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5 毫秒
91.
rhG-CSF对2.3Gy中子照射比格犬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rhG-CSF对2.3Gy中子照射比格犬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中子照射所致凝血功能紊乱提供新的治疗措施。给予10只成年比格犬2.3Gy中子照射,动物随机分为对症治疗组和rhG-CSF治疗组。rhG-CSF治疗组动物自照射当天开始给予rhG-CSF10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连续给药21天。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抽取外周血检测血小板数,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血栓弹力图描记分法(TEG)、凝血四项法检测两组动物的凝血情况。结果表明,2.3Gy中子照射后,比格犬血小板数量和聚集功能同时下降;凝血系统在照射后初期处于高凝状态,极期处于低凝状态;凝血功能改变以内源性凝血途径为主;在病程初期和极期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增高。rhG-CSF治疗可以纠正2.3Gy中子照射初期的高凝状态,缩短极期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加快血凝块形成的速度,下调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高,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论:rhG-CSF可改善照射所致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确定从中药重楼中分离的重楼皂苷H(PARG)对血小板聚集的直接诱导效应,并对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获得富血小板血浆,样品中加入不同浓度重楼皂苷H,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ADP抑制剂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PKC抑制剂Ro31-8820和TXA2受体阻断剂SQ29548孵育血小板3min,加入重楼皂苷H诱导血小板聚集,观察各抑制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PARG能直接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呈现剂量效应,高浓度PARG(30μmol/L)可诱导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1mmol/L RGDS和0.5μmol/L SQ29548几乎完全抑制PAR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pyrase(0.05~1U/ml)和Ro31-8220(20~50μmol/L)均呈剂量依赖效应抑制PAR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PARG诱导血小板聚集依赖于血小板激活后ADP的释放和TXA2的生成.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筛选从知母中分离的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获得富血小板血浆,分别加入呋甾烷型或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化合物孵育3min后,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甾体皂苷化合物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 8个呋甾烷型甾体皂苷均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4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其中知母皂苷AⅢ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知母皂苷AⅠ、知母皂苷AⅢ异构体和知母皂苷Ⅲ,而萨尔萨皂苷元没有活性;在苷元结构C-3位连接不同类型糖基的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同,其中C-3位糖基为葡萄糖(D-Glc)时能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连接其他糖基如半乳糖(D-Gal)、阿拉伯糖(D-Ara)、核糖(D-Rib)、鼠李糖(L-Rha)或甘露糖(D-Man)时,抑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结论 知母皂苷AⅢ是知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第3、15、22位上的基团类型可影响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7-乙酰基-鲁山冬凌草甲素(7-acetyl-lushanrubescensin A,AR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MTT法检测ARA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在ARA作用HL-60细胞不同时间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周期相关蛋白Rb、p(phospho)-Rb(ser795)、p-Rb(ser807/81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 D3、cyclin E2、CDK4及CDK6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AR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L-60细胞增殖,48h的IC50为(1.96±0.08)μmol/L。ARA诱导HL-60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周期G0/G1阻滞,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机制研究显示ARA引起Rb总蛋白出现移行条带,并抑制p-Rb(ser795)位点磷酸化,显著抑制CDK4的蛋白表达,并部分降低cyclin D3和cyclin E2的表达水平,但对cyclin D1和CDK6的作用则不明显。此外,ARA显著增加HL-60细胞内ROS水平,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阻断ARA诱导的ROS升高及细胞周期阻滞。结论ARA能够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b活化和降低cyclin D3、cyclin E2和CDK4的表达水平相关,并且ROS在ARA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rhIL-11不同时间约药对^60Coγ射线照射猕猴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正常成年猕猴用^60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3.0Gy ,吸引剂量率154.96cGy/min,分照射对照、早期给药和后给药3组,后两组分别在照射后当天和第13天开始皮下注射rhIL-1160μg.kg^-1.d^-1(μKD),每日1次,连续14d。结果 照射后应用rhIL-11可明显短照射猴外周血小板数和白细胞数量低值的持续时间,早期给药还可明显升高照射猴外周血小板数的最低值。给药后1周内,早期给药组外周血红细胞数较照射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给药后第19天开始则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照射后45d骨髓细胞培养结果表明,rhIL-11可明显刺激照射猴骨髓有核细胞体外形成CFU-MK和CFU-Mix的能力。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同样表明 IL-11治疗组骨髓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明显增殖。结论 rhIL-11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猴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照射后早期给药的效果优于第13天开始给药。  相似文献   
96.
