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医药卫生   12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71.
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中有酸的使用,并有醋制入肝经血分等理论,然却未见碱的使用,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因此本文就碱性辅料(主要指无机碱,也包括碱性氧化物、碱式盐等)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一、古代对碱的认识和应用在我国古代就知道用烧贝壳的方法,取得氧化钙,称之为“蜃灰”,亦从烧草木灰中而得钾草碱,并用于驱除潜伏在屋角墙隙的虫类。如《周礼·秋官·司寇》记载“赤发氏掌除墙室,以蜃灰攻之,以灰洒之,凡隙室除其狸虫。意为除虫先撒蜃灰,再洒植物  相似文献   
172.
辅料对丹参颗粒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甘露醇等5种不同辅料用于流化床一步制粒制备中药丹参颗粒,评价不同颗粒的性质.方法 以平衡吸湿速率、流动性、粒径分布、脆碎度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辅料对丹参颗粒的影响.结果 以甘露醇为辅料制得的丹参颗粒的平衡吸湿速率、流动性、粒径分布和脆碎度均优于其它辅料.结论 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以甘露醇为辅料制备的丹参颗粒最好.  相似文献   
173.
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顾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自1957年建院以来对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特别对如下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缓释/控释系统、透皮吸收系统、靶向给药系统、静注乳剂、气雾剂、栓剂、辅料和药用器械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4.
本文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卡托普列片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浓度在8~24μg/ml成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10-3+1.858×10-2Xγ=0.9999,回收率为:99.60%。RSD=0.32%.(n=5)。  相似文献   
175.
苏作林 《中药材》1989,12(6):29-30
硫磺传统的炮制方法以豆腐为辅料,中国药典85年版收载,硫磺炮制与豆腐之比为1∶2。有的书籍记载为等量,并加水漂1~2天。不仅辅料用量不同,且炮制方法有异。为此,本文对硫磺炮制的辅料用量及水漂问题进行了实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实验材料材料硫磺购自贺县医药公司;豆腐购于副食品店。三氧化二砷、氯化亚锡、溴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醋酸铅均为AR。  相似文献   
176.
漫反射光谱法研究维生素C与片剂辅料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  殷恭宽 《药学学报》1988,23(2):152-158
漫反射是一束光射到一定厚度的不透明不光滑固体表面上,光被部分吸收和部分散射后,向各个方向的反射。反射光的分数称为反射率。测定反射率时一般与某种白色粉末(例如硫酸钡)相比较,测得的反射率为相对反射率。以相对反射率对波长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漫反射光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分析我院使用注射剂的辅料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我院注射剂说明书,对辅料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辅料的类型、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我院有注射剂387种,其中188种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了辅料一项。常用辅料包括磷酸及磷酸盐、氢氧化钠、甘露醇等。结论临床用药在考虑活性成分的同时,还要关注药物所用辅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8.
陈斌  魏明春 《上海医药》2010,31(6):272-274
目的:提高法莫替丁片颗粒中间体的含量,并将分析、解决过程应用到其它产品。方法:通过系统的原因分析,确定是处方设计及制粒工艺参数的问题,通过小样试制来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两大问题的解决,最终颗粒含量达到了95%的预期目标。结果:通过处方设计及制粒工艺参数两个主要问题的解决,法莫替丁片最终的颗粒含量基本可以达到96.5%。结论:通过对法莫替丁片制粒工艺的改进,使颗粒流动性和可压性获得较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中间体含量,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此制粒工艺的改进还可推广至其它产品。  相似文献   
179.
龚凤阁 《天津药学》2010,22(5):57-59
近些年来,缓控释片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缓控释制剂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今缓控释制剂、类型及相关辅料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当今缓控释片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0.
霍务贞  李大炜  朱盛山 《中国药房》2010,(39):3742-3744
目的:探讨古代中药丸剂赋形剂的使用和意义。方法:对几个古代方剂的处方组成、制法和用法,以及对目前仍在使用的蜜、糊、水性液体3种辅料在古代丸剂中的使用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古代丸剂中使用的辅料大部分既是药物成分,又是辅料,同时可影响制剂的成型和生物有效性。结论: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至今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剂型。在积极采取新技术开发的同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制剂工艺诸如选药、炮制、煎煮等环节的精华,力求使丸剂的使用符合中医药理论和贴近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