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21.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1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3组。针刺调肝组176例采用四关、百会、印堂穴位体针治疗及耳针治疗;百忧解组176例口服药物百忧解治疗;非穴位针刺组88例接受取穴偏离正确穴位的安慰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月、2月、3月时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计分评价疗效,并以SERS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月时,针刺调肝组抑郁自评量表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抑郁自评量表计分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2月时,针刺调肝组计分仍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2月时抑郁自评量表计分仍然是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3月时,针刺调肝组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3月时抑郁自评量表计分维持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后SERS计分:针刺调肝组为(0.16±0.95)分,百忧解组为(6.51±5.09)分,非穴位针刺组为(0.23±1.36)分。针刺调肝组SERS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百忧解组计分较高,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SERS计分针刺调肝组与非穴位针刺组均小于百忧解组。另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可能优于百忧解或与百忧解相当,且该疗法较为安全,副反应明显低于百忧解。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体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2例),B组为体针组(32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5 d,血清CRP、IL-6和TNF-a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5 d时,A组的血清CRP、IL-6和TNF-a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头体针法、头针法及体针法4种不同刺法在不同时间段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并观察4种针法对ACI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急诊科急诊住院AC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4组,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2例),头体针结合组(31例),头针组(31例)和体针组(32例),4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醒脑开窍针法、头体针、单纯头针和单纯体针4种针法,分别在第1天治疗前、第3、7、15天观察各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并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在第1天治疗前,醒脑开窍针刺法组(1组)、头体针组(2组)、单纯头针组(3组)和单纯体针组(4组)4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元明显差异(P>0.05);第3、7、15天时,1组、2组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3组和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组与2组相比,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第15天时,4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1组的有效率为96.9%,与2、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0天时,4组有效率分别为96.9%、93.5%、71.0%和68.75%,1组与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2=6.09,9.27,P<0.05,P<0.01),2组与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2=5.42,6.28,P<0.05),1、2组相比,临床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hi2=0.00,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头体针结合法较单纯头针或单纯体针法能显著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而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塞早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体针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组(1组)32例和体针组(2组)32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5天,血清CRP、IL-6和TNF-α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5天时,1组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25.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例患者分为针刺调肝法组、百优解组、假针刺组,针刺调肝组采用四关穴为主的穴位,百优解组服用药物20 mg/d,假针刺组患者接受非穴位的针刺治疗。针刺每周进行2次,药物每天服用1次,各治疗1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按HAMD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调肝组的有效率优于假针刺组及百优解组,治疗后针刺调肝组的HAMD、SDS计分亦优于另外两组。结论:针刺调肝法对于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有效的疗法,穴位的准确与否对于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针刺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和Caspase-8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针刺督脉经穴对脑缺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TUNEL、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针刺后细胞细胞凋亡和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MCAO后大量细胞凋亡,Caspase-8表达增加,针刺督脉组MCAO 24 h后凋亡细胞数减少,24 h和72 h Caspase-8阳性细胞数降低。结论:针刺督脉经穴可减少细胞凋亡,抑制Caspase-8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针刺督脉经穴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补经气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探讨针刺手法的运用对提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2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补经气针法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36例,每日针刺1次,30d后观察各组疗效、症状积分和证候积分情况。结果补经气针法组和普通针刺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75%,补经气针法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但补经气针法组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手法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补经气针法对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