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硫氢化钠为原料,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相转移催化剂、pH调节剂、水解抑制剂等影响反应的因素,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35%硫氢化钠溶液质量比为1∶0.85,反应温度65℃,反应压力0.05MPa,反应时间9.0h,在该条件下产物收率达95.2%。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产物纯度可达99.5%以上。  相似文献   
62.
以廉价的肌苷为原料,经过糖基的乙酰化和嘌呤碱基6位羰基的氯代,得到2',3',5'-三-O-乙酰基-6-氯嘌呤核苷,然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三氟乙酸酐和四丁基硝酸铵的作用下,在嘌呤2位引入硝基。最后在HCl/Et OH溶液中,完成脱除乙酰基和硝基氯代两步反应,得到2,6-二氯嘌呤核苷,纯度98%(HPLC),总收率63%。考察了硝基来源、氯原子来源和反应规模对收率的影响,且反应规模扩大到200 g规模时,收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3.
综述了近年来以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代表的巯烷基烷氧基硅烷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4.
食用警诫线     
《饮食科学》2012,(3):50-50
肝硬化患者不宜多食高嘌呤的食物 因嘌呤代谢在肝中进行,其代谢产物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其代谢和排泄都需要心脏供给足够量的血液,而肝硬化时,心、肝、肾的功能都有所减弱。为减少心、肝、肾三脏器的负担,必须限制摄入含嘌呤高的食物,如猪肝、猪肾、菠菜、黄豆、豌豆、豇豆等。  相似文献   
65.
嘌呤化合物是大豆中重要的天然毒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揭示嘌呤化合物在不同大豆中的含量水平,本文建立检测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我国58种主栽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0.2~10 m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检出限为0.0412~0.1001 mg/L,精密度RSD小于0.6000%,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RSD值依次为1.1103%,1.0728%,1.3762%,0.9457%,4种嘌呤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92.5902%~-100.1373%之间。试验确定了理想的提取溶剂(等体积三氟乙酸、甲酸溶液)及水解时间(30 min)。不同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为高蛋白品种>常规品种>高油、蛋脂双高品种,无腥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差异较大(2 013.06~2 824.54 mg/kg)。  相似文献   
66.
嘌呤代谢会导致尿酸沉积,最终引发痛风。人体中嘌呤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食物中的嘌呤,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嘌呤含量很有意义。本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嘌呤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7.
嘌呤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内含物质,常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在黑茶渥堆和茶叶微生物发酵期间嘌呤碱出现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为探究微生物与嘌呤碱代谢的关系,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不同微生物单菌种发酵对嘌呤碱含量和种类影响不一,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能显著提高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乳酸菌(Lactobacillus)、醋酸型乳酸菌(acetic acid Lactobacillus)等对嘌呤碱含量影响不大;酵母菌(yeast)、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对咖啡碱有降低作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嘌呤碱代谢影响存在争议;咖啡碱与茶叶碱存在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68.
利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研究了啤酒中的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当检测波长为254nm,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中加入1mmol/L的己烷磺酸钠,用磷酸调节流动相pH至3.6,用四元泵调节甲醇含量为3%(v/v),流速为1.0mL/min时,分离良好,方法精密度为1.21%~2.04%,测得四种嘌呤物质的回收率在95.97%~101.74%之间。对存在离子和非离子化合物的嘌呤而言,该方法较普通反相色谱法更具可行性。利用沉淀法纯化啤酒中的嘌呤后,所得色谱图几乎无干扰峰,使定量和定性工作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超声波处理对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及动物实验分别研究超声波处理对低嘌呤脱脂豆腐粉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及营养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豆腐粉颗粒大部分呈球形体,且表面布满微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脱脂豆浆、低嘌呤脱脂豆腐粉和经超声波处理的脱脂豆浆、低嘌呤脱脂豆腐中蛋白质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总含量分别是59.64%,52.49%,65.46%,56.21%;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雄性和雌性小鼠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是79.33%,70.03%。超声波处理改变了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微观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善了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相似文献   
70.
采用Sep-PakC18 萃取柱,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酿造辅料小麦中的嘌呤类物质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4种嘌呤的回收率为90.6%~96.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腺嘌呤(Ade)、鸟嘌呤(Gua)、黄嘌呤(Xan)和次黄嘌呤(Hyp)的最低检测限依次为0.1,0.2,0.1,0.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