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病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另外20例体检的健康人群,其肝功能及HBV标志物均正常。以上肝炎患者临床分型和病原学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以上100例受观察者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分高血清,置-20℃冻存待用。其中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以3.8%枸檬酸钠抗凝抽提外周静脉血 3 ml。方法:抗-HAV抗体,抗-HCV抗体,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  相似文献   
22.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丙型肝炎病毒(HCV) 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与HCV 抗原c22 、c33 、c100 - 3 、NS5 和植物血凝素(PHA) 分别共同孵育,加入胸腺嘧啶核苷(3 HTdR) ,然后收集细胞于液闪仪测定每分钟脉冲数(cpm) .结果 根据对不同HCV 抗原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发现,以c22免疫原性最强,c100 - 3 次之:淋巴细胞激活与HCV 基因型关系不大;健康对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各HCV 抗原未能显示有效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健康对照比较,慢性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对PHA 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结论 HCV 抗原c22 免疫原性最强,丙型肝炎患者对HCV 抗原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系特异性;慢性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3.
原发性肝癌与HCV、HBV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ELISA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PCR技术对广东地区80例PHC、40例非肝癌恶性肿瘤病人(对照组1)、80例正常人(对照组2)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PHC组中,HBsAg。抗-HBe、HBeAg、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7.5%、55.0%、17.5%和40.0%,高于两对照组,抗-HCV及HC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2.5%、13.8%,与对照组1相比无显著的差别,但高于对照组2.HBV感染率(81.3%)显著高于HCV的感染(20.0%)。PHC病人中,若接HBV与HCV感染情况进行年龄分层,发现在HBV与HCV混合感染的PHC病人中,发病年龄有提早发生的倾向.表明,广东地区HCV感染在PHC发生的病因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HBV仍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HAV/HBV双重感染的发生情况,作者检测了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其中经类风湿因子免疫胶乳(RFIL)处理后抗HAV-IgM仍阳性的7例,未经处理的12例阳性,有5例为假阳性,占41.7%(5/12)。用RFIL能消除因血清中RF所致的抗HAV-IgM假阳性反应,不出现假阴性结果。认为RFIL中和反应是一种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排除RF干扰的方法。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甲肝病毒7例,占5.8%,均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相似文献   
25.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了解干扰素治疗后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用中和生物法检测了27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中于扰素中和抗体。27例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15例血中检出中和抗体(55.6%;15/27)。在抗体阳性的15例患者中,治疗结束时,4例血中HBV NDA阴转(26.7%,4/15),在抗体阴性的12例患者中,10例HBV DNA阳转(83.3%:10/12),二者比较P〈0.0。中和抗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 (HCV C)蛋白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首先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HCV 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 ,然后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 ,经G4 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epG2细胞 (HCV C转染HepG2细胞 ) ,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其中有HCV C蛋白表达。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 1)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 (MTT)法检测HCV C转染HepG2细胞、空白质粒转染HepG2细胞和未转染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率 ;经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 3组细胞的细胞周期 ;( 2 )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 3)经端粒重复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RAP ELISA)法检测上述 3组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  ( 1)HCV C转染HepG2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空白质粒转染HepG2和未转染HepG2细胞增殖率 ;HCV C转染HepG2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高于未转染HepG2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 ;( 2 )HCV C转染HepG2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无HCV C转染细胞凋亡率 ;( 3)上述 3组细胞端粒酶活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 1)HCV C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 2 )HCV C蛋白促进HepG2从G0 /1期进入S期 ,从而可能促进细胞生长增殖 ,抑制细胞凋亡 ;( 3)HCV  相似文献   
27.
28.
乙型肝炎标志物不同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一般认为宿主针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所引起的免疫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但也不排除病毒本身所致组织损伤的可能性。我们统计了 2 3 1例各种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标志物 (HBVM )表达形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之间的关系。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一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染科住院的临床资料齐全的 2 3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 2 14例 ,女性 17例 ,年龄 5~ 71( 3 4.7±11.2 )岁。按 2 0 0 0年 9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中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  相似文献   
29.
报告基因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氯霉素转乙酰酶 (CAT)、β 半乳糖苷酶 (β gal)、β 葡萄糖苷酸酶 (p GUS)、分泌型碱性磷酸酶 (SEAP)、荧光素酶(luc)、绿荧光蛋白 (GFP)等报告基因系统研究与应用进展 ;简要介绍主要报告基因分析系统商品化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构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重组质粒的克隆,获得具有抗原性的人MMP-1融合蛋白。方法 从人肝组织提取总RNA,以此为模板,逆转录巢式PCR扩增MMP-1全编码区基因片段,构建含目的片段的T载体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重组质粒亚克隆,经异丙基-β-D半乳糖苷酶(IPTG)诱导表达MMP-1重组质粒菌,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免疫印迹鉴定,成功地构建了人MMP-1重组质粒基因工程菌,并表达具有MMP-1抗原性的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了人MMP-1重组质粒克隆,获得了具有抗原性的MMP-1融合蛋白,这将有助于今后制备MMP-1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