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生物科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云南松林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随着野生食用菌的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者于2000-2004年夏,对滇中及其邻近地区云南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作者共采集、鉴定标本457号,并对他人采自云南松林下的152号馆藏标本也进行了重新鉴定,共统计野生食用菌27科39属147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市场上出售的采自云南松林下的野生食用菌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共收集、鉴定标本167号,计21科33属97种(含变种、变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记录云南松林产野生食用菌共计27科43属211种(含变种、变型),野生贸易真菌有23科35属111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的种数最多,包括红菇属(Russula)32种,乳菇属(Lactarius)1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5.17%和8.06%;牛肝菌科(Boletaceae)占第二位,有41种,占总种数的19.43%。其次是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7种,占总种数的8.06%。丛枝瑚菌科(Ramariaceae)有11种,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11种,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9种,三者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21%、5.21%和4.27%。在这些类群当中,红菇属、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乳牛肝菌属(Suillus)、枝瑚菌属(Ramaria)、口蘑属(Tricholoma)、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和革菌属(Thelephora)的30余种真菌为云南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种数的47.50%。作者呼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并加强研究,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于富强  肖月芹  刘培贵 《生态学报》2007,27(6):2325-2333
2000年至2005年,调查了滇中及其附近云南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态分布,共采集、鉴定标本834号,计有27科39属211种(含变种、变型)。结果表明,红菇属(Russul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乳牛肝菌属(Suillus)、口蘑属(Tricholoma)、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为云南松林下的主要外生菌根菌类群。它们的发生与分布受到气候(如:气温和降水)、植被(如:林龄、林地郁闭度和草本植被)、地形特征(如:海拔、坡向和坡度)、土壤条件(如:pH值、地表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等)和人为干扰(比如:商业化采集、林木采伐、火烧和地表物清理)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为如下:(1)5a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的分布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其中以每年1、2、3月份的物种多样性为最低,雨季期间急剧增加,至中夏和秋末达到顶峰,种类最为繁多。(2)在海拔1500~2100 m,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种类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至顶峰后,又呈缓慢下降趋势。海拔因素不但对其物种多样性,而且对于类群的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定的类群往往发生在特定海拔范围。(3)随着云南松林龄的增加,外生菌根菌呈现由少至多的演替过程。外生菌根菌多样性随云南松林生长而逐渐增加的演替方式,可能与宿主光合作用产物、根部分泌物和土壤条件的逐渐变化有关。(4)人类干扰是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和类群组成的主要负影响因子。大规模的商业化采集可破坏或枯竭地下菌丝体,打破各物种之间的竞争平衡,减少孢子释放影响资源再生能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子实体的产生。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趋势会随林木砍伐和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加剧。地表枯枝落叶层与杂草密度也会影响子实体的产生,其中枯枝落叶层的厚度与云南松外生菌根菌子实体的发生呈负相关性,而被紫茎泽兰覆盖的云南松林地内也很少会发现相应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就滇中一带云南松林进行了多次调查,共采集、鉴定标本130余号;从中选取13科, 19属, 33种真菌进行了菌种分离、培养的研究。选用并修改4种培养基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的比较,结果共有11科, 17属, 25种真菌分离获得成功,成功率高达75.8%, 4种培养基的分离成功率依次为36.4%、63.6%、33.3%和57.6%。其中,修改PDA培养基和松针、玉米培养基较适宜于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分离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与红汁乳菇L.hatsudake子实体内可培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为后期细菌与乳菇的相互作用研究奠定基础。利用传统平板法分离培养乳菇子实体内的细菌,进行16S r DNA片段的扩增和测序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从松乳菇中获得66株细菌,红汁乳菇中获得48株细菌。松乳菇子实体内细菌隶属于3个门6个属10个种,其中变形菌门的γ-变型菌纲为优势类群,占细菌总数的77.28%,β-变形菌纲的Pandoraea和拟杆菌门的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分别占细菌总数的12.12%和10.6%。红汁乳菇子实体内共分离、鉴定出细菌3个门7个属7个种,其中变形菌门中的γ-变型菌纲为优势类群,占细菌总数的77.09%,厚壁菌门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拟杆菌门的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分别占细菌总数的14.58%和8.33%。松乳菇与红汁乳菇子实体内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其中荧光假单胞菌Psedomonas fluorescens和美洲爱文氏菌Ewingella americana为优势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