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本文报告食管癌并存贲门癌6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没有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作者认为:由于术前漏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X线钡检对确诊有重要价值。术中应常规检查食管和贲门部,并尽可能对所有肿瘤一次性切除。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前胡丙素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缺氧再灌注模型。实验分4组:正常组(contro1):细胞正常培养;缺氧预适应组(HP):预先缺氧2 h,复氧1 h,再缺氧12 h后,复氧2 h;前胡丙素预处理组(PP):先予前胡丙素单体终浓度为100 mol/L作用1 h,再行缺氧12 h,后复氧2 h;模拟缺氧再灌注组(HR):缺氧12 h,后复氧2 h。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细胞形态;细胞上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值。结果①细胞博动率:前胡丙素能增加缺氧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搏动频率;②细胞形态:心肌细胞H/R培养后皱缩、变圆,伪足减少,PP组心肌细胞形态变化小于对照组;③LDH和CK值:与正常培养组比较,模拟缺氧再灌注组细胞上清中LDH、CK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拟缺氧再灌注组比较,HP组、PP组细胞上清中LDH、CK值明显降低(P〈0.01);但前胡丙素预处理组与缺氧预适应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胡丙素能保护缺氧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将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对照组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肠,治疗2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愈显率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8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脓毒症,可改善患者病情,降低28d死亡率.  相似文献   
94.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ICU共行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113例,其中阳性50例。现对其病原学、置管时间、患者原发病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5.
51例胸部创伤死亡病例分析解建张雷曹洪明我院1972年2月~1994年6月收治胸部创伤750例,其中死亡51例,占6.8%。现就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51例中男43例,女8例;1~15岁6例,16~55岁42例,55岁以上3...  相似文献   
96.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君  解建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35-1038
应激性溃疡(seress ulcer,Su)是临床危重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发生率达60%,有较高的死亡率。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SU发病机制及其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导致的ARDS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 ,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4 7例患者中 ,恶性肿瘤放疗导致ARDS患者 15例 ,其他原因导致ARDS 32例 ,比较放疗组和非放疗组机械通气前后氧合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 12、4 8h时PaO2 、氧合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 ,但放疗组在机械通气后 72h时PaO2 、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放疗组相比 ,非放疗组机械通气后 12、4 8、72h时PaO2 、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1)。放疗组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放疗组 (P <0 .0 1)。放疗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放疗组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放疗导致的ARDS患者预后极差 ,机械通气只能短暂应用于该类患者急救 ,并不能改善预后。对于肿瘤放疗患者重点在于预防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48只55周龄SHR随机分组(n=12):空白对照组(SHRC)、贝那普利组(SHRB:10mg/kg·d)、氯沙坦组(SHRL:30mg/kg·d)、合用组(SHRB L:贝那普利10mg/kg·d 氯沙坦15mg/kg·d),另设WKY大鼠为对照组,检测尾动脉压(SBP)。12周后:(1)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化学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2)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纤维表达;(3)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与SHR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尾动脉压显著下降(P<0.01),但用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HR各组间血浆PRA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Ⅱ低于WKY对照组(P<0.05~0.01),贝那普利组显著降低和氯沙坦组显著升高血浆AngⅡ水平,合用组介于两组之间。与贝那普利组[Ald:(393.9±17.6)pg/mL、NO:(15.2±2.1)μmol/L]、氯沙坦组[Ald:(332.0±17.8)pg/mL、NO:(12.3±1.8)μmol/L]比较,合用组[Ald:(302.4±15.5)pg/mL、NO:(16.5±2.4)μmol/L]更显著的降低血浆Ald和升高NO水平(P<0.01);与贝那普利组(Ⅰ型胶原:6.09±1.12%、Ⅲ型胶原:9.0%±1.2%)、氯沙坦组(Ⅰ型胶原:4.3%±0.7%、Ⅲ型胶原:8.0%±1.3%)比较,合用组(Ⅰ型胶原:2.8%±0.7%、Ⅲ型胶原:6.5%±1.0%)更显著的降低心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P<0.01);组织病理及电镜显示,合用组更显著的改善SHR左心室重构。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左室重构,二者合用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
100.
1965年1月至1988年7月,日本 Kyushu 大学附属医院外二科手术治疗食管癌370例,其中42例为早期食管癌,占11.4%。42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7例原位癌,35例粘膜下癌。镜下分类:7例原位癌均为平坦型,35例粘膜下癌中隆起型15例,平坦型和凹陷型各10例。肿瘤位于食管中段者2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