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45篇
  免费   4422篇
  国内免费   4964篇
工业技术   74031篇
  2024年   457篇
  2023年   1557篇
  2022年   1570篇
  2021年   1768篇
  2020年   1530篇
  2019年   1691篇
  2018年   1026篇
  2017年   1448篇
  2016年   1646篇
  2015年   1965篇
  2014年   3587篇
  2013年   2929篇
  2012年   3582篇
  2011年   3637篇
  2010年   3299篇
  2009年   3721篇
  2008年   4304篇
  2007年   3926篇
  2006年   3469篇
  2005年   3290篇
  2004年   3029篇
  2003年   2524篇
  2002年   2245篇
  2001年   2051篇
  2000年   1836篇
  1999年   1510篇
  1998年   1413篇
  1997年   1281篇
  1996年   1225篇
  1995年   1214篇
  1994年   1089篇
  1993年   859篇
  1992年   829篇
  1991年   890篇
  1990年   747篇
  1989年   658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3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将薄膜电容真空计的测量室接于被测密闭容器,静态真空室接于一个比较容器,即组成一台压差式漏率测试仪。首先使两容器压力平衡,真空计读数为零。当被测容器存在漏孔时,真空计薄膜两侧形成压差,真空计指示读数,继而计算出该容器的漏率。应用商品真空计在抽真空测试时,检测的最小可测漏率达10-4~10-5Pa·L/s;而在充压测试时,因受气体温度变化的影响,灵敏度会降低几个量级。该仪器有可能具备寻找漏孔位置和确定漏孔漏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宁夏汉延渠斗口闸孔出流的水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汉延渠斗口闸孔出流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试验提出了闸后暗涵自由出流、淹没出流以及有压管流流态的判别方法,提出了相应的 水力计算公式,可供工程采用。  相似文献   
105.
吴坚  杜松林  杨家善 《连铸》2002,(4):16-17,20
介绍马钢六流方坯连铸机的技术改造,并在偏离角部纵裂、中间罐寿命、低过热度浇注、操作规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该连铸机的溢漏率、作业率等各项指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徐厚奎 《热处理》2002,17(2):40-42
本文介绍用网带炉对35CrMnSiA薄壁零件淬火,对零件变形引起的尺寸超差原因进行了试验与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果表明:采用YⅡ-35等温分级淬火油冷却介质和热处理前零件的壁厚差尺寸控制,可以得到淬,回火后零件的尺寸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9.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46,自引:11,他引:35  
非均质地层中烃类的扩散流和达西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据Welte等1997年计算,在致密泥岩层中,扩散流和达西流的流速分别为18m/Ma和15m/Ma,说明在致密地层中这两种流动几乎没有差别,同时说明了泥岩中的流动也可以用达西公式来表述。油、气的浮动和渗流虽然都是在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但前者是油、气在水中上浮,不呈连续相流动,而后者是油、气呈连续相与水一起流动,因此浮力没有含烃饱和度的相对渗透率的要求,也不能用达西的密度差,浮力流是二交运移最基本的流动式。地下确实存在油、气的幕式运多和幕式以注,但幕式是一个有时间尺度的概念。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一个带莫式特征的连续过程,不能只强调强度较大的幕式活动而忽视了连续过程的存在,再加上油源的不稳定和通道的非均质性,因此单依据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就确定油气藏是由2或3期充注所形成,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10.
在瑞士苏黎士瑞士联邦工学院(ETH)的水力学、水文学和冰川学实验室(VAW),对沿台阶式溢洪道所发生的典型的二相滑掠式水流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本文对该项研究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以及所研制的旨在减少专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的设计准则作了集中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