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云南松林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随着野生食用菌的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者于2000-2004年夏,对滇中及其邻近地区云南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作者共采集、鉴定标本457号,并对他人采自云南松林下的152号馆藏标本也进行了重新鉴定,共统计野生食用菌27科39属147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市场上出售的采自云南松林下的野生食用菌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共收集、鉴定标本167号,计21科33属97种(含变种、变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记录云南松林产野生食用菌共计27科43属211种(含变种、变型),野生贸易真菌有23科35属111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的种数最多,包括红菇属(Russula)32种,乳菇属(Lactarius)1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5.17%和8.06%;牛肝菌科(Boletaceae)占第二位,有41种,占总种数的19.43%。其次是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7种,占总种数的8.06%。丛枝瑚菌科(Ramariaceae)有11种,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11种,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9种,三者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21%、5.21%和4.27%。在这些类群当中,红菇属、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乳牛肝菌属(Suillus)、枝瑚菌属(Ramaria)、口蘑属(Tricholoma)、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和革菌属(Thelephora)的30余种真菌为云南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种数的47.50%。作者呼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并加强研究,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贵州毕节野生大型经济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毕节地区野外调查,采集并鉴定标本437份,共计发现野生大型经济真菌31科52属100种(含变种、变型),加上文献记载的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共有44科86属187种.种类最多的为红菇科(Russulaceae)真菌,共34种,占全部种数的18.2%;第二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有17种,占全部种数的9.1%.蘑菇科(Agaric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并列第三,分别有14种,各占全部种数的7.5%.在所有野生大型经济真菌中,食用菌141种,药用菌46种;木本植物外生菌根真菌96种,占总数的51.3%;88种为腐生菌,2种为寄生真菌,1种为虫生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在毕节大型真菌种类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以上,对维持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真菌在不同海拔、林型和季节的分布规律:野生大型经济真菌的种类随海拔不断增高而逐渐减少,但是当海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真菌的数目又趋于稳定;7-8月和9-10月是菌类生长的主要时期;不同林型真菌种数排序为华山松与茅栗的混交林>山茶、水杉和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百里杜鹃天然林.农贸市场出售的种类仅16种,占8.6%,表明当地真菌的开发应用潜力尚待挖掘.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共有23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16目48科94属,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陀螺菌科(Gomphaceae)和鹅膏科(Amanitaceae)7个优势科的种数较多,分别含37、22、18、17、16、11和10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中包括药用菌59种、食用菌97种和毒菌35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有虫生菌1种、木生菌52种、土生菌39种、外生菌根菌141种.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温湿度、林下光照及林龄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不同月份、郁闭度和林型条件下,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优势类群都出现不同的分布特点.6月份木生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8月份和9月份外生菌根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在郁闭度60%~70%条件下,以多孔菌科和小菇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70%~80%的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多孔菌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80%~90%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牛肝菌科种类为主.在中龄林中大型真菌的种数多于幼龄林,其中,红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和陀螺菌科种类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均有分布;鹅膏科种类只分布在中龄林中.根据调查结果,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采用随机调查法对该区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40科88属180种,其中子囊菌门2科4属10种,担子菌门38科84属170种;(2)优势科为多孔科、牛肝菌科、红菇科、侧耳科和口蘑科,共计93种,占总种数的51.67%;(3)优势属为红菇属、牛肝属、云芝属、香菇属、小孔菌属、马勃属,共计38种,占总种数的21.11%;(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成分(72.72%)、泛热带成分(15.91%)、北温带成分(10. 23%)和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4%);(5)从种的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种(53.3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1.67%)、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11.11%)、北温带分布种(10.00%)、东亚分布种(3.33%)、中国-日本共有种(3. 33%)、中国特有种(2. 78%)、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1. 67%)、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1. 11%)、欧亚大陆分布种(1.11%)及温带分布种(0.56%) 11个分布类型。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与优先保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保育的研究报道。