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对滇金石斛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滇金石斛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不同器官显微组织构造的鉴别特征明显,可为滇金石斛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测定和比较分析川西高原产13种红景天属药用植物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取川西高原产13种红景天属药用植物,经脱脂、除杂、水提,得到红景天属中不同种类植物的红景天多糖,并采用蒽酮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627 nm处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 川西高原产13种红景天属药用植物中多糖的含量为2.74~10.27 mg·g-1,差异较大,卧龙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大花红景天的多糖含量最少.结论 所用红景天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为筛选红景天品种和合理评价红景天的品质与药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藏药川赤芍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川赤芍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组的特征明显.结论 可为川赤芍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李涛  何璇 《华西药学杂志》2015,30(2):249-250
目的分析野生当归根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当归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结果从野生当归挥发油中鉴定出55个组分,其中,α-蒎烯(49.02%)、β-反式罗勒烯(33.81%)、(E,Z)-2,6-二甲基-2,4,6-辛三烯(2.75%)、6-丁基-1,4-环庚二烯(2.16%)、α-1-丙烯基-苯甲醇(2.44%)等化合物的含量较高。结论所用方法为当归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凝胶的三维结构,并探索不同浓度PRF凝胶析出液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体外增殖的影响,评价PRF凝胶作为牙髓组织再生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houkroun一步离心法,制备PRF凝胶,分别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将新鲜制备的PRF凝胶浸泡于DMEM培养基中,于第7天取出析出液。分别用含PRF 凝胶析出液浓度(体积分数)为25%(1PRF组)和75%(3PRF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DPC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24、48、72、96、120、144、16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光镜和SEM观察结果均表明,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分布在PRF凝胶的白膜层,此层由粗大而密集的纤维蛋白条索构成。CCK-8结果显示,在24、48、72、96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吸光度(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20、144、168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PRF组的OD值和3PR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RF凝胶的三维结构由纤维蛋白网构成,其白膜层聚集了大量可释放生长因子的血小板与白细胞;PRF 凝胶析出液对hDPCs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提示PRF凝胶有望成为牙髓再生的良好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6.
栗锦迁教授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或取其法而不用其方,治疗证属胆郁痰热、胆胃不和,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疾患;使用中强调其"清胆"作用,治疗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清热除烦。医案一中眩晕属痰热郁阻证,医案二失眠属痰热扰神证,医案三心悸属痰热互结证,治以清热化痰、清热涤痰。栗主任强调黄连温胆汤的运用,要领会痰热、脾胃、情志几个关键点,如恶心欲呕、纳呆、大便不调、腹胀满等脾胃系症状,以及心烦、胆怯、头晕、失眠、头痛等情志方面的表现。本方结合不同的加减可以治疗心悸、脏躁、眩晕、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等。  相似文献   
27.
研究目的研究青春晚期超重和吸烟影响成年后病死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设计用经过肌力、社会经济地位、年龄等因素校正的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连锁分析。研究地点瑞典军队征兵登记,死亡原因登记和普查数据。研究对象45920名瑞典人(平均年龄18.7岁,标准差为0.5),随访38年。主要观察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体重(BMI〈18.5),正常体重(18.5~24.9),超重(25~29.9),肥胖(≥30));肌力,在1969-1970年间军队征兵的强制性测试中自报的吸烟状况(不吸烟者,轻度吸烟者(1~10支/天),重度吸烟者(〉10支/天);全因死亡。结果在170万人年中,有2897人死亡。与正常体重的人群(病死率为17/10000,95%可信区间为16~18)相比,超重(风险比为1.33,1.15~1.53;病死率为23,20~26)和肥胖(风险比为2.14,1.61-2.85;病死率为38,27~48)的人群死亡的风险增高,同样,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尽管消瘦(BMI〈17)被认为与病死率增加有关(风险比为1.33,1.07~1.64;病死率为24,19~29),并没有发现低体重的人群中死亡风险增加(风险比为0.97,0.86~1.08;病死率为18,16~19)。源于体重指数和吸烟状况联合效应增加的相对危险度在任何一组人群中并不显著。同时,除了肥胖和重度吸烟(增加的相对危险度1.5,-1.7~3.7)以外,其他任何组合的联合效应与其单独存在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不吸烟者(病死率为14,13~15)相比,轻度(风险比为1.54,1.41—1.70;病死率为15,14~16)和重度(风险比为2.11,1.92—2.31;病死率为26,24—27)吸烟者的死亡风险均有所增加。结论无论吸烟状况如何,在青春晚期超重和肥胖均可致成年后的病死率增加。肥胖、超重的危害分别与重度吸烟、轻度吸烟相当,但是,体重指数和吸烟情况并没有交互影响。青少年中全球性的肥胖流行和吸烟仍然是促进公共卫生健康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5G+物联网冬奥会医疗保障指挥调度平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展现出对各医疗保障任务之间的信息互联互享,集中统一指挥协调,实时掌握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的功能,实现了高效通畅的医疗保障工作。而危重孕产妇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孕产妇病死率是评价国家或地区综合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及时有效地进行危重孕产妇的抢救,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全院的多学科会诊,乃至快速的院际转运,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对5G+物联网医疗保障调度平台在孕产妇抢救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借助该调度平台实现危重孕产妇更及时有效的抢救和转运,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孕产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9.
石斛属27种药用植物的性状鉴定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国西南地区产27种石斛属药用植物药材(茎)的性状特征,为石斛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考察药材来源,并比较性状鉴定.结果 描述了27种石斛属药用植物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结论 可为石斛属药用植物药材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49例血管瘤和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秩和检验的Mann-Whitney test和Kruskal-Wallis test法,比较两组和多组等级变量间的差异;使用标准正态分布统计量Z、X2确定P值,或直接用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资料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8.0统汁软件包完成。结果:49例血管瘤组织中,NOS1、2、3蛋白的阳性率为分别为2%、38.8%和38.8%;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3.5%和3.5%;血管瘤组织中NOS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P<0.001)。增生期血管瘤组,NOS2、NOS3蛋白的阳性率及消退期血管瘤组NOS3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7)。年龄<13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血管瘤的NOS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24个月组(p分别为0.009和0.003)。结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NOS蛋白的表达不同,提示两者在病理生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