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工业技术   5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目的 了解一株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食源性疾病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和耐药性.方法 通过血清凝集法、改良K-B纸片法及PC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ail,ystB,virF)及0:3血清型菌株特异性脂多糖O-侧链的生物合成基因,rfbc的检测.结果 本菌株0:3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带有毒力基因ail、virF及0:3血清型菌株特异性鉴别基因rfbc,而毒力基因yatB阴性;该菌株已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产生耐药,但对其他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敏感.结论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是0:3血清型且带有ail、virF毒力基因的致病性非1A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52.
《化工时刊》2009,(7):45-45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的合作项目“天然来源的抗肿瘤与抗耐药菌创新药物的研发”,日前正式签约。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以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形成疾病模型,研究阿司匹林合用琥乙红霉素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和多药耐药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的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大鼠肝脏CYP3A1、CYP1A2、CYP2E1、mdr 1a和mdr 1b基因的水平.结果 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后,与空白组大鼠比较,琥乙红霉素组ERD和ADM活性均明显受抑制(P<0.05),阿司匹林组ERD和ADM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琥乙红霉素与阿司匹林合用组对ERD、ADM活性均表现抑制作用,且对大鼠肝脏CYP3A1、CYP2E1、mdr 1a、mdr 1b基因表达量减少.各组的CYP1A2基因未能检出.结论 琥乙红霉素抑制ERD、ADM活性及CYP3A1基因的表达,阿司匹林可对抗琥乙红霉素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两者存在基于肝药酶的相互作用,合用的结果可能导致琥乙红霉素对肝药酶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54.
目前宁波地区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受情况及主要毒力基因携带率的系统检测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2006—2013年间宁波地区分离获得的121株沙门氏菌(共27个血清型),对其进行耐药谱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筛查。结果显示: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是:氨苄西林19.8%,四环素13.2%,强力霉素12.4%,复方新诺明11.6%,氯霉素8.7%,链霉素6.6%,妥布霉素3.3%,头孢曲松2.5%,环丙沙星0.8%,诺氟沙星0%,庆大霉素0%,阿米卡星0%。耐药基因携带率:blaTEM100%,blaPSE29.2%,blaCMY-24.2%,blaCTX8.3%,blaSHV0%,tet A 100%,tet B 100%,tet G 70.8%,tet C 20.8%,sul I 100%,sul II 100%,sul III 80%。毒力基因avr A、ssa Q、gip A、sod C1、mgt C的携带率均达100%,sop E 96.9%,ssi D 93.8%,spo B 93.8%,spv C 21.9%。上述结果表明:宁波地区沙门氏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本研究为宁波地区沙门氏菌疫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MDR E.coli)的抑菌活性,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确定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等方法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丁香酚对MDR E.coli的MIC和MBC分别为2.50 mg/mL和5.00 mg/mL;丁香酚可延长MDR E.coli迟缓期进入对数生长期的进程,改变菌体结构,增加菌株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胞外核酸的量,增大菌体培养液中的电导率,对MDR E.coli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这些作用可能归因于丁香酚对其细胞结构的破坏。本研究为临床有效缓解或解决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感染和致死率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新途径,并为其在医药和食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王佩佩  戴贤君  杨华  肖英平 《食品科学》2019,40(13):195-202
家禽屠宰场的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对鸡肉微生物交叉污染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家禽屠宰场水体、地面和与鸡肉接触的屠宰器械表面的细菌结构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并从中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评估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分型分析。在浙江省某大型屠宰场的挂禽间、宰杀沥血间、浸烫脱羽间、净膛间、预冷间、包装间、冷藏间、内脏间区域采集水体,并用无菌纱布擦拭各区域的地面和器械表面采集微生物,基于16S rRNA V3~V4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其菌群结构多样性,并从中分离大肠杆菌,分别用PCR对总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9大类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和大肠杆菌的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屠宰场不同区域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一些腐败菌属与致病菌属。