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与抗酸染色在淋巴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淋巴结病变患者穿刺物标本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和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0例淋巴结核细胞学分型不同时期,抗酸染色阳性例数不同,其中结核结节期44例中抗酸染色阳性2例;干酪样坏死期38例中抗酸染色阳性36例,其他各期抗酸染色阳性几乎为0。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淋巴结核不同时期抗酸染色阳性率不同,其中干酪样坏死期抗酸染色阳性率最高,细针穿刺细胞学和抗酸染色相结合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突触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中突触膜糖蛋白 (synaptophysin ,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脑梗死 2 4h后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 ,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滚笼训练 ,制动组网状笼内固定。在 2 4h和 1、2、3、4周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脑皮质p38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大脑皮质中可见到点状的p38免疫阳性物质 ,梗死后 2 4h及第 1周时在梗死灶周围皮质及对侧相应皮质中免疫阳性产物的灰度值无明显变化 ,2、3、4周时 ,梗死大鼠较正常大鼠灰度值明显增加 ;康复训练组与制动组比较 ,第 3、4周时前者的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脑损伤后神经组织中存在突触发生 ,并且康复训练可促进这种过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在口腔癌细胞影响下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子表型的变化。方法利用体外共培养模型,将淋巴管内皮细胞与口腔癌细胞进行共培养,模拟肿瘤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应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对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TLEC)与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并对功能相似的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分类。结果差异基因表达谱共发现了677个基因表达差异在1倍以上,其中在TLEC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384条,下调的基因有293条。这些基因与细胞黏附、凋亡、运动、发育及血管生成有关。同时这些基因还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代谢等过程。结论LEC与TLEC在分子水平是有差别的。以此为基础,可以针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靶向阻断,达到治疗口腔癌淋巴道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以往多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现认识到该法易造成医源性腰椎不稳。为保留脊柱生物力学功能和减轻症状,我科自1991年7月~1996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8例,合并椎管狭窄97例,其中采用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36.
美心力静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临床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子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伴有程度不同的气道痉挛,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尤为突出。部分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患者在使用有效抗感染、平喘(包括不同途径使用磷酸二脂酶抑制剂、β2受体兴奋剂、糖皮质激素)、气道混化等治疗均难以奏效,对这些患者我们称之为顽固性发作。为此,我们在1997年11月~1999年5月对此类患者静滴美心力治疗,疗效令人满意。1对象与方法 我们对本院住院部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患者予常规足量抗生素静滴、气道湿化及多途径使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3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前检查方式及评估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32例瘤体血供均来自于颈外动脉,1例患者TBO试验阳性。22例(68.8%)患者行单纯瘤体剥除,6例(18.7%)行瘤体连同包绕的颈外动脉一并切除,4例(12.5%)行瘤体及其包裹的颈总动脉分杈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及脑梗死病例,颅神经麻痹4例(12.5%)。结论:DSA及TBO是颈动脉体瘤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根据脑动脉环代偿能力及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宜术式,术中充分暴露、控制出血、保护神经及维持脑供血是预防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术手术甲状旁腺损伤的相关因素,评价全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509例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55例,女性354例(男女之比约1∶2.28);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55岁;弥漫性或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106例,甲状腺癌403例,二者同时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者7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乳头状癌294例,滤泡癌68例,髓样癌41例;单侧癌274例,双侧癌129例;对于乳头状癌、髓样癌每例均至少合并一侧Ⅵ区淋巴组织清扫,双侧Ⅵ区淋巴组织清扫者168例;首次手术者386例,二次或多次手术补充全甲状腺切除123例。结果全组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67例(32.8%),其中出现低钙血症症状者98例(19.2%),2例(0.4%)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癌肿大小、桥本氏甲状腺炎、单侧Ⅵ区淋巴组织清扫与甲状旁腺损伤无关(χ2值分别为0.37,0.43,0.29,P值均>0.05),而二次或多次手术、双侧甲状腺癌、双侧Ⅵ区淋巴组织清扫、癌肿外侵与甲状旁腺损伤显著相关(χ2值分别为5.12,9.06,17.28,6.58,P值均<0.01)。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是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通过术中精细化的被膜操作,可有效保护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损伤不应该成为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羁绊。同时应高度重视甲状旁腺损伤的高危因素,术前与患者应充分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定157例心血管病患者,211例脑血管病患者和10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浓度。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以上者高Hcy率明显高于55岁以下者;男性高Hcy率明显高于女性;高Hcy以轻度增高为主。结论高浓度的血清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将案例导学式联合逆向式教学法引入超声诊断学肝脏局灶性病变单元的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试题分析发现,案例导学式联合逆向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互动效果、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