列问题,而胺液净化复活技术是解决胺液系统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变质胺液中污染物出发,分别总结了固体颗粒物、烃类及表面活性物质、胺变质产物及热稳定盐的成因、危害及其控制手段。针对热稳定盐等重点难处理污染物,主要介绍了蒸馏回收、离子交换以及电渗析等净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对技术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最后通过技术对比指出,电渗析因具备胺液回收率高、热稳定盐净化深度高、能耗适中、产生少量易处理污染物等特点,是我国在胺液净化复活技术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