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5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双侧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B12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双侧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0.5 mg,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开始后7 d和14 d的腹胀、恶心和食欲评分。结果足三里注射治疗7 d时恶心症状评分、14 d时腹胀和进食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注射治疗7 d后恶心症状评分和14 d后的时腹胀和进食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B12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654-2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7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Ⅲ°骨髓抑制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654-2穴位注射配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纯采用G-CSF 300μg/d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用G-CSF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Ⅳ°骨髓抑制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654-2穴位注射配合G-CSF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Ⅲ°骨髓抑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G-CSF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予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行化疗。两组均常规应用止吐药、护胃药、升白细胞药。结果 1个疗程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在白细胞抑制毒性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且化疗后治疗组尿素氮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尿素氮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O.05)。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能减轻化疗患者的白细胞抑制毒性,并有可能起到防治化疗后肾功能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针灸(“双固一通”电针、头针)“双固一通”法即电针关元、足三里、太冲、风府穴。头针:舞蹈震颤区、运动区、足运感区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细胞神经元代谢的影响。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注射鱼藤酮(配成1.5 mg/ml油溶液)1.5 mg/(kg·d),连续给药3周造模。随机分为5组(每组n=12),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帕金森动物模型)、电针组(帕金森动物模型+电针治疗)、头针组(帕金森动物模型+头针治疗)、电针+头针组(帕金森动物模型+电针+头针治疗)。HPLC法测定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减少,大鼠中脑黑质bcl 2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显著增加;各针刺组可上调bcl 2表达,抑制bax表达。结论:不同方法针灸可以提高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多巴胺的功能,改善大鼠大鼠的行为学,各针刺组可上调bcl 2表达,抑制bax表达。针灸治疗PD为临床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早期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9例肺癌胸腔镜下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全套、血小板计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和胸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辅助早期功能锻炼能改善肺癌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并发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6.
李松芯 《河南中医》2020,40(3):463-46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按摩对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状态以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54例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7例。所有献血者均给予常规采血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的变化、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献血反应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8.24%,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对胃癌术后快速康复(FTS)的疗效观察。方法 5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FTS组,n=30)及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组(FTS+中西医结合组,n=25)。从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C-反应蛋白方面进行评估。结果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组在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较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可促进康复、缩小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8.
探讨采用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对治疗住院患者便秘的疗效。将2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组采用双侧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对照1组采用口服麻仁润肠丸治疗,对照2组采用普通针灸治疗;观察3组患者排便时间、排便顺畅程度。3组之总有效率呈显著性差异,但对照1组的治愈率低于观察组和对照2组(P<0.05),且其治疗费用亦为3组中最高。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便秘是一简便易行、副作用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治疗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予脱氧核苷酸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同样剂量脱氧核苷酸钠静滴,5~7 d为1个疗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治疗后3、5、7、10 d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5/60)、76.8%(43/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0, P=0.032)。治疗组治疗后第3、5、7、10天,白细胞计数升高,有效例数分别为31例(51.7%)、46例(76.7%)、51例(85.0%)、47例(78.3%),均高于对照组的18例(32.1%)、30例(53.6%)、38例(67.9%)、30例(53.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0、6.840、4.770、7.960,P值分别为0.036、0.018、0.026、0.011)。结论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可快速升高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110.
针药结合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结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以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结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足三里,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疗效、各症状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 (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52/60,P<0.05);②观察组溃疡、水肿、糜烂、息肉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两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症状评分和血清IL-1β、IL-6和TNF-α炎性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7%(1/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 (6/52,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结合针刺足三里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黏膜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