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5篇
  免费   1946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医药卫生   212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709篇
  2010年   1560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458篇
  2007年   1331篇
  2006年   1223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21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同重建方法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46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距为6,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阴影遮盖显示(shade surface display,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并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46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及MIP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三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6例术后出现渗漏,V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5例,三者中以VR显示最佳。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隔绝术后的转归变化,V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扫描,有利于主动脉病变的检查;VR图像优于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VR技术应作为主动脉瘤内支架术后的首选三维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HIE患儿分别在生后 1周内、2周~ 2个月、3~ 6个月、1~ 1 5岁进行CT检查 ;同时在生后12~ 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在 1~ 1 5岁测定发育商判断预后。结果 生后 1周内CT结果分度为重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4 0 9% (9/ 2 2 ) ,为中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5 7% (3/ 5 2 ) ;2个月时CT随访结果异常者预后不良率为 6 0 0 % (6 / 10 ) ;CT结果中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与 <35分者的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CT结果重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者有 72 7% (8/ 11)预后不良。结论 生后 1周内CT分度及生后 1个月左右随访结果 ,同时结合临床、生后 12~ 14dNBNA评分对判断HIE患儿的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及疗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多平面重建和三维CT成像表现,并探讨其对术前病变评估的价值,在显示Ⅱ期病变时CT明显优于平片,多平面重建有利于发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改变和髋臼改变,三维CT可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4.
比较69例冠心病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82例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结果,以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多巴酚丁胺负荷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800%,运动试验分别为894%和829%。多巴酚丁胺负荷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左前降支为781%和913%,回旋支为667%和982%,右冠状动脉为100%和837%;运动试验分别为783%和911%,600%和968%,909%和85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者结果相近,对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病人,多巴酚丁胺试验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A 36-year-old man was brought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fter being assaulted. A mandible series showed a nondisplaced fracture through the angle of the mandible extending through the left third molar tooth. Axial slices from a non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examination of the head as well as a helical CT examination of the mandible failed to demonstrate the fracture. The fracture was well shown, however, on sagittal CT reformations. Although C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more sensitive than plain radi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fractures, fractures may be overlooked by CT if examination in only one plane is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06.
国产4环/7层PET仪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96年研制成功的4环/7层PET仪(轴向视野8cm)进行试用。先进行模型试验和动物实验,然后对1例正常志愿者和7例患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静脉注射18FFDG370MBq后约15小时显像,成人全身显像行11个床位采集,约15小时,心脑局部显像行2~3个床位采集,约半小时。直径1~3cm的阴模和阳模皆可显示。8例全身冠状和矢状断层影像清晰,正常志愿者(正常进食)可见脑和心肌显影,膀胱内放射性较多。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6处病变浓聚18FFDG。2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化疗后无复发征,显像阴性。2例良性病变处未见18FFDG浓集。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8FFDG心肌断层显像与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匹配良好。正常心肌显影与否受葡萄糖负荷的影响。8例脑皮质横断影像良好,基底节和丘脑影像有时尚欠清晰。初试结果表明,该PET仪相当于至今尚在国外广泛使用的80年代中期4环/7层PET仪水平,但具有90年代PET仪全身整体冠状和矢状断层显像的功能,可用于全身肿瘤显像、心肌活性判断和功能性癫痫灶术前定位,但仪器操作性能和软件功能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7.
CT和MRI是研究舌咽、迷走、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解剖和神经病变的重要方式,软组织肿块在MRI图像上有特征表现,CT则对骨质的改变十分敏感.就舌咽、迷走、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正常解剖、影像学检查技术和部分神经病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及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表现及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报告空洞型肺转移瘤40例131枚,分析其CT表现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进行对比。结果:全部空洞瘤灶均与肺多发实性结节共存。共有泡样空洞41枚,不规则空洞33枚,囊样空洞26枚,小环形空洞31枚。壁厚度均匀者61枚,不均匀者70枚。瘤灶直径<15mm者44枚,15-25mm者66枚,25-40mm者17枚,>40mm者4枚。洞壁厚度<4mm者69枚,4-15mm者44枚,>15mm者18枚。空洞型瘤灶多见于腺瘤(22例)与鳞癌(13例),二者在CT表现上各有一定特征。空洞型瘤灶的发生与其在肺内的部位无关。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9.
肺血管流动参数的CT相关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活体肺血管分支几何学和流动状态参数的特征。方法:在63例正常人胸部螺旋CT图像上测量20l0套两分支的血管横径,计算Z值和雷诺数,分析并判断不同横径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状态。结果:Z值与标本数据比较有显著不同;雷诺数随血管横径的增大而增大,但不超过l000。结论:2—4mm的正常肺小血管内雷诺数<l000,流动为层流。  相似文献   
110.
螺旋CT对胃癌Lauren''s分型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0例均于检查后1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 结果胃壁低密度层增厚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1.55mm±0.55mm和7.71mm±2.33mm;强化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51.98HU±9.35HU和87.95HU±18.79HU,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结论 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