山东省为经济真菌资源大省,但是对于大型真菌濒危物种评价与保育研究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山东省共发现大型真菌64科166属435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野生食药用真菌182种,隶属于39科,80属,其中食用菌123种,占总种数的28.28%,药用菌90种,占总种数的20.69%,其中野生贸易真菌有60种,占总种数的13.79%,占食用菌总数的48.78%,如:白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icola、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atic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亚绒白乳菇Lactarius subvellereus、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白蜡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fraxinea、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黏盖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长根干蘑Xerula radicata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大型真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建立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评价和优先保育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个评价层次的目标权重。对分布在该地区的175种物种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育物种进行了评价,最终获得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珍稀物种的濒危等级(V1≥0.650,濒危种;0.650≥V1≥0.550,为脆危种;0.550≥V1≥0.440,敏感种;0.440≥V1,安全种)和优先保护级别评价标准(V1≥1.900,一级保护;1.900≥V1≥1.700,二级保护;1.700≥V1≥1.600,三级保护;1.600≥V1暂缓保护),结果发现该地有濒危种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0.92%,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脆危种3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82%;敏感种74种,种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7.01%;安全种6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4.48%。一级保护物种有7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1%,其中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等4个种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药用菌,其中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是外生菌根菌,尚不能够人工栽培;淡玫瑰红鹅膏Amanita pallidorosea、淡紫鸡油菌Cantharellus amethysteu、中国十字孢Crucispora sinensis、山东粉褶菌Entoloma shandongense是中国特有种和该地区特有种;二级保护物种有25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5.75%;三级保护物种有3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物种总种数的7.59%;暂缓保护物种有110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25.29%。通过此项研究了解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物种的生存状态,对大型真菌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东南岭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共有62种(占总种数的18.7%);第二为口蘑科共有42种(占总种数的12.7%) ; 第三是红菇科共28种(占总种数的8.6%).含10种或以上依次为牛肝菌科(20种)、伞菌科 (19种)、鹅膏科(15种)、炭角菌科(15种)、麦角菌科(13种)、粉褶蕈科(12种)和丝膜菌科(11种).种数(包括种下单位)10种以上的属有6属(占总属数的4.4%)共有种类77种(占全部种数的23.3%),它们依次是红菇属Russula(18种)、鹅膏属Amanita (14 种)、虫草属Cordyceps(13种)、炭角菌属Xylaria(11种)、粉褶蕈属Entoloma(11种) 、乳菇属Lactarius(10种);种数(包括种下单位)2~9种的属有54属(占总属数的39.7 % );仅含1个种的属有76属(占了总属数的55.9%).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①广布成分(62.5%)、②泛热带成分(16.2%)、③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2.2%)、④热带亚洲 -热带非洲成分(0.7%)、⑤北温带成分(15.4%)、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1. 5% )、⑦东亚-北美洲成分(1.5%).表明了南岭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属是以广布成分为主(62.5%),其中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秦岭药用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积累秦岭山区药用真菌资源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该地区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前提。此次研究采用野外踏查、室内查对标本和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秦岭山区药用真菌种质资源及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秦岭共有药用真菌196种,其中隶属于39科90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4科,共107种,占全部种数的54.59%,分别为多孔菌科、红菇科、口蘑科和马勃科;含5种及5以上的属有8属,共5 9种,占总种数的30.09%,依次为红菇属、乳菇属、栓菌属、木层孔菌属、鬼伞属、马勃属、粘盖牛肝菌属、秃马勃属;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划分为广布成分(67.78%)、泛热带成分(4.44%)、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59%)和北温带成分(26.67%)4个分布型,其中以广布成分为主,表现典型温带区系特征。从其药理作用上分析,主要有抗癌、抗菌消炎、舒筋活络、止血、调节免疫力、养胃、补益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野生贸易真菌资源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野生贸易真菌即市场上出售的野生真菌,云南的野生贸易真菌资源十分丰富且长期以来受到关注。但以往对于这一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研究较为缺乏。本项目通过市场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自1997-2001年连续4年对云南野生贸易真菌从种类、地理分布、季节变化、基于贸易量的优势度评价和经济价值5方面进行研究。云南野生贸易真菌已知共64属207种(含变种、变型),以担子菌中的牛肝菌属(Boletus)、口蘑属(Tricholoma)、鸡Chong菌属(Termitomyces)、革菌属(Thelephora)、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丛枝瑚属(Ramaria)为主,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和较强的地区特有性。尽管具有人为选择的因素,但云南野生贸易真菌仍表现出较强的地理分布特异性:滇南地区包含较多的热带种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而滇西北则具有较强的温带高山、亚高山性质,滇中、滇西南等地表现出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特征。以上各地区既有各自的代表种类,又通过某些过渡类群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各个种贸易量的相对大小即优势度将贸易真菌分为4个等级,其中的优势Ⅰ级和优势Ⅱ级为主导种类。云南贸易真菌中约近90%的种类为食用菌,5%为药用菌,另有约7%为有毒种类。对每一种贸易真菌的经济价值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2014-2016年间, 对大小兴安岭地区伞菌和牛肝菌类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等进行了研究。对野外采集的3,363份标本整理鉴定, 共鉴定出661种(包括变种), 隶属于1门4纲18目61科180属。其中食用菌185种, 药用菌92种, 有毒菌110种。区系组成上, 含有10种及以上的优势科有16科, 共计519种, 占大小兴安岭地区伞菌和牛肝菌类总科数的27.87%, 总种数的78.51%。含有10种以下的共有45科, 而种数仅为142种, 占总种数的21.48%, 在本区系中为从属地位。含有5种及以上的优势属有29个, 占总属数的16.11%, 共计412种, 占总种数的62.33%。物种的地理区系组成上主要以北温带分布种、世界广布种和欧亚大陆分布种为主, 其中北温带分布种216种, 占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32.68%; 世界广布种167种, 所占比例为25.26%; 欧亚大陆分布种161种, 所占比例为24.36%。  相似文献   

10.
