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61.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脓毒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敏感抗生素、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等量煎药用水灌肠, 均每日2次.PCR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菌DNA片段, 分光光度法监测其血清D -乳酸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 观察脓毒症患者ARDS、MODS的发生.结果: 治疗7 d与14 d后, 治疗组较对照组D -乳酸水平均有显著降低(6.04±1.06 μg/L vs 8.83±0.73 μg/L;3.89±0.86 μg/L vs 7.18±0.90μg/L, 均P<0.01);治疗14 d后, 较对照组尿L/M水平有明显降低(0.0499 vs 0.0709, P<0.05);治疗结束后,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细菌DNA片段转阴率增高、ARDS发生率及MODS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71.4% vs 33.3%;17.6% vs50%;0% vs 22.2%, 均P<0.05).结论: 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能改善脓毒性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并能降低脓毒症患者ARDS、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张明  钱俊英  解建  徐拥庆  姜志明 《山东医药》2009,49(45):103-10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呼吸机支持治疗是ARDS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应用不当则会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甚至加重病情危及病人生命。因此,ARDS患者的呼吸机应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63.
 自1972年1月至1991年12月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635例,其中切缘残留癌75例,占11.8%。75例中男性59例,女性16例,年龄3D~68岁。上切缘残留癌62例(82.7%),下切缘残留癌6例(8.0%),上、下切缘均有癌7例(9.3%)。切缘残留癌的发生,主要与肿瘤上、下端切除长度不足有关。由于癌灶的多中心起源和癌细胞粘膜下扩散远而隐蔽,按常规于肿瘤边缘5cm以外切除肿瘤。常致术后切缘癌残留。扩大切除范围是防止切缘残留癌的关键。贲门癌的切除应包括部分食管下段,胃近端甚至全胃。食管下段癌应行主动脉弓上或胸腔顶部吻合术,中段癌行颈部吻合术,上段癌最好采用术前放疗加手术切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体会(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7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8例,发生率4.8%。12例颈部吻合口瘘经局部切开引流全部治愈,26例胸内吻合口瘘死亡23例。作者认为鉴于胸内吻合口瘘愈合差,颈部吻合口瘘预后好,主张对胸段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肠)吻合术;避免吻合口张力,胃游离要充分;保证吻合口血运,注意保护胃部血管;食管胃吻合时层次对准;用大网膜加固吻合口;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围术期应用足量抗菌素。胸内吻合口瘘,则主张胸腔闭式引流加空肠造瘘。本组存活的3例即用此法治愈。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分级坐骨神经压迫模型小鼠的镇痛效应和脊髓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0)、结扎一道组(N1)与一道电针组(N1+E)、结扎两道组(N2)与两道电针组(N2+E)、结扎四道组(N4)与四道电针组(N4+E)。N0组只游离神经,不作任何结扎;其余各组用分级坐骨神经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其中N1+E、N2+E和N4+E组分别取双侧环跳、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均隔日1次,共7次。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2、14天测定小鼠右后爪机械痛阈值;术后第14天取腰段脊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脊髓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与N0组比较,各手术组小鼠的机械痛阈值在造模后随时间变化而呈下降趋势,其中N1、N1+E组在术后第6天起明显降低(P0.05),N2、N2+E、N4、N4+E组在术后第4天起显著降低(P0.05)。与N1组比较,电针可明显提高N1+E组的术后机械痛阈值(P0.05);但与N2和N4组比较,电针对N2+E和N4+E组的机械痛改变不明显(P0.05)。与N0组比,N1、N2、N4组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N1组比较,N1+E组的IL-1β、IL-6、TNF-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N2组比较,N2+E组仅IL-1β的表达下调(P0.05);与N4组比较,N4+E组各炎性因子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电针可部分减轻小鼠分级坐骨神经缩窄模型引起的痛觉过敏,并不同程度降低脊髓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择期接受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TEAS组44例和经皮穴位假电刺激组(SHAM TEAS组)44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的CABG,TEAS组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TEAS干预,SHAM TEAS组患者相应给予假TEAS干预。于术前1 d及术后1 d、3 d、5 d检测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继发感染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术后5 d两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术后5 d,SHAM TEAS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TEAS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5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1 d、3 d、5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HAM TEAS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EAS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TEAS能够通过增强适应性免疫功能,改善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膀胱灌注量对经膀胱腹内压测量的影响,寻求能反映腹内压的最佳膀胱灌注量,以指导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55例有大量腹水并放置腹腔引流管的ICU患者,分别取膀胱灌注量为0、10、20、30、50ml时经膀胱腹内压,即经尿管测定的膀胱压,与用腹腔引流管直接测量的腹内压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灌注量为10ml时所测得的膀胱压与直接测量的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83),相关系数r为0.953。其他灌注量下所测得的膀胱压与腹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当膀胱灌注量为10ml时,膀胱压能准确反映腹内压,膀胱压与腹内压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8.
APACHEⅡ评分系统作为患者危重程度的一项评估,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缺少系统分析,笔者于2014年10月18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的山东省急诊与重症年会上做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一氧花氮(NO)的变化。治疗后,无创通气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2%);无创通气组较对照组BNP下降更明显.NO升高更明显。提示无创机械通气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纠正了内皮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逐瘀方中药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日、第10日,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P<0.05);且中医证候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血清中TNF-α、IL-6、IL-8均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