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肺癌细胞系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黏附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及二种癌细胞与高、中、低浓度的榄香烯注射液共同孵育后CD42a、TSP、CD9的表达改变。结果:利用激光扫描可见CD9、CD42a、TSP均匀的表达于细胞表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G细胞表达的CD9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低于PAa细胞,而PG细胞表达的CD42a、TSP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PAa细胞,从总的趋势来看,榄香烯注射液增高PG和PAa细胞CD9的表达,降低其CD42a、TSP的表达。结论:PG细胞系的转移能力高于PAa细胞系;对肺癌细胞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粘附蛋白的影响,可能是榄香烯注射液抗肺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2.
周慧灵  刘铸  黎雪  关靓  毛启远  李道睿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18-1220,1224
大多数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的患者较多,恶性肿瘤患者往往经历着多重症状的困扰,学术界将这些有集群现象的症状集合称之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多靶点、综合调节等优势,其对症状群的干预值得进一步探索,文章对目前国内外症状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基于聚类分析的肺癌中医证候分类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 ,对肺癌中医证候进行分类及诊断的研究.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 ,记录350例肺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为痰浊阻肺证、气虚证、肝郁化火证和瘀血阻络证4类,解释比例为71.58%.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变量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专家意见能够帮助进行中医证候的合理分类及初步确定证候诊断要点,同时为中医辨证论治肺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正常健康志愿者及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Ⅲ、Ⅳ期肺癌患者血小板的激活的不同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健康志愿者及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Ⅲ、Ⅳ期肺癌患者之间血小板表面粘附蛋白CD36、TSP、CD63、CD62的表达状况的不同,以观察其血小板的激活的不同状态。结果:肺癌患者CD36^+TSP^+、CD36^+TSP^-、CD63^+CD62^+、CD63^-CD62^+、CD63^+CD62-血小板的数目高于正常人的表达。同时肺癌患者CD36^+TSP^+血小板CD36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及CD62^+CD63^+血小板CD63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也高于正常人的表达。Ⅳ期肺癌患者CD36^+TSP^-、CD63^-CD62^+、CD63^+CD62^+血小板的数目高于Ⅲ期患者。CD62^+CD63^+血小板CD62及CD63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Ⅳ期肺癌患者高于Ⅲ期患者。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呈广泛激活状态,与正常人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且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血小板激活状态和肿瘤的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基于无尺度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探索利用结构化临床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和模式。方法:通过肺癌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02~2008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肺癌住院病例,运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从中药的功效、种类、剂量、配伍关系等方面,探讨肺癌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特点。结果:通过对204例肺癌住院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肺癌多采用以扶正为主的方剂,四君子汤使用频次最多;组方时,补虚药居于首位,且以益气养阴药为主,其次是化痰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和消食药;在不同治疗阶段,随着正邪关系的变化,中医处方的用药原则和扶正驱邪比例随之相应的变化。结论:肺癌中医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要原则;在临床诊疗规范化基础上,合理采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林洪生辨治肿瘤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洪生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医肿瘤三级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以及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组长。林教授学识渊博,医术精深,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30余年,精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笔者有幸师从林教授学习,亲眼目睹其高尚的医德医风及精湛的医术,现不揣粗陋,将林教授辨治肿瘤学术思想初步概括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37.
300例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血瘀证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血瘀证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为Ⅲ与Ⅳ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填写《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规律调查表》,观察血瘀证在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的分布规律。结果随着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增高,分化程度减低,肝转移、对侧肺转移、骨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的发生,血瘀证构成比有增高的趋势。结论肺癌血瘀证有其独特的特点,对肿瘤专科甚至肺癌专病都应建立能反映其疾病本身特点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疗效评价以及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扶正培元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逃逸相关T细胞亚群比例的调控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C57BL/6J小鼠分为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化疗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悬液0.2 ml.于接种次日开始给药,中药组灌胃扶正培元方8.17 g/kg;中药加化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同时灌胃扶正培元方8.17 g/kg;化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后13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脾细胞CD4、Foxp3、CD8、CD28细胞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中药加化疗组瘤重[(1.76±0.42)g、(1.40±0.43)g比(4.37±0.59)g]减轻(P<0.01);中药组及中药加化疗组小鼠脾细胞CD4+Foxp3+T细胞[(11.25±1.69)%、(9.30±2.68)%比(14.21±1.50)%]下降(P<0.05或P<0.01).结论 扶正培元方可调节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比例,改善其体内存在的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黄芪、苏木及其组方对荷瘤小鼠脾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动态观察黄芪、苏木及其组方对抑瘤率、肺转移抑制率、荷瘤小鼠体重、生存期的影响。接种后6、10、15、20d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脾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20d采集小鼠血清,流式微球阵列技术检测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2p70、IFN-γ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苏木组6d、黄芪+苏木组10d瘤重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黄芪+苏木组肺转移抑制率为77.75%;荷瘤对照组小鼠脾CD4+CD25+Foxp3+细胞表达随荷瘤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0d黄芪组小鼠脾CD4+CD25+Foxp3+细胞表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黄芪+苏木组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黄芪+苏木组小鼠血清IL-10、TGF-β水平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黄芪+苏木组(39d)>黄芪组(38d)>苏木组(35d)>荷瘤对照组(24d)...  相似文献   
40.
虽然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的免疫治疗为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免疫治疗的低应答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肠道菌群越来越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之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中医药是我国补充医学的代表,口服中药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其对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和免疫治疗疗效的提高也被肿瘤学界高度关注。本文将基于肠道菌群总结并探讨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而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与免疫治疗协同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