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文化教育   53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校工科类学生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客观因素,介绍了我校为实现"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在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体系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82.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学质量评价是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重要途径,前端工程师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个新兴职业。在分析新工科建设内涵及重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应用型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前端工程师岗位需求现状,以太原工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提出采用“案例驱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案,构建面向前端工程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结构,探索适合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课程建设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相似性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分析应用,得出相似性原理可以有效地模拟试验,可以在工程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4.
20世纪中叶以来,大型科技工程的实施和中国政府对科学界的动员,促使传统的科学权威向大型工程的管理权威转变,形成了一条"总工程师模式"的科技创新路径①,即"提出科研项目的战略咨询建议"——"汇聚科技研究与开发资源"——"以工程管理职位主导工程运行"——"以工程实现提升科学威望"的四步路径。这一模式的合理性,体现为它是高龄科学家扬长避短的合理创新方式,通过以总工程师角色主持科研工程,科学家的综合能力素质也得以提升;这一模式局限性体现为挤压了基础研究人员的自主空间并挫伤其积极性,同时可能造成总工程师"赢家通吃"的状况。  相似文献   
85.
对“双师型”教师几种认识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对“双师型”教师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识。本献述评将这些认识进行了归纳.并作了一定的评价,为更深刻地揭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做铺垫。  相似文献   
8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工程造价管理已涉及技术与经济学科领域,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在项目施工中,强化造价工程师技术与经济素质,突出技术经济作用,是有效实现施工全程监控管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87.
大学教学名师是学者和教育专家的合金。学者是名师的必要条件 ,学者的精神风貌、不凡气度、独立个性、广阔眼界和卓越学识 ,构成了名师的风范和气质。名师不仅是学者 ,还是教育的行家里手 ,是教育专家 ,具备教育智慧和教育精神。名师具有一般教师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88.
初唐四杰的辞赋、骈文因被斥为“时带六朝锦色”而多不被人认同。这两种文体在事实上起到了开拓文学样式新路的作用。在辞赋的影响下,“四杰”的歌行呈现出铺陈展衍,纵横阖的气势;同时,辞赋中借事抒情的手法,赋予歌行一体以极大的语言表现力。而骈文的对偶、声像等形式方面的特点,被“四杰”运用于七言歌行,促进了“初唐体”的形成,也被推广到近体诗中,完善了五言律诗的格律体制。  相似文献   
89.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近年来开展本科生生产实习工作获得的经验,提出了基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导入式"生产实习模式,以感染激励、榜样激励、召唤激励的方式探索实施,通过保持感染热度、感佩浓度、感召力度,确保短暂的实习能够有实效、见长效。"导入式"生产实习模式可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0.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中山大学建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中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从教师授课、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和教师开放性课题等多方面对新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