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3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毛细管压力数据及物性参数等资料,对哈密拗陷中生界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出了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及裂缝等4种主要孔隙类型,对砂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本区中生界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地质因素,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必要的地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粘土矿物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汉盐湖盆地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成藏模式和油藏特征等具有特殊性,而且砂泥岩的粘土矿物组成及分布特征也不同于中国陆相淡水盆地等问题,运用x光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技术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粘土矿物种类、形态、化学成分、分布及古水介质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粘土矿物的特征主要受盐湖沉积总环境的控制,局部地区与成岩作用、构造活动和沉积物源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哈密盆地古地温梯度及有机质成熟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益群 《科学通报》1997,42(3):298-301
盆地古地温研究是盆地热演化研究的关键.盆地形成越早,演化史越复杂,则现今地温与古地温相差越大.沉积盆地的古地温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必须依据大量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和不同方法相互相比、相互验证才能较真实地恢复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场状况及热历史.1 盆地构造演化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经历了3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石炭纪~早三叠世陆内裂谷作用阶段(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期的裂谷一拗陷-萎缩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的前陆期)、中晚三叠世~早第三纪广盆形成阶段(中晚三叠世稳定~拗陷期、侏罗纪断陷-拗陷-挤压期、白垩纪萎缩期和早第三纪拗陷期)和晚第三纪~第四纪挤压型山间盆地形成阶段.三叠纪~早第三纪成为稳定的拗陷型盆地,盆地性质类似于克拉通,以盆地的整体沉降、连续沉积、断裂发育、地层展市复杂、缺乏褶皱和角度不整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姬塬油田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姬塬油田延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方法采用了染色、铸体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结果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胶结物有硅质、碳酸盐和黏土矿物,成岩阶段已达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对本区砂岩储层孔隙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早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长石的溶蚀对储层物性起重要的改善作用,以铁方解石为主的胶结物又使砂岩孔隙再度降低。结论原生孔隙的大量丧失和胶结物中次生孔隙的不发育是造成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砂岩成岩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重于宏观控制因素,强调了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构造类型以及水溶液对砂岩成岩作用的影响,并指出深入探讨成岩作用与盆地类型和大地构造位置之间的关系,运用平衡热力学或溶液-矿物平衡知识研究成岩矿物相是成岩作用研究面临的更为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立准噶尔盆地南部柴窝堡凹陷二叠系一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建立该地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层序充填模式.方法 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在研究区划分出2个盆地充填层序,5个一级层序,8个二级层序以及19个三级层序,建立起早中二叠世陆内裂谷盆地、晚二叠世一三叠纪山前拗陷、侏罗纪一白垩纪类克拉通拗陷盆地3个原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模式.结论 构造活动及物源供给是控制柴窝堡凹陷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物源距离及源区供给的沉积物类型是控制该区各个原型盆地发育时期层序内沉积物充填类型及空间堆积样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中、上三叠统含油砂岩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及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 ,分析了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含油砂岩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 ,沉积相、构造运动、地层水的性质及地温梯度等都是促成含油砂岩形成的重要因素。由此认为 :伊拉湖构造带与乌苏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 ,前者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储集性能优良 ,且经历了后期酸性地层水与燕山运动的改善 ,后者为辫状河道砂体 ,物性较差 ;两构造带距主力生油区的距离不同 ,乌苏构造带距有效生油层远 ,而伊拉湖构造带距离生烃中心近 ,油源充足 ,生储盖组合匹配 ,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易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讨论潮湿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中沼泽的沉积特征,确定沼泽的沉积模式。方法依据相标志,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法。结果潮湿扇、河流和湖泊沉积体系是焉耆盆地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它们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的小泉沟、八道湾、三工河、西山窑和头屯河期;其中的河流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较为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分为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结论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潮湿扇、河流和湖泊沉积体系富含煤层、碳质泥岩和灰黑色泥岩,各类沼泽沉积发育,从而形成了该区较为发育的扇沼-河沼-湖沼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三塘湖盆地构造-热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以新疆三塘湖盆地为例,探讨复杂叠合盆地的盆地构造.热演化历程。方法多种热指标相互印证,采用Easy舶%模型进行热史反演。结果三塘湖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海西、燕山、喜马拉雅期等多期不同构造运动的改造;盆地热演化相应划分为二叠纪的急速升温阶段, 三叠纪-早白垩世的缓慢降温阶段,第三纪至现今的基本稳定阶段;早-中二叠世地温梯度高达 4.4-5.2℃/hm,三叠纪一侏罗纪地温梯度3.12-3.93℃/hm,白垩纪以后地温梯度与现今地温梯度相差不大,2.2-2.8℃/hm。结论构造运动的发生期是盆地热体制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地温场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盆地有机质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叠纪构造层的划分及其构造特点。方法依据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关系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差异性,划分出二叠纪构造层,并对其构造格局和残留构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二叠纪沉积盖层形成后,遭受晚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央拗陷带残余二叠纪地层中宽缓褶皱和冲断构造组合的发育;在遭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后,残余的二叠纪构造层在盆地中表现为西南部残余厚度大,东北部残余厚度小的现今构造格局。结论二叠纪构造层具有残留盆地的特征,主要含油层分布在条湖凹陷的西南缘和马郎凹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