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10篇
  免费   10977篇
  国内免费   4724篇
医药卫生   110011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396篇
  2022年   2717篇
  2021年   3558篇
  2020年   3215篇
  2019年   1764篇
  2018年   2272篇
  2017年   2846篇
  2016年   2379篇
  2015年   3955篇
  2014年   4878篇
  2013年   6350篇
  2012年   7892篇
  2011年   8262篇
  2010年   7540篇
  2009年   6852篇
  2008年   6727篇
  2007年   6479篇
  2006年   5765篇
  2005年   4613篇
  2004年   3359篇
  2003年   2793篇
  2002年   2336篇
  2001年   2036篇
  2000年   1550篇
  1999年   891篇
  1998年   531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528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336篇
  1992年   366篇
  1991年   333篇
  1990年   396篇
  1989年   318篇
  1988年   318篇
  1987年   259篇
  1986年   258篇
  1985年   250篇
  1984年   202篇
  1983年   194篇
  1982年   154篇
  1981年   167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112篇
  1978年   102篇
  1977年   85篇
  1976年   71篇
  1975年   7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81.
目的研究单侧液压脑损伤(FPI)对大鼠双侧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和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模型,脑标本分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和假手术对照)、FPI损伤同侧组和FPI损伤对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水平切片GFAP表达,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结果FPI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GFAP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FPI损伤同侧组兴奋性输入-输出关系曲线的斜率比其他两组显著增大(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易化(PPF)比值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幅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抑制(PPD)比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对双侧海马均可产生影响,导致双侧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减弱。  相似文献   
82.
经皮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8·2岁。其中1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双下肢和大小便障碍;4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在C形臂X线的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个1·5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椎体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矫正。手术时间约1·5h,出血量约80ml。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不同区域猪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方法】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前囊膜,将附着于其上的上皮细胞分为中央(直径为10.56mm)和周边两部分。分别提取两个样本的总RNAs并经PCR扩增,以Cy3和Cy5分别标记扩增的中央与周边部分的cDNA。与含7548个基因的表达谱芯片杂交,经图像分析,生物信息学处理获得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差异的相关信息。【结果】中央与周边区域的猪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转录组水平共鉴定出952个有效表达的基因点,其中差异表达基因261个.以中央区域为参照,周边上皮细胞mRNA上调137个,下调124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的功能有: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外基质、转录、细胞信号分子等。【结论】中央与周边区域猪晶状体上皮细胞基因表达在转录组水平上差异明显。这类差异呈明显的功能聚类。  相似文献   
84.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高护生综合索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加强临床见习,变革考试形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5.
张卫  马慧  王惠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183-1185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能量成像(3D-CP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的病灶进行二维、CDFI及3D-CPA的检查,比较CDFI及3D-CPA显示肿瘤瘤内或瘤周血流多普勒信号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并检测肿瘤的血流参数。结果:3D-CPA显示肿瘤血流分布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与CDFI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CDFI均可探及肿瘤的搏动性动脉血流,其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43~157cm/s,阻力指数(RI)为0.49~0.82,大于0.65者45例。结论:3D-CPA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及血管分布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6.
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结节69例(76.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1%),团块影31例(34.4%),磨玻璃影39例(43.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3%),小叶间隔线58例(64.4%),纤维化17例(18.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8.9%)、条索影5例(5.6%)、蜂窝影4例(4.4%),空气潴留3例(3.3%),支气管狭窄8例(8.9%),胸膜改变42例(46.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2种及2种以上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2%),肺部病变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治疗后随访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0例(0/2)。结论结节病肺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7.
假体隆乳术后形态不佳的矫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假体置入隆乳术后形态不佳的原因和矫治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乳房不佳分为5种类型:圆球型、上部膨隆型、下坠型、单侧双乳型及不规则型。通过松解纤维囊、纤维囊折叠缝合、重新分离隆乳腔隙、更换假体、乳房悬吊术等方法,进行矫治再次隆乳术。结果经过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本组106例均获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隆乳术后乳房形态不佳主要与假体体积过大、腔隙分离不到位、假体移位、乳房下皱襞过度分离、纤维囊挛缩及引流、包扎位置不当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原因实施相应的手术方法矫治,能够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8.
红藻氨酸致痫后大鼠海马ERK、P38 MAPK和JNK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性(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采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KA致痫后大鼠海马中活性ERK、p38MAPK和JNK的变化。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ERK、p38MAP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开始增高,分别于30min、1h和30min后达高峰,呈对照组的4.76倍、2.16倍和3.95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之后逐渐下降。结论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MAPKs的活性产生变化,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0.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共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38例,异体深冻骨植骨并胸、腰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8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长达1~1.5年的抗结核治疗,44例患者结核治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个月。术前截瘫、不全瘫或伴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内固定松动、异体深冻骨植骨未融合;1例复发,但其异体深冻骨植骨块及内固定位置良好,经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治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对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异体深冻骨植骨存在融合慢或不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