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阿罗洛尔治疗前后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并对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选择63例DCM伴中或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给予常规标准心衰治疗,在使用阿罗洛尔前及12个月后记录观测指标,以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阿罗洛尔治疗12个月后可使部分患者左心室功能得以改善,DCM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双乘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治疗前的0.27±0.08增加至治疗后的0.4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中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结论: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阿罗洛尔治疗12个月后对DCM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2.
托拉塞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托拉塞米 (torasemide)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坐位舒张压 (DBP) 95mmHg~ 1 1 5mmHg) ,以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 ,经 1~ 2周药物洗脱期后 ,随机分入托拉塞米组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 (indapamide)组 ,分别服用托拉塞米 5mg每日一次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2 5mg每日一次。治疗 4周末坐位DBP <90mmHg者结束试验 ;坐位DBP≥ 90mmHg者剂量分别加倍至托拉塞米1 0mg每日一次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 5mg每日一次 ,继续服用 4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 2、4、6、8周测量诊室血压、心率并记录症状、体征 ;治疗期前、治疗第 2周及试验结束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共 1 30例合格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入随机分组 ,1 1 8例完成试验 ,其中托拉塞米组 56例 (4周结束者 30例 ,8周结束者 2 6例 ) ,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 62例 (4周结束者 41例 ,8结束者周 2 1例 )。服药 4周后 ,总有效率托拉塞米组 67 86 % (38/ 56例 ) ,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 72 58% (45/ 62例 ) ;治疗 8周后 ,加量者总有效率托拉塞米组 34 62 % (9/ 2 6例 ) ,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61 90 % (1 3/ 2 1例 ) ,组间比较均无差异 (P =1 0 0 ,P =0 67)。两组药后 2、4、6、8周坐位舒张压的下降幅  相似文献   
10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症状、预防猝死;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β阻滞剂、维拉帕米、丙吡胺等.近年亦涌现出一些新的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药物,但其效果尚待临床试验的验证.现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24周疗程中复方阿司匹林(铝镁匹林)抑制心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效果变化。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且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心血管病患者103例,给予铝镁匹林2片(含阿司匹林162 mg)口服24周。于用药前及用药6,12,24周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铝镁匹林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6,12,24周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与基线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0.49±22.35)%,-(28.10±22.88)%,-(23.23±22.68)%。12周的血小板聚集率较6周进一步下降,但24周较12周则明显升高,两个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铝镁匹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24周后较12周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复方缬沙坦(抗高血压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先后单次交叉口服国产复方缬沙坦(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被试制剂)和进口复方缬沙坦(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参比制剂)各1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血浆中的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浓度。结果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缬沙坦:Cmax分别为(2.39±1.28),(2.61±1.23)μg.mL-1;tmax分别为(3.1±1.4),(3.4±0.7)h;t1/2分别为(7.5±1.8),(7.4±1.6)h;AUC0-t分别为(16.95±8.85),(18.14±9.06)μg·mL-1·h。氢氯噻嗪:Cmax分别为(0.40±0.18),(0.42±0.15)μg·mL-1;Tmax分别为(2.6±1.6),(2.2±1.0)h;t1/2分别为(9.6±1.4),(9.8±1.8)h;AUC0-t分别为(2.85±1.05),(2.80±0.89)μg·mL-1·h。国产...  相似文献   
106.
应用利尿剂类药品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随着心力衰竭是发生水肿等疾病过程机理研究的进展,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用药方法、新型利尿剂品种的研发等也有了新的进展,包括利钠肽、血管加压素拮抗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类等新老药物的临床应用。但是目前尚无利尿剂对舒张性或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影响的确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7.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 )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谷 /峰比值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开放的方法 ,2 0例研究对象经 2周洗脱期 ,服用贝尼地平 4mg/d一次 ,2周末坐位舒张压 (SeDBP)≥ 90mmHg者加量至贝尼地平 8mg/d一次 ,继续服用 6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 8周末各行ABPM和实验室检查一次。结果 ABPM显示 8周末 2 4h、日间、夜间收缩压 (SBP/DBP)较洗脱期末分别下降 (9.4± 5 .4 / 6 .2± 4 .1)mmHg、(10 7± 6 .7/ 6 8± 3 8)mmHg、(6 9± 9 0 / 5 1± 7 7)mmHg。降压T/P值SBP为 5 8% ,DBP为 5 9%。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贝尼地平 4~ 8mg/d一次为疗效确切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08.
李一石  顼志敏 《中国医刊》2004,39(11):49-52
心血管临床药理学,是心血管病学的临床学科之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在人体上研究药物对人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作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临床应用研究(drug utilization).通过I-IV期的临床试验,来研发新药,评价老药,监测不良反应,组织多中心临床试验. 近年来,心血管临床药理学进展迅速.①新药层出不穷,群体开发,如"普利"群、"他汀"群等.②应用范围广泛,是所有心血管病的最基本疗法,即使手术及介入治疗后仍需药物配合或维持.③20年来,几百项与心血管药物相关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RCT)相继揭晓,为循证心脏病学及其一系列临床治疗指南奠定了治疗基础,推动了现代治疗学不断进展.  相似文献   
109.
李一石  顼志敏 《中级医刊》2004,39(11):49-52
心血管临床药理学,是心血管病学的临床学科之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在人体上研究药物对人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作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临床应用研究(drug utilization)。通过Ⅰ-Ⅳ期的临床试验,来研发新药,评价老药,监测不良反应,组织多中心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0.
Azimilide——一种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特异性地阻滞快速激活钾通道电流(Ikr)。其有两大缺点:致心律失常和在心率加快及刺激β受体时作用减弱。这被认为是由于慢速激活钾通道电流(Iks)强烈的上调反应所致。为了避免这些缺点,大量工作致力于开发具有阻滞心肌Iks的抗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