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38篇
  免费   4821篇
  国内免费   3079篇
医药卫生   65938篇
  2024年   354篇
  2023年   1131篇
  2022年   1235篇
  2021年   1508篇
  2020年   1578篇
  2019年   1796篇
  2018年   1097篇
  2017年   1911篇
  2016年   1988篇
  2015年   2469篇
  2014年   3315篇
  2013年   3350篇
  2012年   4509篇
  2011年   4724篇
  2010年   3922篇
  2009年   3506篇
  2008年   5530篇
  2007年   4042篇
  2006年   3149篇
  2005年   3677篇
  2004年   2518篇
  2003年   2088篇
  2002年   1446篇
  2001年   1178篇
  2000年   847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刘晓丹  杨筱倩  唐三  丁煌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7):1649-1656
目的探讨冰片是否具有促进黄芪甲苷(AST IV)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透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 IV组、PNS组、AST IV+PNS组、冰片+AST IV+PNS组,制备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大鼠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小脑中AST IV和PNS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AST IV无论是单用还是与PNS、冰片配伍,其口服后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中AST IV含量显著增加。PNS单用,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患侧小脑。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显著增加,使健侧和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增加,使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及小脑中三七皂苷R1含量增加。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ST IV与PNS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和小脑均有一定的分布。AST IV单用时,AST IV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PNS单用时,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小脑。冰片与AST IV、PNS合用后,能促进AST IV及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向大脑皮层富集,尤其是向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层富集;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AST IV,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的吸收,尤其是在患侧大脑皮层的吸收。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围生期脑损伤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该院90例围生期脑损伤新生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吮吸能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临床总改善率以及治疗1 d、治疗2周后神经行为学评分(NBNA)变化。结果试验组吮吸能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1 d时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围生期脑损伤疗效确切,可加快症状改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4.
25.
26.
《中国药房》2019,(20):2772-2777
目的:研究附子脂溶性生物碱与白芍总苷配伍治疗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的增效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水),模型组(水),罗通定组[阳性对照,10.0 mg/(kg·d)]、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3 mg/(kg·d)],附子生物碱低、高剂量组[附子脂溶性生物碱浸膏12.5、25.0 mg/(kg·d)],白芍总苷低、高剂量组[白芍总苷粉末200.0、400.0 mg/(kg·d)],配伍低、高剂量组[附子脂溶性生物碱浸膏+白芍总苷粉末分别为12.5 mg/(kg·d)+400.0 mg/(kg·d)、25.0 mg/(kg·d)+800.0 mg/(kg·d)],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右后足垫部位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并辅以风、寒、湿刺激来复制风寒湿痹证模型。造模19 d后开始灌胃给药或水,每日1次,持续14 d。分别于给药第0(即给药前)、3、6天时测定大鼠的关节压痛阈值(地塞米松组除外)和关节肿胀指数(罗通定组除外);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罗通定组除外)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罗通定组除外)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并计算增效指数(CI)。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压痛阈值在不同给药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关节肿胀指数则显著升高(P<0.01);滑膜组织炎性病变现象明显;血清中抗CCP抗体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关节压痛阈值、关节肿胀指数、滑膜组织病变程度以及血清中抗CCP抗体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配伍组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味组分给药组;基于抗CCP抗体含量计算得CI值为0.213(>1),提示两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附子脂溶性生物碱与白芍总苷配伍治疗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具有镇痛、抗炎、保护滑膜组织等作用,并呈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探讨木犀草苷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5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和模型组(41只),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各随机取一只,经病理确认建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NAFLD模型组、木犀草苷低[50 mg/(kg·d)]、中[100 mg/(kg·d)]、高[200 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木犀草苷组给予相应木犀草苷量灌胃,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及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观察各组肝组织切片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模型组TG、TC、AST及ALT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T-SOD、GSH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与NAFLD模型组比较,木犀草苷低、中、高剂量组TG、TC、AST及ALT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及IL-6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T-SOD、GSH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木犀草苷组脂肪变细胞数量较NAFLD模型组显著改善。 结论 木犀草苷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的沉积,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程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中国药房》2019,(13):1744-174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牛黄清胃丸中绿原酸、栀子苷、连翘酯苷A、柚皮苷、黄芩苷、甘草酸铵、大黄酚7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48 nm(绿原酸)、238 nm(栀子苷)、330 nm(连翘酯苷A)、280 nm(柚皮苷和黄芩苷)、237nm(甘草酸铵)、254 nm(大黄酚);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栀子苷、连翘酯苷A、柚皮苷、黄芩苷、甘草酸铵和大黄酚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 67~0.233 4μg(r=0.999 4)、0.042 91~0.858 1μg(r=0.999 4)、0.125 0~2.500μg(r=0.999 9)、0.118 0~2.360μg(r=0.999 9)、0.119 6~2.392μg(r=0.999 7)、0.030 57~0.611 4μg(r=0.999 6)和0.006 201~0.124 0μg(r=0.999 4),定量限分别为1.167、0.858、1.250、1.180、1.196、0.611、0.620μg/mL;精密度试验的RSD分别为0.98%、1.04%、0.59%、1.50%、0.83%、1.24%和1.32%(n=6);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21%、0.97%、1.42%、0.71%、0.98%、1.87%和1.63%(n=6,12 h);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2%、98.11%、98.81%、98.50%、98.30%、98.16%和97.83%,RSD分别为1.37%、1.41%、0.64%、1.01%、1.18%、1.16%和1.16%(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牛黄清胃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