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81.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一组抗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对123例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上皮性标志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上皮性标志的表达既存在明显异质性,也存在一定规律性。鼻咽癌上皮性标志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均可分别归纳为4种表达组型。这些表达组型与鼻咽癌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一定的组织学类型总是显示一定相应的上皮性标志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组型。在鼻咽癌的角化性鳞癌与腺癌、角化性鳞癌与非角化性癌、非角化性癌与鼻咽型未分化癌的鉴别中,抗细胞角蛋白单抗的应用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VEGF和MMP 2在 80例胃癌原发灶和 4 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结果 VEGF、MMP 2在胃癌原发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 .2 5 %、86 .2 5 % ,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分别为 85 .0 0 %、70 .0 0 %。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MMP 2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结论 VEGF、MMP 2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3.
NSCLC中DNA—PKcs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相关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的表达,探讨其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DNA-PKcs、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 NSCLC中DNA-PKcs、p53和bcl-2的检出率分别为89.38%、61.95%及59.29%;DNA-PKcs的表达顺序依次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腺鳞癌>鳞癌,而且DNA-PKcs表达水平随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亦逐渐增高,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5),但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53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NSCLC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别;bcl-2在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中的表达顺序依次为鳞癌>腺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DNA-PKcs与p53(P<0.01)、p53和bcl-2(P<0.05)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DNA-PKcs高表达导致的DNA损伤修复系统活性增高以及突变型p53和bcl-2过表达导致的凋亡抑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可能是形成NSCLC放疗抗拒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129例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41例,绒毛膜癌58例)中肿瘤性滋养细胞内细胞角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肿瘤性合体滋养细胞(ST)、中间型滋养细胞(IT)及细胞滋养细胞(CT)内细胞角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ST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形式为胞浆型;IT呈中-强阳性表达,多数为胞浆型;CT呈中等强度阳性,一般为质膜型。我们认为,细胞角蛋白实为肿瘤性滋养细胞(包括转移瘤)的一种更为敏感、可靠的标志物,在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浸润范围的确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胃腺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因子 (PCNA、S期细胞比 )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5例胃腺癌标本中nm2 3、PCNA的表达 ,同时应用Feulgen染色方法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其S期细胞比进行检测。结果 nm2 3、PCNA、S期细胞比均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nm2 3表达与PCNA分级、S期细胞比呈负相关。结论 nm2 3能抑制胃腺癌的转移 ,其抑癌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86.
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病程进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与胃癌病程进展的关系,采用端粒酶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法对45例原发性胃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原位检测。结果45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中,38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其中早期胃癌阳性率为66.6%,中晚期为93.3%;4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仅2例呈阳性表达;晚期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腺癌(P<0.01);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表明,虽然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但中晚期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早期的事实,提示端粒酶的高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RH)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高血压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术后4周末,开始以辛伐他汀(5mg·kg-1·d-1)灌胃,共8周。测量大鼠收缩压(SBP)、心肌总胶原容积分数、心肌胶原浓度以及CTG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心肌总胶原容积分数、心肌胶原浓度显著增加(P<0.01),CTGF表达上调(P<0.01),辛伐他汀抑制2K1CRH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展和心肌组织中CTGF的表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8.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一组抗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的抗体,对78例鼻咽癌癌旁上皮的上皮性标志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和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上皮性标志的表达不同。在柱状上皮鳞状化生过程中,一方面是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增生并转化为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另二方面,这些“基底细胞”按正常鳞状上皮的分化程序,分化并发育为好状上皮,同时仍保留储备细胞的一些分化特征。因此,鳞状化生上皮与正常被覆鳞状上皮在上皮性标志的表达上仍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9.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一组抗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抗体,对78例鼻咽癌癌旁上皮的上皮性标志物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和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上皮性标志物表达不同。在柱状上皮的鳞状化生过程中,一方面是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增生并转化为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另一方面,这些“基底细胞”按照正常鳞状上皮的分化程序,分化并发育成鳞状上皮,但仍保留储备细胞的一些分化特征。因此,鳞化上皮与正常被覆鳞状上皮在上皮性标志物表达上仍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68例胃肠间质瘤(GISTs)的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寻找GISTs免疫组化诊断更为理想的组合标记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肿瘤中CD117、CD34、α—SMA、NSE、nestin、HCD等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①68例GISTs中,CD117、CD34、nestin及HCD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94.12%(64/68)、75(51/68)、97(66/68)、77.94%(53/68)。②CD117、CD34、nestin、HCD表达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GISTs的诊断中,CD117、CD34、nestin及HCD联合应用是免疫组化诊断的更为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