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以MSCT增强扫描为基础,探讨岩下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IPS)的解剖行程和形态学表现,为经IPS静脉途径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120例患者行CT脑静脉成像(CTV),通过连续断面观察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以第2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中的相关薄层解剖断面为参照,对IPS的位置、形态、大小、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IPS起始部、垂直部和水平部、出颅部以及颅外段在CT薄层横断面上均能得到连续显示,与薄层解剖断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IPS起始部与海绵窦后上部无明确界限,两侧借基底静脉丛(BVP)相互交通,其宽度左侧为(7.88±1.83)mm,右侧为(8.42±1.87)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左侧为(2.90±0.83)mm,右侧为(2.90±0.71)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S垂直段、出颅段为均匀强化的管状结构,垂直段直径左侧为(1.87±0.82)mm,右侧为(2.08±0.60)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颅段直径左侧为(1.96±0.74)mm,右侧为(1.95±0.68)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够准确显示IPS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是评价IPS解剖行程和形态学变化的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72.
基于VTK的数字肠道可视化和位置映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表面重建三维数字肠道和肠道位置映射模型。方法利用第2套中国虚拟人数据集的彩色断面图像手动分割出肠道,再在VC 环境下借助可视化工具包VTK进行表面重建和肠道相对位置映射功能实现。结果系统的实现功能包括:①虚拟人体肠道的面绘制,其中实体颜色、透明度、背景颜色、网格删减系数、表面平滑次数和光线效果等参数可以设定,以达到不同的面绘制效果。②具有旋转、平移、缩放和正交视图等方便的交互式操作。③从三维空间坐标到肠道相对位置的映射。结论此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可应用于肠道内的定位,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辅助的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73.
基于数字化可视人的医学图像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应用于临床影像设备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案和程序代码。方法通过数字化可视人体分割数据与标准DICOM3.0数据格式的转换,对中国可视化人的彩色分割图像与CT图像进行融合。结果建立了一套符合临床放射治疗系统数据要求的标准DICOM3.0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源女性盆腔数据。结论为妇科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勾画、治疗方案优化和剂量评估提供了具有重要器官分割特性的数字模拟计算模型,有助于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人脑皮质脊髓束三维概率图及其可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形态及个体变异,确定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 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 b=1000 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在彩色FA图上根据不同纤维方向轮廓勾画出皮质脊髓束的轮廓(在大脑脚以及内囊后肢的蓝色区域),将其作为ROI进行纤维概率追踪得到皮质脊髓束概率图.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然后根据其配准参数文件将各个体皮质脊髓束转换到标准空间,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的可重复性及个体变异 .结果 皮质脊髓束在MNI标准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广,左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58 到 1, Y坐标为 20 到 -56,Z坐标为 -20 到 80; 右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 2 到 54,Y坐标为12到-51, Z坐标为 -20 到 76.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在内囊处最高,右侧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左侧皮质脊髓束平均体积 (57 416.67±1944.56)mm3,右侧平均体积(54 421.58±1232.43)mm3.结论 应用 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坐标,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提供直观可信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76.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MRI对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冰冻断层切片技术,将30例侧踝、距下关节制成4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斜横断位)的薄层断层标本,观察各韧带在各方位上的出现范围及其附着、走行与毗邻关系。结果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距腓前韧带在横断位,跟腓韧带在斜横断位,距腓后韧带在冠状位,颈韧带在冠状位,距跟骨间韧带在矢状位断面上,为最佳观测方位,并提出了各韧带在断面上的辨认标志。结论 依据辨认标志和选择合适的观测方位有助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在断面标本上的观测。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数字化虚拟解剖系统有效地解决解剖学教学中面临的标本奇缺、标本破坏、教学环境限制等众多问题。方法: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CVH),联合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数据分割、计算机三维重建、模型平滑贴图和软件系统构建开发,构建了中国首套基于真实人体数据的虚拟解剖系统。结果:该虚拟解剖系统包括断层解剖、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模块,提出了新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使医学生和低年资医生能随时随地进行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甚至神经解剖学等多项课程的学习以及临床手术培训。结论:该软件系统操作环境舒适,无福尔马林等有害物质的吸入,能充分保障解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员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能带来新的一轮解剖学教学革命。  相似文献   
78.
褥疮多由于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机体功能障碍、感觉迟钝、疾病迁延等导致[11。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对28例褥疮患者采用术泰舒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为临床MRI诊断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低温冰冻技术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 ,将踝、距下关节制成 3 .5mm厚的薄层断层标本 ,并与该区的磁共振图像相对照。结果 :距腓前韧带在轴位 ,跟腓韧带在冠状位和斜轴位 ,距腓后韧带在四个方位 ,颈韧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 ,距跟骨间韧带在冠状位、矢状位和斜轴位 ,伸肌下支持带浅束在冠状位和矢状位 ,中束和深束在冠状位 ,能清楚观察各韧带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论 :在MRI上能清楚显示踝、距下关节外侧区的各条韧带。  相似文献   
80.
岩下窦薄层断面相关解剖与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连续薄层断面显示IPS的形态、走行以及与颈内静脉的关系,为影像断面解剖学研究提供对比参考依据.方法:6例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后,以解剖位放于容器内,在-30℃以下低温状态冰冻保存1周后逐层铣切,头颅连续薄层断面厚度间距为0.1~0.25 mm.获取数宁图像,将岩下窦、颈内静脉、岩上窦、海绵窦、基底静脉丛等结构分割定义行三维重建.结果:IPS为完整的静脉结构.其起始部并无明确的界限,在IPS沟内向外下方走行,借BVP与对侧交通.在岩枕裂内IPS可分为2支或3支出颅,舌下神经静脉汇人髁前静脉丛,再以不同形式与IPS汇合或融合.IPS汇入颈内静脉或颈静脉球部位高低不同,4侧汇入颈静脉球,其余汇入颈内静脉.结论:在薄层切片图像上能够准确显示并追踪IPS的行程和变异,能够完成较为清晰的三维重建图像,有利于该重要结构的断层影像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