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15篇
  免费   5198篇
  国内免费   3551篇
医药卫生   114264篇
  2024年   629篇
  2023年   2215篇
  2022年   2318篇
  2021年   2455篇
  2020年   2417篇
  2019年   2495篇
  2018年   1302篇
  2017年   2155篇
  2016年   2339篇
  2015年   3012篇
  2014年   4891篇
  2013年   4911篇
  2012年   6479篇
  2011年   6859篇
  2010年   6377篇
  2009年   6260篇
  2008年   7697篇
  2007年   6830篇
  2006年   6879篇
  2005年   8299篇
  2004年   5676篇
  2003年   4408篇
  2002年   3253篇
  2001年   2772篇
  2000年   2017篇
  1999年   1629篇
  1998年   1379篇
  1997年   1227篇
  1996年   1090篇
  1995年   957篇
  1994年   746篇
  1993年   483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414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抗癫痫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石菖蒲有效成分及主要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癫痫疾病的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1和 String绘制石菖蒲-癫痫靶点互作关系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石菖蒲主要有效成分与癫痫相关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戊四唑诱导的癫痫模型初步评价石菖蒲提取物及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作用。结果 由 TCMSP 筛选得到4个有效成分及76个主要靶点。癫痫疾病以“Score”大于1.5分进行筛选得到3685个靶标。GO富集分析得到BP条目10个,细胞CC条目9个,MF条目10个(P<0.01),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激素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蛋白激酶活性、钙调蛋白结合等。KEGG 富集得到14条通路,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桉脂素、山奈酚和8-异戊烯基山奈酚与癫痫关键靶标GABRA2、PPARG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水提取物及主要潜在有效成分桉脂素和山奈酚在PTZ致小鼠癫痫模型上显示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结论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石菖蒲提取物和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活性,并且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其抗癫痫作用机制,发现石菖蒲可通过多个成分如桉脂素、山奈酚、8-异戊烯基山奈酚,多靶点如GABAA、PPARG等,多条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对机体产生协调效应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该研究提示石菖蒲治疗癫痫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为石菖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的呼吸内科选取了80例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进行研究。为了实验结果的明显性,将实验分成了两组。将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不给予护理措施,只给予治疗和用药,护理措施全凭患者自己的计划去实行。对实验组的40例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且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出院指导和防护措施,从各个方面进行护理,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结果实验组的40例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要比对照组的40例患者效果要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的疾病,一般分为病原菌的侵入和自身的炎症,无论是哪一种,重症患者都会发生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护理措施护理得当,患者会缓解呼吸困难导致的缺氧状态,咳嗽症状也会随着痰液的减少而消失。如果没有得当的护理措施,病情会越来越重,甚至会侵害到其他脏器,导致各脏器的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P物质(SP)、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布拉酵母菌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症状评估量表(GSRS)评分及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排便阈值、直肠疼痛阈值、直肠运动指数和血清SP、SS、5-HT、NP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χ~2=4.145,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腹泻、GSRS评分及直肠运动指数、SP、SS和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2组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排便阈值、直肠疼痛阈值和NP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而观察组升高或者降低情况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紊乱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梯度强磁场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稳恒强磁场,抗磁性物质在这种磁场中的特殊位置上可模拟失重效应,即抗磁悬浮。与目前建立的多种模拟失重环境或失重生物学效应的装置与技术相比,抗磁悬浮技术在力学本质上更接近于空间失重环境,且模拟失重的作用时间持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适用于长时间失重环境要求的生物学实验。目前大梯度强磁场下的抗磁悬浮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现象揭示及基础研究阶段,有许多科学问题和应用方向值得探索。综述了大梯度强磁场下抗磁物质悬浮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病理诊断的50例肝占位患者,其中癌性结节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32例。对比2组能谱图像,对比能量为40、50、60、70、80、90 keV时对比2种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对比噪声比;采用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碘浓度比值鉴别2种病灶,得出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动脉期肝硬化结节组40~90 keV对比噪声均较癌性结节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肝硬化结节组60~90 keV能量下噪声均较癌性结节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碘浓度比值鉴别2种病灶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结论宝石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和癌性结节鉴别上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肝上癌性结节确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虽然作用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1/PD-L)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抗原4(CT- LA4)的抗体已成功应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但其疗效仍不够高。需寻找新的免疫靶点以便为难治性肿瘤患者寻求替代治疗。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发挥的作用,可将免疫靶点分为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共抑制分子包括∶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M-3)、含免疫球蛋白及 ITM 结构域的T 细胞免疫受体(TGIT)、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以及 B7家族的 B7-H3 和 B7-H4;共刺激分子包括 CD27、OX40、4-1BB、CD40,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和诱导共刺激因子(ICOS)等。本文就新兴的免疫靶点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多种加温模式联合应用对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243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1例和研究组1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种加温模式联合应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82%)显著低于对照组(8.26%)(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5.08%)显著对照组(80.99%)(P0.05)。结论对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多种加温模式联合应用干预,能改善凝血指标,减少术后寒战等并发症,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8.
39.
40.
目的:调查云南省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与细叶千斤拔(Flemingia lineata)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结构多样性。方法:使用巢式-PCR、克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及测序技术。结果:共获得558个含有丛枝菌根真菌18S rRNA片段的克隆子,经RFLP分析后得到83个RFLP类型,DNA序列分析可将其划分为23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分属于5个科,Glomeraceae为优势类群。在MaarjAM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后,23个OTUs可鉴定为18个虚拟分类分子种,分布于13种不同的生境。经统计分析大叶千斤拔与细叶千斤拔根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比较大叶千斤拔与细叶千斤拔根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差异,结合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为种植千斤拔属植物的选址提供有力地环境指标数据,并为筛选促生菌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