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22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3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收缩压波动对房颤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方法 选取2012-2014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心房颤动伴高血压的患者,随访其收缩压的变化及平均收缩压,并监测其心源性死亡、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脑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在随访的过程中,随着收缩压波动幅度的增加,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增加,收缩压波动最大的四分位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是要明显高于收缩压波动最小的四分位组,且患者随诊次数越多,收缩压波动对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就越大,这种预测意义在平均收缩压较高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结论 收缩压波动可影响房颤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且收缩压波动越大,房颤患者的预后越不佳。  相似文献   
52.
<正>在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中,一项变化非常引人注目,即诊室血压在140/90mm Hg(1mm Hg=0.133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才能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除了诊室血压在180/110mm Hg以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循环系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本院2005年~2011年收治的90例老年行关节置换患者,对其应用全麻(GA)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血压及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和手术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波动较硬腰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后腰硬联合组在改善心肌耗氧量方面明显优于全麻组。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关节置换中具有麻醉平稳、循环系统波动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可作为老年关节置换手术的重要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4.
良好的血压控制可明显减少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然而,服用单一降压药物治疗往往不能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因而需要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 清晨家庭自测血压(WHBP)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比较氯沙坦侮氯噻嗪联合治疗与大剂量ARB对降低晨峰血压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防治高血压是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不拿高血压当同事,认为自己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控制。殊不知,高血压不仅可引起严  相似文献   
56.
肾性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则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包括肾脏、内分泌等学科近50种疾病,约占高血压病的5%~10%。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VitD)、D-二聚体(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意见.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运动组和普通组.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浆DD含量,运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VitD含量,分别统计各组数据;发放问卷调查患者生活习惯,将每周坚持户外运动不少于10公里者定义为运动组(A组50例),其余定义为普通组(B组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头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该结果与VitD、DD含量的相关性;定期监测各组血压控制情况;追踪研究对象持续时间为1年,以评价VitD、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 A组、B组、C组DD含量分别为(597±163)μg/L、(615±201) μg/L、(85±15)μg/L;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收缩压分别为(144±16) mmHg、(145±27) mmHg、(115±6)mmHg,舒张压分别为(87±9)mmHg、(89±10) mmHg、(71±5)mmHg,收缩压变异系数(CVl)分别为11.4%、18.9%、6.7%,舒张压变异系数(CV2)分别为10.7%、12.0%、9.4%;A组、B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别为(87.8±29.7)nmol/L、(34.9土18.9)nmol/L、(101.0±25.5)n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2例脑静脉血栓患者及B组中6例脑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D含量分别为(1067±189) μg/L、(1160±177)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运动组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VitD含量不足或缺乏;运动组收缩压变化的离散程度较普通组明显收窄;两组舒张压的离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部微血栓形成与血浆DD含量明显关联;适度运动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并有效减少患者脑部静脉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予以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患者初始剂量为47.5 mg,1次/d;若2周之后,血压仍未达标者(血压≥140/90 mmHg),则将剂量增至95 mg,1次/d;疗程为4周。通过自身对照试验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24h动态血压检测的指标。结果患者经4周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而治疗后收缩压(138.6±8.9)mmHg、舒张压(85.5±9.2)mmHg平均值也均较治疗前(153.8±8.5)mmHg、(98.7±6.3)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仅有1例(1.1%)患者出现轻度头昏;2例(2.2%)患者出现轻度乏力;且均可耐受。结论临床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也相对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后和手术开始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并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的SBP、DBP较插管后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SBP、D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H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其效果明显,容易恢复,且更加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0.
张?  孙冬冬  范延红 《心脏杂志》2022,34(2):183-186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低收缩压(90~100) mmHg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耐受剂量、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的心衰患者116例,患者收缩压(90~100)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缬沙坦,起始剂量20 mg,1次/d;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25 mg,2次/d;接受过ACEI或ARB治疗的患者需停药36 h进行药物洗脱,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每周电话随访血压情况,密切检测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评估相关指标。 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改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等指标(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收缩压(90~100)mmHg的心衰患者持续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滴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改善程度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