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河北省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4市、县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原分型研究。43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包括混合型感染在内,甲、乙、丙和戊型肝炎分别占 57. 3%、30. 6%、6. 4%和 9.1%。甲肝主要见于 15岁以下,以 7月~次年1月为高发季节;乙、丙肝主要见于20岁以上,无明显高发季节,戊肝病例中多可检出抗-HAVIgM。1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包括混合型)占86.2%;丙肝(包括混合型)占14.5%;丁肝占2.8%;丙、丁肝中多可检出乙肝标志。14.6%的急肝和8.3%的慢肝未能确定病原型。  相似文献   
3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七五”和“八五”计划期间 ,我国对第一代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血源疫苗 )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了近期和远期效果考核 ,均证明效果良好。“九五”期间又对第二代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效果进行考核 ,以最后取代血源疫苗。本文报道对我国研制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 (CHO疫苗 )阻断母婴传播的初步结果。1.材料与方法 :(1)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CHO疫苗 ,10 μg/ml,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 96 12 0 5 7。乙肝免疫球蛋白 ,10 0IU/支 ,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2 )对象…  相似文献   
33.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虽然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和特殊的临床表现,但临床诊断的乙脑病例并不都是乙脑病毒所引起。为对每个病例做出确切诊断,常需血清学方法。我们对1981年河北省保定市7~9月间收治的乙脑临床病例进行了血清学诊断,并对抗体类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1980年11月以来,河北省报告8例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和IFA抑制法对有患者的5个地方做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了至少两种宿主动物——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丰南县一农村和唐山市郊两个农村捕捉的褐家鼠肺中检出了HFRS相关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8.9%、12.9%及16.1%。1981年10月份阳性率为18.5%,1982年3月份为15.5%。从黑线姬鼠肺中也检出此种抗原,阳性率为3.7%。褐家鼠HFRS抗体阳性率为17.9%。8例患者恢复期血清全与自制的褐家鼠肺HFRS抗原及KHF抗原发生高滴度抗体反应,前者1:2560~1:10240,后者>1:40或>1:1280。而1份急性期血清为阴性(<1:40)。从已经自鼠中检出HFRS抗原村的健康人取血396份,2份测到低滴度抗体(1:20及1:160);而从尚未自鼠中检出这种抗原的村,取健康人血179份,抗体全阴性。  相似文献   
35.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6个月的肝炎,根据病理可分成慢性持续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前者预后良好,不进展;后者多较严重,常发展为肝硬化。近2~3年,关于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的认识有所增加。本文从临床、生化、肝组织学及免疫学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作为认识急性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6.
为了评估中国目前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阻断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成本-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近11年中国年平均新生儿人口作为观察队列,按HBV感染本底和自然转归来推算HBV自然感染的后果,以新生儿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90%估计干预后HBV感染状况,以每接种1*!000份(3剂,下同)乙肝疫苗预期所阻断的慢性携带者人数和慢性肝病患者例数作为乙肝疫苗预防HBV慢性感染的成本-效果.结果显示中国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中流行区HBV慢性携带者的流行率比特高流行区低2.5倍;HBV慢性携带者流行率高的人群,乙肝疫苗的成本-效果相对较高.同样接种1*!000份乙肝疫苗,在中流行区可减少67名慢性携带者和17例慢性肝病患者,在特高流行区则可阻断164名慢性携带者和41例慢性肝病患者.中国目前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平均每1*!000份乙肝疫苗将可减少98名慢性携带者和25例慢性肝病患者.中国各地目前推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成本-效果均非常高.同时,乙肝疫苗的成本-效果与免疫策略和HBV感染的流行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NS5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实验室鉴定。方法用重组HCVNS5区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克隆3次后制备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用酶免疫(EIA)法对其分泌抗体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融合后的阳性克隆中筛选出6株能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C8,2D2,1D6,2G2,1F5和1F10。这6株McAb与NS5重组抗原均有良好的反应性,杂交瘤培养上清的EIA抗体滴度为1∶400~1∶1600,其中1株诱生的同系小鼠腹水滴度为1∶80000。这6株McAb均为IgG1亚型。结论该McAb的制备,可为HCV感染者血清和肝组织中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生物工程药物的研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状况和转归,为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选择湘潭市和正定县现场829例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平均10~11年的随访.结果首次检查有6例HBsAg阳性,7例抗-HBc阳性,均发生在农村现场,在那里首针免疫时间为101天.据此推测,上述感染很可能是发生在免疫之前.在随访中共发现17例执-HBc阳转,其中6例变为持续阳性。抗-HBc阳转者的持续阳性率为0.72%(6/829).随访中未发现任何HBsAg阳转者.这表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在乙肝疫苗免疫后HBV再感染的机率很低(0.72%),而且多为一过性(11/17).对此种再感染的性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观察国产规范化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在常规冷待运转条件下采用1针和2针免疫的效果,1998年在河北省曲阳县七里庄小学抽取抗-HAVIgG阴性的5~10岁儿童为观察对象,有效例数74入,分为1针组(3入)和2针(间隔1个月)组(39人).接种前后均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AVIgG.结果1针组的阳转率为77.14%,其中74.07%为弱阳转;2针组的阳转率为94.87%,其中75.68%为强阳转.而且在5~6岁、7~8岁和9~10岁3个年龄组都是2针组的阳转率高于1针组.两种免疫程序均未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对抗体应答低下者实施再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状况,在正定县7个乡选取1997年1月1日~1998年8月31日出生的婴儿,按0、1、6个月程序实施3剂乙肝疫苗免疫,于1999年5月采血检测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90例又接种了1~2剂乙肝疫苗,2剂间隔1个月,分别在每剂接种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显示再免疫1剂乙肝疫苗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85.6%(S/N≥2.1)和65.6%(S/N≥10.0).对再免疫1剂后仍无抗体应答者中的8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检测抗-HBs全部阳转,其中4例抗体S/N值≥10.0;同时对再免疫1剂后抗-HBs弱阳性(S/N值2.1~9.9)者中的15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后检测仅4例抗-HBs S/N值≥10.0,占26.7%.因此,对按3剂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失败者再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抗-HBs阳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