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8篇
工业技术   9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探索了一种的炭/炭制备方法快速化学液气相渗透致密( C L V D),沉积时间3 h 内可获得密度达1.74 g/cm 3 的炭/炭材料。预制体为环形炭毡制件(160 m m ×80 m m ×10 m m ),以液态低分子有机物( C Y H 和 K E E)作炭源前躯体,将预制体浸泡在液体炭源前驱体中,利用辐射加热,在预制体范围内造成由内而外的温度梯度。研究表明,在900℃~1 100℃沉积温度范围内,炭纤维表面最大沉积速率为 64 μm /h ,比等温 C V I的沉积速率 (0.1 μm /h~0.25 μm /h)快2 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分析并提出了该方法快速致密多孔预制体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2.
本文运用虎克定律与弹塑性理论,研究了粉环三种压制方式的致密规律,导出了这三种压制条件下压坯密度与压制压力的理论公式。通过高能电池用MnO2粉环压制实验,证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是一致。  相似文献   
133.
AlN陶瓷自蔓延高温合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在20 ~100 MPa 高压氮气条件下, 获得氮化完全、致密度接近80 % 的AlN 陶瓷。研究了稀释剂含量、氮气压力、毛坯初始空隙率等初始条件对产物转化率和致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适量的稀释剂可获得高转化率和相对致密的AlN 陶瓷, 稀释剂含量低于40 % 时,由于熔融Al 团聚, 氮气渗透困难, 反应不完全, 且产物分层; 超过60 % 时, 自蔓延反应不能进行。随着氮气压力增加, 反应转化率提高, 加上气相等静压作用,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致密度。当毛坯相对密度ρ0 = 0 .59 时, 可使产物获得较高的致密度, 过大或过小的毛坯相对密度都不利于产物致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4.
气压烧结氮化硅陶瓷致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i3N4陶瓷恒温气压烧结的致密化行为。恒温烧结过程中,表面液相蒸发形成的毛细管拉力以及从表面到中心的元素浓度梯度,是致密化动力之一。在此动力的作用下,Si3N4呈现着从边缘到中心的渐进的“波浪式”传质过程和致密化进程。“取向”现象证实了表面液相蒸发的拉力作用,同时说明材料的显微结构不仅与实施工艺有关,而且与素坯的表面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5.
分别以自制的和商业的CeO2-ZrO2复合粉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法制备了CeO2-ZrO2复合陶瓷块体材料,分析了烧结温度对两种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了两种材料在应力诱导下的t→m相变增韧效应。结果表明:由自制复合粉制得的CeO2-ZrO2陶瓷材料其综合力学性能均比由商业粉制得的陶瓷材料高,并且其应力诱导相变增韧效应更强;此外,在烧结温度为1450℃、保温时间为4h的条件下,由自制复合粉制得的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8.7%,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576MPa及5.6MPa·m1/2,这一结果与该材料在1450℃下充分致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6.
贾芳  彭浩然  原慷 《热喷涂技术》2023,15(4):101-106+17
超高温ZrB2/MoSi2 陶瓷涂层可有效提高C/C 陶瓷基复合材料抗高温烧蚀性能。采用喷雾干燥团聚造粒法 制备复合团聚粉末,然后采用等离子致密化工艺对团聚复合粉末进行致密化处理,研究了等离子致密化工艺参数 对处理后粉末性能的影响,经等离子致密化处理后,粉末松装密度及流动性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当送粉速率为 50 g/min 时,ZrB2/MoSi2 粉末松装密度及流动性分别为3.26 g/cm3 和21.5 s/50g,与团聚态粉末相比,松装密度及 流动性分别提高了108.97 % 和59.01 %,致密化处理后粉末的氧含量降低至0.05 wt.%,在等离子致密化处理过 程中ZrB2/MoSi2 复合粉末几乎未被氧化。对等离子喷涂涂层进行了烧蚀试验,烧蚀后涂层结构完整未发生剥落, 表明制备的ZrB2/MoSi2 涂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7.
Mo对P/M Ti-Mo合金烧结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P/M Ti-Mo合金中Mo对烧结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热膨胀仪分析了其收缩/膨胀特性,用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检测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o的添加不利于P/M Ti-Mo合金的烧结致密化,但有利于Ti-Mo合金的显微组织细化。随着Mo含量的增加,组织细化作用更加明显。该晶粒细化作用大大改善了合金的室温塑性,使烧结态Ti-Mo合金的延伸率达到23%。  相似文献   
138.
林启权  阳菲  董文正  毛波 《材料导报》2016,30(22):133-137
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TiO_2和WO_3复合掺杂17Ni/(NiFe_2O_4-10NiO)金属陶瓷试样,研究TiO_2和WO_3复合掺杂剂对试样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烧结致密化和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和WO_3复合掺杂后无新相生成,而是固溶到NiFe_2O_4晶格中,产生晶格畸变和空位,使致密度提高;TiO_2和WO_3复合掺杂有利于17Ni/(NiFe2O_4-10NiO)金属陶瓷形成更加致密的具有氧化保护性的致密层,阻碍金属Ni向外迁移,提高试样的抗高温氧化性,其中TiO_2和WO_3复合掺杂量为2%(比例为3∶1)和3%(比例为1∶3)时,试样的抗高温氧化性最好,其氧化30h后的氧化层厚度大约为80μm,比未掺杂试样降低了38.46%。  相似文献   
139.
川渝地区“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隔离液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理化性质存在本质差异,超深井固井作业时,二者极易发生化学污染,不但影响顶替效率,而且危及固井施工安全,这在"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超深井固井隔离液的设计原则和配制工艺,并对相容性实验以及现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现场固井实践认为:①隔离液的使用是保障"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的重要举措;②应对隔离液的沉降稳定性与钻井液、水泥浆的化学兼容性予以充分重视,确保隔离液不沉降,对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无不良影响,防止发生井下复杂情况;③前后隔离液防污染技术可有效防止尾管固井工程事故的发生。隔离液的正确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化学污染、保证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  相似文献   
140.
为研究陶瓷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以晶界能和晶界曲率生长驱动力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含有气孔的二相晶粒生长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陶瓷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制备的Al2O3/TiN陶瓷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可有效地模拟陶瓷材料烧结时晶粒的生长及气孔的湮灭情况,能较好地再现烧结致密化过程,模拟结果与制备的陶瓷材料微观形貌组织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