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急性白血病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恶性疾病,病势凶险,病死率高。近来由于联合化疗方案的改进,尤其是柔红霉素(DNR)及左旋门冬酰胺酶是近年推荐的化疗方案中关键药物,对于减少白血病的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但随着DNR等蒽醌类抗生素的应用,其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日渐被人们认识。心肌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最终形成扩张型心肌病,造成不可逆的毒性改变。我院近年来先后接诊了4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应用含有DNR化疗方案后发生扩张型心肌病伴重度心力衰竭的病例,其中3例为外院转诊患儿。1 临床资料4例患儿均通…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该院2006~2009年6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结果 6例患者确诊1例,临床诊断3例,拟诊2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肺部感染3例,肺外感染2例,真菌血症1例.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阳性3例,肺CT出现新月征或晕轮征2例,肝脏超声出现侵袭性病灶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5例治愈,1例好转后放弃治疗.结论 强烈化疗所致的严重免疫缺陷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注重经验性治疗,更强调抢先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0例重症肺炎,40例轻症肺炎患儿40例健康儿童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重症肺炎患儿血液中氧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多,清除自由基的物质活性明显下降,随衰竭器官数目增多,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显著。提示外周血液中LPO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有助于对肺炎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我院儿科近期诊治的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3例患儿,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患儿,女,8岁,因间断发热20余d,咳嗽2 d入院。入院时查体:T41℃,P125次/min,R30次/min,BP 105/75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颈部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数枚,质韧无触痛,周身无皮疹。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可闻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儿童短QT综合征首例报告及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短Q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于2006年收治的1例儿童短QT综合征患儿(患儿男,13岁,以晕厥、抽搐1次为主诉入院,既往健康)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父母两个家系的22名成员进行遗传学调查。结果查体无异常所见。体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间期240ms,QTc270ms,Ⅱ、ⅡI、avF、V4-6导联T波高尖;Holter心电图除见上述改变外,还可见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心脏彩色超声和心脏X线片未见异常;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血钾、钠、钙等离子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家系调查表明患儿母亲于12年前猝死在家中,之前曾有反复晕厥、抽搐发作史。体表心电图示Q-T间期260~280ms,T波高尖。在多次住院抢救观察期间,心电图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除患儿母亲外,其他成员均无晕厥、抽搐及猝死史,患儿父亲心电图Q-T间期380ms,其他健在者也未见Q-T间期缩短。结论短QT综合征可表现为晕厥、抽搐发作,心电图Q-T间期缩短、QTc≤300ms,心脏结构正常,可有家族猝死史。本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7.
小儿慢性腹泻病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2周的持续腹泻、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及反复感染等.这些症状互相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小儿体格与智力发育,也是小儿因腹泻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的临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检验科周莉张振华儿科胡潇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成年人的报道较多,而儿童MDS报道较少。本文对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诊治的小儿MDS22例...  相似文献   
20.
腹泻是以大便性状异常这一特殊症状命名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粪便量超过每天每平方米体表面积200mL以上即为腹泻。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儿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类,以感染性为主。根据腹泻症状持续时间将腹泻病分为3型:①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如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程一般在5~8d。②迁延性腹泻病。急性起病后,病程迁延〉2周,但≤2个月。⑥慢性腹泻病。腹泻经久不愈,病程迁延〉2个月,甚至多达数年或十余载。在小儿腹泻病中,急性腹泻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减少。急性腹泻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由于我国人民的营养和卫生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过去多由志贺菌属等引起的中毒性菌痢和中毒性消化不良已较少见。目前,小儿普遍流行的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大多病情较轻,容易治疗,且有自愈倾向。而慢性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机制复杂,防治比较困难。除腹泻外,或多或少会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重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削弱小儿防御其他疾病的能力,预后欠佳,甚至引起死亡。以下将专题讨论小儿腹泻病的诊治问题,与同行商榷。[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