大型真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为人类提供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该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评估, 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132份。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证据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36种大型真菌, 隶属于2门6纲18目56科107属, 其中15种属于子囊菌门, 221种属于担子菌门。为方便统计, 将大于等于10个种的科定为优势科, 大于等于5个种的属定为优势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蘑菇科、多孔菌科和丝膜菌科, 每个科所包含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8.90%、7.20%、5.93%和4.24%, 共计62种。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鹅膏菌属(Amanit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马勃属(Lycoperdon)、小皮伞属(Marasmius)等11个属, 共包含79个种, 占总种数的33.48%。对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评价的结果显示, 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66种、药用菌35种、有毒菌36种和食药兼用菌26种。研究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 优势科和优势属中最为丰富的分别是红菇科和红菇属(Russula), 具有经济价值的菌达127种, 为食用菌的引种驯化、药用菌开发利用亦或有毒菌鉴别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1.
安徽黄山属于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2018-2020年对该区的大型真菌展开了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子实体形态特征检索比较对获得的标本进行鉴定,并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属级地理区系成分、经济真菌和特有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地区共发现大型真菌421种,隶属于9纲19目72科200属,其中包含食用菌68种,药用菌31种,毒菌39种,特有种66种。优势科有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10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金牛肝菌属Aureoboletus、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裸脚伞属Gymnopus、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栓孔菌属Trametes、丝膜菌属Cortinarius、灵芝属Ganoderma和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 14属。对黄山大型真菌属级地理成分分析发现该区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6.5%),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5%)和泛热带成分(10.5%)。本研究表明黄山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世界广布成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高巍  黄晨阳 《菌物学报》2021,40(8):1938-1957
菌根食用菌是一个未被合理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类群。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本名录共收录532个中国菌根食用菌分类单元,它们隶属于28科62属,包括子囊菌门的39个分类单元以及担子菌门的493个分类单元。其中红菇科和牛肝菌科种类最丰富,红菇属、乳菇属、枝瑚菌属、蜡伞属、乳牛肝菌属、口蘑属、块菌属、牛肝菌属、鹅膏菌属和丝膜菌属是我国菌根食用菌的代表属。本研究揭示了我国菌根食用菌的多样性,并对我国菌根食用菌持续发展给予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摸清白族野生食用真菌资源的物种多样性、资源利用特征。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洱海地区白族主要野生食用真菌资源进行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白族传统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共有2门5纲14目47科73属151种;包括3个优势科珊瑚菌科(Clav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7个优势属包括木耳属(Auricularia)、鹅膏属(Amanita)、枝瑚菌属(Ramaria)、蚁巢伞属(Termitomyces)、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和红菇属(Russula);统计的野生食用菌有6种生态类型,以外生菌根菌为主,共96种,占种总数63.58%;传统食用的烹调方法包括炒、煮、炖、煎、凉拌、腌制等10种,用炒或煮的烹饪方式最多,有142种,占种总数94.04%;食用类别包括蔬菜、食疗、调料、饮品,其中作为蔬菜食用的野生菌种类最多,有145种;采菌季从4月持续至11月,7~8月是旺季,采菌周期长并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结论:洱海地区白族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调查发现,福建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资源有31科41属85种7变种。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有5属18种1变种,占总种数的20.7%;种类最多的属是悬钩子属,有11种,占总种数的12.0%;6种以上的大科有蔷薇科、壳斗科、桑科、葡萄科4科,共50种,占总种数的54.3%。开发潜力较大的种类主要有枳椇、南酸枣、乌饭树、构树、胡颓子、多花山竹子、金樱子、地菍、三叶木通和壳斗科栲属、蔷微科悬钩子属、葡萄科等种类。文中列出所有92种(含变种)野生果树的学名、性状、果期、果实用途及适生生境,并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种子植物134科715属1 795种153变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4属31种.在科级水平上,少种科最为丰富,达62科,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6.27%,分布20种以上的大型科虽只有28科,但所含种数达到1 319种(含变种),是该区种子植物的主导成分.