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手掌部动脉的微型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人上肢标本30例,经肱动脉注入遮光色素,作手部动脉造影,然后制成连续的断面标本并摄影。应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测量并三维重建动脉网。在各断面解剖追踪予以印证。手掌部的动脉由掌浅、掌深和掌背3个层次构成支架。在桡、尺方向上有3条大吻合支,掌、背方向上有3组吻合带,从而形成以掌深弓为中心的在三维空间6个方向都有动脉支连通的立体网络系统。在横断面上的配布型式,按主支的排列位置,在腕掌部可分四型,在掌中部和掌指部可各分为三型。根据动脉支的来源、口径、供区和吻合情况,讨论了腕掌、掌中和掌指3个部位的血供特点以及断掌再植时吻接动脉选择的主与次。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描述虚拟现实的概念、组成和特性,分别阐述虚拟现实在血管介入放射学和非血管介入放射学上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前景良好,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解剖学家、解放军总后勤部“一代名师”、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一级教授何光篪,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4月16日凌晨1点30分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何光篪教授毕生倾心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科研事业,着重致力于人才培养和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用初步建立的三维模型确定二维断层图像感兴趣结构像素坐标的方法.方法:通过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绘制断面图像,使用可视化工具包VTK的移动立方体表面重建算法,在VC++6.0的编译环境下对其进行三维重建以及立体显示.用自行开发的坐标转换处理程序对三维模型上提取的坐标值进行处理,计算断层图像相应结构的像素坐标.结果:建立了一个表面带有S型凹槽的三维模型,通过计算三维模型上凹槽结构的一系列坐标,得到二维断层图像上相应结构的像素坐标点.结论:本研究以VTK重建的三维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利用已建成的三维模型来指导二维断层图像结构定位的方法,为人体复杂结构的分割与修正以及某些在二维断层图像上无法识别的结构的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肝脏超声是超声影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建立在中国可视化人体基础上的虚拟肝段模型具有操作简便、人机交互性好、清晰显示肝脏超声任意切面上的肝裂和肝段等优点,有助于医学生和临床医师学习和掌握超声图像上肝内解剖结构,包括各个肝段和肝裂的准确位置,为肝脏超声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脑可视化平台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数字人脑可视化平台.方法 选取中国可视化人(Chinese visible human,CVH)的脑部切片图像,在Windows平台上以Visual C++为开发工具,结合可视化类库VTK,进行数字人脑可视化平台的框架构建、摹于MarchingCube(MC)算法的三维重建及基于3D Widget的三维模型交互式虚拟削切等可视化展示.结果 建立了数字人脑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多值面绘制和体绘制重建、精确的交互式三维剖切、任意方位虚拟切片的动态观察及三维场景渲染参数动态设置等多种功能.结论 数字人脑可视化平台能真实展示人脑的解剖特征,可为人脑解剖教学和脑外科手术计划制定等各种临床应用提供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7.
颞骨内部结构众多而精细 ,位置重叠 ,方向各异 ,是人体最复杂的解剖区域之一。由于断面切片技术的限制 ,迄今为止仍缺乏与 HRCT、MRI扫描图像相对应的薄层断层解剖资料。在 CT、MRI等二维图像上难于反映颞骨内各结构的空间关系 ,根据二维影像来想象各结构的空间关系 ,往往难于形成准确的印象。本实验采用生物塑化技术 (plastination) ,在横断、冠状及矢状位三个方位上 ,将人体颞骨制作成片间距 1.5 mm、厚度 1.2 mm的薄层断面标本 ,分别在肉眼及显微镜下对各层进行观测记录 ;利用我们与清华大学开发的计算机三维重建系统。在 SGI工作…  相似文献   
18.
真空浸渍是生物塑化技术的重要步骤 ,浸渍彻底与否是标本塑化成功的关键。真空浸渍是指在低压或真空状态下 ,易挥发的中间剂气化后形成气泡从组织细胞内移出 ,组织内形成负压 ,同等量的粘稠度高的、分子量大的塑化剂则进入组织细胞内填补 ,由于中间剂移出留下的空间 ,使塑化剂与器官内部各个结构密切连接[1] 。如果塑化剂不能完全或大部分占据组织细胞中间剂的位置 ,那么标本内就会有空隙 ,塑化剂就不能起到对组织结构的包埋作用 ,势必造成器官内部多个组成结构之间结合松散 ,甚至脱落 ,从而导致失败。现将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改进措施作简…  相似文献   
19.
游箭  张荣萍  胡鸿  张绍祥  谭立文  陈伟  陆明 《西部医学》2011,23(8):1563-1565
目的描述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的影像学、薄层断面解剖学特征,探明穿刺出血并发症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3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图像和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腰段薄层图像中的腰椎间盘周围血管及其与后外侧穿刺入路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腰椎间盘周围血管及其与后外侧穿刺入路关系的影像学、薄层断面解剖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发现对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显示以薄层断面最优,MRI次之,CT最差。虽然后外侧穿刺入路安全三角是比较安全的区域,但有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等血管结构通过。结论经过对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影像断面和薄层断面图像进行对照观察,发现后者能提高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细微结构CT及MRI的影像确认率。薄层断面解剖进一步证实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是穿刺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中华医学会、中国科协和民政部批准,"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于2011年5月21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数字医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