屠宰场不同区域的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存在的耐药基因种类较多,共检测到21 种耐药基因分布在这些样品中,其中sulI、sulII、blaTEM、aadA1、floR、tetA、ereA和qnrS等8 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达88.9%以上,与从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出情况吻合度较低,这表明还存在其他携带耐药基因的菌株,此外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ERIC-PCR分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可以沿屠宰生产链进行克隆传播。本实验将为探究屠宰环境微生物与鸡肉污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大黄鱼中哈维氏弧菌毒力及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鉴定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特性。方法采集来自于网箱养殖区病死大黄鱼,分离幵鉴定哈维氏弧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株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特性,PCR鉴定耐药基因(tetA、tetB、ermA、ermB、ermC、mecA、aac(6’)-Ib、oqxA、sul1、sul2、mcr-1)及其毒力基因。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幵鉴定出54株哈维氏弧菌,耐药分析表明对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均耐药, 96.2%的分离株对头孢噻呋, 92.6%的分离株对链霉素、阿米卡星表现为耐药, 88.9%的分离株对恩诺沙星, 87.1%的分离株对卡那霉素呈现高度耐受特性。所有分离株同时对9种抗生素显示100%耐药,同时耐受10种抗生素的菌株有94.4%,同时对11和12种抗生素耐受的菌株分别达到85.2%和64.8%,对13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的菌株达到37.0%(20/54)。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四环素类tetA为主要耐药基因,检出率高达81.5%;氨基糖苷类aac(6’)-Ib,β-内酰胺类mecA,磺胺类sul1、sul2,喹诺酮类oqxA和大环内酯类ermA、ermC分别检出4~7株。毒力基因分析表明toxR携带率高达75.9%。结论本研究分析了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感染状况,其耐药严重且普遍携带毒力基因,表明哈维氏弧菌耐药和毒力对海产养殖造成重要威胁。同时本研究为弧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合肥市即食肉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自合肥市区范围内的超市和开放型菜市场共采集744份即食型肉类食品样品。根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中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法对分离株进行ST分型,使用MEGA 7.0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2%(31/744),其中卤肉制品检出率最高为8.1%(15/185),其次为烤肉制品(6.3%,11/174),定量分析显示超过90%的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水平在0.3~10 MPN/g范围内。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80.6%(25/31)的菌株对青霉素G耐药,40%以上的菌株对链霉素、红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占比为61.3%(19/31)。分型分析共获得8个ST型,分别为ST6、ST7、ST15、ST59、ST72、ST188、ST398和ST2196型,其中以ST188和ST72型为主。结论合肥市卤肉和烤肉制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且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对消费者的健康有潜在威胁,有必要持续监测污染率、菌株耐药和基因型流行趋势,完善合肥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9.
采用国标方法对湖北省地区15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水源水、各个生产环节水样及包装容器等共116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将分离得到的48株阳性菌株通过梅里埃药敏鉴定卡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同源性研究。结果表明,48株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株耐药菌株,耐药水平总体较低,而同一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亲缘关系较近,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水源。  相似文献   
60.
《Planning》2019,(22):71-76
目的:了解2016-2018年肇庆市某院血培养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该地区血流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分离的654株病原菌及检测资料,采用生物梅里埃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采用BIOFOSUN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65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排名前三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57株(32.8%)、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24.1%)和腐生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为10株(5.7%);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排名前三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23株(25.6%)、肺炎克雷伯菌102株(21.3%)、弗氏柠檬酸杆菌72株(15.0%);革兰阳性菌阳性率前三位的科室是新生儿科67株(38.5%)、呼吸科15株(8.6%)、心内科12株(6.9%)和内分泌科12株(6.9%);革兰阴性菌阳性率前三位科室是呼吸科62株(12.9%)、泌尿外科45株(9.4%)、内分泌科45株(9.4%)和肿瘤一区45株(9.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2.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50.4%和33.3%。结论:该院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较为多见,产ESBLs菌株较为普遍;定期对血培养病原菌进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对血流感染的治疗和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