在属级水平上,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最多,两者含1 568(含变种)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79.56%.该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类群、孑遗植物和原始类群丰富;变种丰富,分化水平较高;科的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热带性质,而属的分布类型却以温带分布为主,反映出热带亚热带与温带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临城县小天池森林风景区有苔藓植物27科、71属、156种(包括11变种、1变型、1亚种)。其中含10种以上优势科按种数多少依次为丛藓科Po 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灰藓科Hy pnaceae、青藓科Brachy theciaceae、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和提灯藓科Mniaceae。初步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计有85种,占总种数的59.44%),其次是东亚成分(共计有22种,占总种数的15.39%),而各类热带成分仅有2种。数据说明临城小天池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文中对该区系的特点及成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省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已知山西省苔藓植物共52科、150属、430种(含10变种1亚种1变型),优势科(9种以上)有11科,优势属(5种以上)有21属,其中第一大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含26属、107种,扭口藓属(Barbula)为第一大属,含25种.分析区系成分可知,山西省苔藓植物包括8个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占优势(222种,占总种数的56.21%),其次为东亚分布类型(63种,占总种数的15.95%),表明山西省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野生食用真菌种类及生态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野生食用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已知657种,132属,41科。其中担子菌620种,占总数的94.4%,子囊菌37种,占5.6%。有过栽培记载和试验或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的约80种,32属,18科。目前大量人工栽培的约22种。上述食用真菌按其种数多少主要包括在白蘑科Tricholomataceac,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侧耳科Pleurotaceae,珊瑚菌科Clavari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喇叭菌科Cantharellaceae,齿菌科Hydn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依繁殖生长的基物为主,将我国野生食用真菌的生态习性划分为五类。木生菌138种,粪生菌9种,土生菌128种,虫生菌12种,菌根真菌352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型高等真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在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及生态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进行筛选和确定。在多年的野外考察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植物和动物关键类群的划分原理及方法,结合高等真菌的特点将大型高等真菌划分为3种类型:濒危类群、重大科学价值类群和重要经济类群。其中,濒危类群指在近年的考察和报告中发现的数量急剧减少或由于过度的采集资源明显受到威胁的种类,其中有虫草属(Cordyceps)的中华虫草(C.siaensis)、块菌属(Tuber)的中华块菌(T.sinense)、假下陷块菌(T.pseu—doexcawatum)、喜马拉雅块菌(T.himalayense)、革菌属(Thelephora)的干巴菌(T.ganbajun)、口蘑属的松茸(Tricholoma matsuatke)及其近缘种和蒙古口蘑(T.mongolicum);重大科学价值类群指在真菌系统演化或与动、植物和其它真菌协同进化中的一些重要类群,或在应用研究领域具重要价值的类群,如鸡Zong菌属(Termitomyces)、鹅膏属(Amanita)、腹菌与伞菌的过渡类型如地红菇属(Macowanites)、粉褶包属(Richoniella)、轴腹菌属(Hydnangium)、腹牛肝菌属(Gastroboletus)等、牛肝菌类中的一些特殊单种属和寡种属如圆花孢牛肝菌属(Heimiel-la)、圆孔牛肝菌属(Gyroporus)等;重要经济类群指广为利用的食用菌、药用菌和外生菌根菌,其中主要有虫草属的中华虫草、块菌属的中华块菌、鸡Zong菌属盾尖鸡Zong菌(T.dypeatus)、鸡Zong菌(T.ewrhizus)、球形鸡Zong菌(T.gtoulus)、口蘑属的松茸群及蒙古口蘑、牛肝菌属(Bolaus)的美味牛肝菌(B.edulis)、小美牛肝菌(R.speciosus)、茶褐牛肝菌(B.brunneissimus)等,乳菇的红汁乳菇(L,hatsudake)、松乳菇(L.deliciosus)、多汁乳菇(L.volemus)、红菇属的变绿红菇(R.vir-escens)、蓝黄红菇(R.cyanoxantha)、鹅膏属的红黄鹅膏(A.hemibapha)、隐花青鹅膏(A.mang-iniana)、灵芝属(Ganoderma)的灵芝(G,lucidum)及紫芝(G,sinense)、竹荪属(Dictyophora)、豆马勃属(Pisdithus)的一些种。这些种由于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受到过度的采集,故往往与濒危的种类一致。关键类群的筛选与提出为大型高等真菌的研究、应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滦河上游地区藓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琳  赵建成  边文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671-1676
于2001~2005年在滦河上游地区共采集藓类植物标本1 810份,并对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地区共有藓类植物27科75属175种1亚种12变种2变型,分别占全国藓类植物科、属、种(含种下分类单位)总数的41.54%、18.16%和7.74%.其中,河北省藓类植物新纪录6种1变种.该地区的优势科为丛藓科、柳叶藓科等6科,优势属为真藓属、青藓属等11属.该地区藓类植物可划分为10种区系成分,北温带成分居各种区系成分的首位,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4.42%,东亚成分次之,占13.50%.该区系中温带性质的的种共计158种,占整个区系总种数的83.16%,而热带性质的种仅5种,显示了该地区藓类区系显著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