急性放射病(ARS)时造血系统损伤严重, 是感染、出血两大致死性并发症的根本原因。造血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机体造血恢复, 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目前是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损伤恢复的首选药物。但是, 应用细胞因子尚有一些不利因素。相比之下, 基因治疗有明显优势。作者采用直接基因转移方法, 向体内转移人白细胞介素6(hIL-6)cDNA, 探讨应用基因治疗急性放射病的可能性,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放射生物学理论认为,在相同的照射剂量下,较高的剂量率比较低的剂量率对机体的损害更严重.不同剂量率照射动物机体的反应有所不同,不同的照射剂量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是否一样,目前少见报道.8Gyγ射线照射大鼠形成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模型[1],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与出血,出血在照后l周表现尤为明显[2],故本实验选取照后8d这一时间点,观察两个不同剂量率γ射线对大鼠出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栓弹力图(TE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心血管外科、肝脏外科、患者低凝或高凝状态的评估、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凝血因子治疗的监测等方面[3],TEG也是研究辐射损伤病例中凝血功能障碍程度,了解病情和预后有用而简便的指标[4].因此,本实验采用TEG分析不同剂量率γ射线照射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旨在探究氨磷汀(WR2721,Amifosfine)对60coY射线6.5Gy单次全身照射(TBI)所致急性放射病小鼠早期骨髓造血的防护作用。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ormal)、照射对照(IR)和WR2721预防给药(WR2721)3组。观察WR-2721照射前30min给药对6.5Cy60C01射线照射小鼠照射后60d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it)和红细胞(RBC)数的影响;照射后2h和24h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流式细胞术分析造血干/祖细胞(LSK/LK)数量和观察多系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显示,WR2721组的WBC和Neut在照射后4—18d、Pit数7—18d、RBC数10—30d均明显高于瓜组(P〈0.05);照射后24hBMNC、LSK和LK数均明显增加(P〈0.05);2h和24h髓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粒系-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CFU—MK)、红系暴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集落数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WR2721能有效减轻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早期损伤,促进外周血细胞更早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对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为rhG-CSF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6 Gy全身照射.于受照后0.5h给予rhG-CSF处理,通过检测接受不同骨髓移植时间(未移植组和照后0.5、6、24和48 h移植组)和rhG-CSF不同给药剂量(0、0.25、0.5和l mg/kg组)照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摸索最佳接受骨髓移植时间和rhG-CSF最佳给药剂量.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GFP+白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探究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对外源性干祖细胞植入的影响.结果 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对照后0.5~48 h内接受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的造血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对照后24 h移植组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最佳(F=17.76、14.75、8.66,P <0.05);0.25~1.0 mg/kg rhG-CSF单次给药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的多系造血恢复,尤以大剂量rhG-CSF(1.0 mg/kg)给药时效果更为显著(F=5.34、8.92、16.54,P<0.05);此外,照射小鼠接受GFP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后,在照后9~21 d,rhG-CSF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F =35.61,P<0.05),但GFP+细胞比例在给药组与移植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可显著促进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多系造血功能恢复,但对输入的外源造血干细胞植入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猕猴外周血干/祖细胞的快速简易分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猕猴的遗传背景及生命体征与人类最接近 ,为国际公认的专用实验动物 ,现已日趋广泛地应用于新药临床前毒理、药效评价及某些疾病模型的制备。在猕猴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实验研究中需要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目前临床病人用的血细胞分离机首先需要用 30 0ml血液将分离器的离心杯及管道系统充满 ,此后则以 70ml/min速率分离总量约 10L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 ,每次分离时间为 3 5h,分离费用每次约 2 0 0 0元 ,共分离 3次才能达到所需的移植细胞数。在猕猴的PBSCT实验中难以达到上述条件。作者应用改进的循环采血沉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