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球科学   1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耗散结构热力学理论在一次海上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3月13~15日在中国东部海域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风天气过程。本文首先对这次过程作了天气形势分析,然后分析了耗散结构热力学理论在大气中的表现形成,并给出了超熵产生的平流诊断方程,计算结果指出850hPa层超熵产生的负值区可提前12~24小时预示大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北半球海洋气温的长期振动与地球自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百年来北半球海洋气温长期振动与地球自转变速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地转速度变化影响海洋气温变化的可能途径。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率和北半球海洋气温年距平存在着显著的后延0~7年的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3.
钱维宏  吴峻 《海洋预报》1990,7(3):21-26
本文对1959~1983年台风倒槽内的江苏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动力分析。统计结果指出这类区域性大暴雨主要发生在8、9月份,其影响的台风位置主要在台湾海峡和福建沿海地区。天气动力分析得到这类区域性大暴雨通常在地面台风倒槽的左侧,850hpa倒槽辐合线附近和700hpa倒槽辐合线的右侧,暴雨区与过去24小时低层大气负变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影响江苏多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纬度、海洋、大型环流以及局地下垫面条件。本文应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对江苏多年平均气温场作了分解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在时空上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05.
近300年来中国西部气候的干湿变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李弋林  徐袁  钱维宏 《高原气象》2003,22(4):371-377
利用冰川积累量和树木年轮代用资料,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近300年来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中国西部气候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准7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准30年和准1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大部分地区也较显著。在准7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1850年前,高原东部和新疆在干湿变化上基本同步,可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这就和高原西部有了一种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1850年后,这种位相型有些变化,新疆渐渐的和高原西部的位相趋于一致,但这个同位相关系不如1850年前新疆和高原东部的同位相关系那么好。这时候应该重新把高原西部和新疆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高原东部作为另一个湿度带,两者之间成为一种偶极子的关系。在最近十几年,似乎高原东西部又合为一个湿度带,而与新疆成偶极子的关系。但由于小波分析所固有的边界效应的影响,这一可靠性是值得怀疑,不过这三者之间两两组合的偶极子关系的漂移倒是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方面。11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及华山地区为一个干湿分布一致的湿度带。1850年以前整个高原和新疆地区在准110年尺度上存在着比较一致的干湿变化,而19世纪末期突变发生后,高原北部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存在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准30年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高原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6.
大气中的耗散结构与对流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钱维宏 《大气科学》1992,16(1):84-91
本文论证熵平衡方程可用来判断大气中对流和降水的发生,非线性热力学理论中的超熵产生可用来判断天气系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7.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 、-"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08.
近41年中国不同季节降水气候分区及趋势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秦爱民  钱维宏 《高原气象》2006,25(3):495-502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兼顾降水的年内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对中国降水进行了气候区划。利用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的差异指标法,为不同季节降水研究找到了适合的分区方案。在年降水分区方案中,得到中国降水的三级气候分区:11区、28区和54区。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各月、季降水的分区方案。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在同样相似条件下,夏季(及夏季各月)分区数明显多于其它季(月);11个Ⅰ级分区年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所用分区方法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9.
东亚季风边缘带上的植被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期的工作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对气候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现在区域上存在差异. 本文集中于东亚季风边缘带上植被变化与季风季节与年际变化的关系分析,分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季风边缘区等3个区域做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季风边缘区域的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0.
钱维宏 《大气科学》1993,17(2):251-256
本文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文[1]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熵平衡方程在大气科学中的具体应用与一般抽象描述的不同,并指出应从事物发展和演变的物理过程上辩证地去理解大气系统中熵演化方程的具体含意,最后还对与物理概念有关的数学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