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6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医药卫生   1189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829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早期扩髓及髓内钉固定是否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1) 年龄在17~65岁;(2) 必须有胸部损伤[简明损伤定级(AIS)≥2], 且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3) 住院时间≥48 h;(4) 病史中无明显影响全身状况的疾病, 如糖尿病, 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等;(5) 有股骨干骨折, 且进行了扩髓髓内钉固定, 不含钢板、外固定支架或牵引及石膏固定者.并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划分为两组, A组为<24 h手术者(早期扩髓组), B组为≥24 h手术者(延期扩髓组),将两组间合并伤情况、ISS、住院时间、ICU时间、并发症、死亡及合并休克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有96例符合上述标准, 其中A组57例, B组39例,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仅在股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A组53%,B组31%,χ2=4.496, P<0.05)、合并休克率(A组51%, B组28%,χ2=4.895, P<0.05 )及住院时间[A组为(17.5±6.5)d, B组为(31.5±9.5)d,t=8.599, P<0.001]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 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中,只要能控制休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对股骨干骨折行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2.
Russe手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应用 Russe手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87年 1月~ 1999年2月手术治疗的 11例患者进行随访、评定。其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19~ 2 4岁。优势手 10例。术前病程 3~ 10个月 ,均有外伤史、腕痛、活动受限及握力减弱。X线片示腕舟骨腰部横形骨折 10例 ,近 1/ 3骨折 1例 ;5例呈囊性变和硬化 ,2例骨折近侧骨块密度增高。 结果  11例获 15个月~ 9年随访 ,平均 5年 7个月。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为术后 2~ 5个月 ,平均 3.1个月 ,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和尺偏的平均活动度分别为 4 1.2°、4 0 .5°、8.7°和 15 .4°,分别达到健侧的6 8.3%、6 7.5 %、4 3.5 %和 5 1.3%。患侧握力平均达到健侧的 82 .9% ,腕部疼痛消失。 结论  Russe手术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与效果。方法 :应用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3 6例 ,合并脊髓损伤 3 2例 ,同时行椎板减压 2 8例 ,植骨 6例。结果 :3 3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 2 5例有 1~ 3级恢复。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椎体复位好 ,固定安全可靠 ,术中正确掌握椎弓根螺钉植入、椎管减压和复位技巧等环节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4.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锁骨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接兴  肖翊南 《中国骨伤》2006,19(8):512-512
我科于2000年7月-2005年3月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锁骨接骨板(以下简称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骨折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34·6岁。粉碎性骨折26例,长斜形骨折13例,短斜形骨折3例。锁骨中段骨折31例,外1/3骨折9例,  相似文献   
85.
Ⅱ型浮膝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Ⅱ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治的68例患者,男57例,女11例;年龄17~60岁。68例共74侧肢体的Ⅱ型浮膝损伤-膝关节内骨折病例,其中双侧肢体Ⅱ型浮膝骨折6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是否存在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采用内固定(髓内钉、解剖钢板)和支架外固定方法,术后均采用统一、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对治疗结果采用Karlstrom和Olerud的浮膝损伤治疗标准进行评价;使用χ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1~4年的随访,平均24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64.29%,支架外固定组优良率80.43%。内固定组与支架外固定组比较,膝关节活动受限度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Ⅱ型浮膝损伤应当注重对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和减少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破坏。结论:①早期功能恢复期支架组优于内固定组;②牵引后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③伸膝功能锻炼应当在牵引治疗后即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在手术后3d进行。  相似文献   
86.
不同钉位布局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周临东  丁轲轲  赵和庆 《中国骨伤》2006,19(12):730-732
目的:观察应用多枚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时采取不同钉位布局对骨折断端固定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操作中寻求最佳钉位布局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特制壮年人体尸骨股骨颈骨折模型,进行直视下解剖复位后,分别应用3钉倒三角形、3钉正三角形和双钉平行3种不同钉位布局内固定方法完成内固定。在生物力学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和扭转实验,观察不同生物应力下断端相对的位移距离、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和扭转强度等项目,取得试验数据后经统计学处理,进行组间对比,观察其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在3种钉位布局的内固定方法之中,以股骨矩核心下2~3mm处进钉位为下位顶点的倒三角形钉位布局能获得最坚强的固定效应,相同应力下其位移距离最小而各项刚度最大;而股骨矩核心上位和中下位双钉固定法固定效应最差,表现为相同应力下位移距离最大和各项刚度最小。结论:尽可能选择以股骨矩核心下2~3mm处进钉位为下位顶点的倒三角钉位布局法,尽可能减少应用双钉位布局法。  相似文献   
87.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海  付国权  王刚  石蛟  颜国飞 《中国骨伤》2006,19(11):679-679
胫腓骨骨折在长管状骨骨折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胫骨全长的内侧1/3面仅位于皮下而无肌肉组织保护,骨折易成为开放性,污染常较严重。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我科自1998年至2005年5月对324例胫腓骨骨折中的86例应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比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普通X线和CT检查结果,着重提出CT诊断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颈椎骨折类型与脊髓损伤关系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2例颈椎骨折病例的分析,发现屈曲型损伤最多见(53%),其次为过伸型(26%),压缩型(21%)。屈曲型和压缩型多见于年轻人,而屈曲损伤导致的脱位及过伸型则多见于年龄较大者。爆裂骨折引起的神经损害最重,其次为屈曲型、过伸型及压缩(非爆裂)骨折。神经功能改善率以爆裂型骨折最差,死亡率亦最高,以压缩(非爆裂型)骨折最好,其次为过伸型及屈曲型。文内对各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90.
手术治疗外展外旋力所致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治疗外展外旋力引起的踝关节骨折35例,平均随访2年半,满意率为88.6%。效果不佳者与软组织损伤严重和关节软骨受损有关。恢复腓骨的长度对防止距骨移位与倾斜十分重要。用钢板固定外踝时要使其下端适应腓骨下段的外翻角。下胫腓联合不论是完全还是不全分离,都应用螺钉固定,以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早期练习活动。三角韧带断裂时,只要腓骨解剖复位与坚强固定,三角韧带可不予修复。对小于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可不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