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12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聚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源性C2C12肌原细胞经2%马血清诱导分化为肌管后随机分为4组:Sham组:假手术小鼠血清处理;Sepsis组:脓毒症小鼠血清处理;Sepsis+D组:脓毒症小鼠血清和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Sepsis+SB组:脓毒症小鼠血清和GSK3β抑制剂SB216763处理,各组在作相应处理前均加入Agrin蛋白诱导nAChRs聚集。血清处理 5.5 h后采用 Alexa Fluor 594-conjugated α-bungarotoxin(α-BTX)标记肌管膜上 nAChRs聚集簇,采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细胞质连接蛋白相关蛋白2(CLASP2)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磷酸化CLASP2(p-CLASP2)以及CLASP2与微管蛋白α-tubulin的结合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Sepsis 组 C2C12 肌管膜上 nAChRs 聚集簇面积和密度均降低,p-AKT、p-GSK3β水平下降,p-CLASP2 水平升高,CLASP2 与 α-tubulin 的结合减少;与 Sepsis+D 组相比,Sepsis+SB 组 C2C12 肌管膜上 nAChRs 聚集簇面积和密度均增加,p-CLASP2水平降低,CLASP2与α-tubulin的结合水平增加。结论 脓毒症小鼠血清通过抑制Akt/GSK3β磷酸化导致下游信号分子CLASP2与α-tubulin结合减少,引起C2C12肌管膜上nAChRs聚集障碍。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对肝巨大血管瘤行精准肝切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拟诊肝巨大血管瘤患者28例,术前均行CT常规平扫+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将薄层图像传至GE AW4.6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肝脏体积测量软件(Volume),分析肝巨大血管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从而生成全肝体积和肝血管瘤体积。经CT医师与普外科医师商讨制定手术方案,分析预切除肝体积,将手术标本采用水测法得出切除标本的总体积。将预切除肝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运用SPSS 20.0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22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血管内皮细胞瘤2例;毛细血管瘤1例。预切除肝脏体积介于(1650.52±475.90)cm3,手术标本体积介于(1670.64±420.25)cm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术前预切除体积百分比与术后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按照术前制定的手术切除方案,所有肝血管瘤均完整切除。预切除肝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924。结论 128层MSCT肝脏体积测量可作为普外科施行精准肝切除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并提供个体化指导。  相似文献   
3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治愈率低,易复发。研究证实,UC患者患结直肠癌、强迫症、恐慌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较高,给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1-2]。以往该病在北美和欧洲多见,近年来,我国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但目前为止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治疗上只能控制急性发作,减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使患者长期维持在缓解期,以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再次住院[4]。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反斜形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采用PFNA和InterTAN 两种髓内钉治疗股骨反转子间斜行骨折共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39例和InterTAN组25例。比较两组间患者一般资料、术前ASA分级、受伤前活动水平以及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完全负重时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ASA分级、受伤前活动水平、切口长度、住院时间、Harris评分上,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PFNA组优于InterTAN组(P<0.05);在完全负重时间方面,InterTAN组优于PFNA组(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两种髓内钉均有出血较少、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又各有优势。PFNA髓内钉技术较为成熟、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临床应用广泛;而InterTAN髓内钉稳定性较高,为近年新发展的术式,临床普及度还有待提高。PFNA和InterTAN髓内钉均可达到牢固固定的要求,InterTAN髓内钉的临床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8例,采用自拟退疣饮口服联合火针疗法、耳压疗法进行治疗,同时进行临床宣教及心理疏导;对照组59例,单纯采用退疣饮口服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扁平疣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水飞蓟合剂对实验大鼠高脂血症的降脂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高脂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高脂给药(2%、3%、4%)组,各组饲喂相应的饲料配方,试验10周,应用生化仪器和酶试剂盒等测定指标;结果:水飞蓟合剂能明显降低TC、TG和LDC-C的水平(P〈0.01),能使HDC-C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水飞蓟合剂对实验大鼠高脂血症有明显降脂作用,可作为临床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正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儿童肢体残疾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1.5‰—4‰~([1])。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提高及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高危儿和极低体重儿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脑瘫的发生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现有脑瘫患者约530万,其中0—6岁患儿约占50%,且以每年约5万的速率递增。在所有类型脑瘫患儿当中,偏瘫型脑瘫(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 HCP)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